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孩子,她并不想得到表扬

2018-04-08 10:17雄县第一小学孙兰平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德育处教育工作者行为习惯

雄县第一小学 孙兰平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周二,我值班,站在学校门口,微笑着看一群群孩子进入校园。他们有的匆忙赶路,有的谈笑风生,有的连蹦带跳,一切都充满春的生机。

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走到值班室前,掏出一元钱,仰起脸看着门卫,低声细语地说:“这是我拾到的一元钱。”门卫董叔弯下腰,笑着说:“交给班主任吧!”女孩怯怯地说:“班主任还没来。”我笑着说:“交给德育处!”女孩眨眨眼说:“可是,我不认识德育处在哪里。”我说:“交给姜主任,姜主任就在这里!”董叔站在一边笑着说:“交给班主任,应该会得到表扬。”孩子把钱放在了值班室的桌子上,再次扬起小脸,喃喃地说:“可是,我不想(被)表扬。”说完,转身走入人群。

一股强大的力量陡地震撼了我的心。我急忙再次搜寻小女孩,她已经融入人群,我只能看到她的背影,蓝灰色的褂子,马尾辫蓬松而凌乱。很想追过去,给她拍一张照,把她的可爱的形象永远留下,留在我的脑海里。但是,又感觉那样可能会亵渎了女孩儿纯净的心。

如果,只是捡到一元钱上交,也许我对这个小姑娘只有赞赏。我们学校一直在贯彻以小见大的德育,孩子们拾金不昧已经是平常事。但是今天这一幕,却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寻常的孩子。也许对孩子们而言,那样的想法本是寻常,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

“可是,我不想(被)表扬!”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每个孩子都是喜欢被表扬、被夸赞的。这个孩子为什么平静如水地说出这句话?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是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提倡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表扬,以求学生能将亮点放大,有更大的发展。近年来,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悄悄捡拾垃圾了,学生帮助同学了,学生悄悄修理教室课桌了,学生在公交车上让座了……这些行为一经发现都会在学校大会上、班级里表扬,以弘扬正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每次,受到表扬的同学都会兴高采烈,投入到新的一轮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做贡献的行动中去。可是,这样也造就了部分学生做好事就是为了得到表扬的心理,虚荣心在慢慢滋生。一旦做了好事没有得到表扬,就会失去做好事的动力。

这个平静如水地说出“可是,我不想(被)表扬”的孩子,我想,在她的内心中,把捡到的钱交上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假思索的话语,真实地反映了她的内心:这点小事,是无须表扬的!

用一颗素心,面对世事。这是何等的超脱。这个女孩用最简单的话语、最直白的内心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觉性。

赏识教育值得提倡,但赏识一定要适度,一定要有质量,不能让赏识成为“诱饵”,当有些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已融入孩子们灵魂的时候,赏识就不必再现身。而有些品质,也不一定非要用赏识来“堆”出。因为,人性中本就有向善的一面。

下午放学,天空瓦蓝而清澈。我在放学的人流中寻找那个女孩儿的身影,寻找她那双清澈的眸子,寻找那颗恬淡的心……

猜你喜欢
德育处教育工作者行为习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捡来的“麻烦”
指使学生厕所偷拍抽烟偏离教育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