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则斌先生主讲汉墓,我们要挖什么?

2018-04-10 06:51李朦萌
大众考古 2018年1期
关键词:回廊汉墓陵园

2017年12月21日,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大众考古》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五期“南京大学考古名家讲坛”有幸邀请到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研究员、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考古队领队李则斌先生,为南大师生带来了题为《汉墓,我们要挖什么?》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主持。李则斌老师介绍了他三十多年参与秦汉考古工作的看法和心得,以及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的发掘情况。

汉代事死如事生,是中国古代汉人文化最重视厚葬的时代,对于人的生后比任何时代都重视,尤其是广大社会底层。迄今为止,汉墓是我国发掘数量最多的古墓葬,已有约两万座。那么,我们发掘汉墓时,到底挖的是什么?一般来说,公众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出土的精美的金器、银器、玉器,用现代货币对其价值进行度量,但考古工作者的目光远没有如此短浅,发掘器物背后的深层含义、弄清墓葬形式与意义、对出土遗物高效有效的保护,才是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

勘探与发掘表明,大云山山顶为一处西汉诸侯王陵园。尽管受开山采石的破坏,但陵园总体布局仍十分清晰。陵园平面近正方形,边长490米。四面筑有陵墙,其中东墙中段较完整,地表上尚有长约150米的墙体保存较好,其余三面陵墙大多仅剩夯土墙基。陵园内共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1座、车马陪葬坑2座、兵器陪葬坑2座。其中主墓、车马陪葬坑位于陵园南部,陪葬墓位于陵园北部,兵器陪葬坑位于陵园北侧,紧靠陵墙。整体布局排列有序,严谨规整。

讲座现场

M1位于陵园东南部,发掘前地表留有大型封土堆,由于受近年开山采石取土的破坏,封土形制已无法了解,但残留的封土直径至少在150米以上。因早期大规模盗掘采用揭顶方式自封土堆顶部一直向下深挖,在盗掘后封土顶端自然坍塌形成一个深约1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水塘,当地人称“龙塘”。墓室结构为黄肠题凑,包括外回廊、题凑、前室、中回廊、内回廊、内椁、外棺、内棺等部分。尽管受到早期盗墓的影响,但墓室内还是出土了陶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木器等遗物8000余件(套)。外回廊结构保存最为完整,其内随葬品几乎未受盗扰影响。回廊分上下两层,各有功能,均出土大量精美遗物,包括各类车马器、兵器、炊具、乐器及大量“四铢半两”铜钱。

由于广陵地区初期反叛不断,这一地区的诸侯王陵墓的分布十分不清晰,起初对墓主人的推测限定在荆王、吴王、江都王刘非刘建以及堂邑侯陈婴家族之中,直至大云山汉墓的全面揭示后,各种证据形成链条,墓主人的身份才尘埃落定。(李朦萌)

猜你喜欢
回廊汉墓陵园
时光回廊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回廊亭》延期上映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驾驶黄昏的人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走进陵园(外一首)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
叠字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