试析《诗经?小雅?采薇》的情感表达

2018-04-04 09:28赵华伦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采薇表达情感

赵华伦

摘要:《诗经·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爱国、戍边思归的个人情感和保家卫国的责任和担当,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进一步控诉了 战争的罪恶。

关键词:采薇;情感;表达

《诗经·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詩,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采薇》的情感表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情怀

《采薇》描写了战争,战士们生活艰苦,思乡怀家,但在国难当头,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战场,斗志昂扬地投入了战斗。诗篇中《采薇》四、五两章由“维常之华”兴起,骄傲自豪地表 达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 以“棠棣花”起兴可谓意味深 远。一方面鲜明深刻地表达了战友们如兄弟般的团 结友爱、情深意重,戍边战士上下一心、浴血 奋战的兄弟情义和英雄气概;一方面借棠棣花蓬勃 开放、锦簇团团的兴盛之貌,引出并暗喻国家的强大。

二、戍边思归的个人情感和保家卫国责任和担当

战士们在战地生活是艰苦的,去采薇菜充饥。《采薇》第一章“薇亦作止”写春天薇 菜刚刚发出嫩绿的尖芽;第二章 “薇亦柔止”写夏天薇菜长出柔嫩 的叶片;第三章“薇亦刚止”写冬天 薇菜的茎叶老硬。不同章节中“作, 柔,刚”的形式变化,以薇菜的自然 生长属性表现出春,夏,冬的节令 变化。 第一章“岁亦莫止”“莫”通 “暮”,写一年到了农历冬末初春; 第三章“岁亦阳止”阳指农历十月, 写一年到了农历秋末冬初。可见,前三章通过重章叠句的 艺术形式以薇菜的生长属性变化 与农历节令的更迭变化共同渲染 营造出“久戍”的时间跨度之长。

第一章“靡室靡家,玁 狁之故”, 因为外敌入侵,战士们没有家室,出征在外。第二章“忧心烈烈, 靡使归聘”, 写战士们长期出征,忧心烈烈无法与 父母妻儿互通音信;第三章“忧心 孔疚,我行不来”, 写漫长的战戍折磨使士兵开始 害怕最后回不了家了。“曰归曰归”反复咏叹,使 得诗人抒发的情感不断的递进升华,鲜明的表现了诗歌主题--久戍思归。

但是尽管反复在咏唱归去归去,但又归结到没有家没有室,那是因为有外敌入侵。最终还是在战场上驰骋杀敌。作为军人,也会自然地为自己骄傲。战车的描写,体现了威严的军容和高昂的士气。“象弭鱼服”也显示出装备的精良,可仍需要日日戒备,可见当时边关的形势。一面是身为战士的骄傲,一面是对家乡的思念,这种矛盾真实深刻地刻画了人性美。《采薇》中对 战争的厌烦和思家情绪是人之常情;而保家卫国的 豪情壮志也是人类爱家的鲜明体现。因为有大家才 会有小家;而为了更多幸福美满家庭的完整而奔赴 前线是人类高尚情感和品格的鲜明写照。

三、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进一步控诉了 战争的罪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在人生最美好 的季节,年轻的战士们抛弃儿女私情,毅然踏上征 程,他们纵然与亲人难舍难分,但保家卫国的豪情 让他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离家出征的自豪喜悦与回归途中的悲哀,九死 一生之后却反倒悲痛不已,这种种心理情感上的矛 盾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对人类心灵、人类精神 家园的巨大摧残和难以抚平的伤害。让我们深刻理解和体味到 了战争的罪恶,它使希望不再,它使悲痛永存。而不 论战争是正义的还是背道而驰的,它留给人类的创 伤都是难以抚平的。

猜你喜欢
采薇表达情感
隐形男友
情感
台上
“采薇”意象释疑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妖藤
妖藤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