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GB/T 3903.6-2017与GB/T 3903.6-2005新旧标准的差异

2018-04-11 11:26冯伟宏黎艳莹
西部皮革 2018年5期
关键词:鞋类鞋底测试方法

冯伟宏,黎艳莹

引言

对鞋子来说,在提供防滑性、耐用性与舒适性方面,外底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其中又以防滑性最为重要,鞋底防滑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鞋子的舒适性及安全性。GB/T 3903.6-2005《鞋类通用试验方法防滑性能》[1]规定了整鞋防滑性能的测试方法,并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采用,例如:QB/T 4549-2013 《滑板鞋》[2]、QB/T 4553-2013《轻型登山鞋》[3]、QB/T 4556-2013《雪地靴》[4]。随着鞋类行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旧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了尽快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市场需求,标委会于2017年12月29日发布新标准GB/T 3903.6-2017《鞋类整鞋试验方法防滑性能》[5],并将于2018年7月1日实施。新标准主要参考了GB/T 28287-2012《足部防护鞋防滑性测试方法》[6]标准,并在其基础上做出符合了我国实际情况的合理性修改,修订后的标准更全面、更科学,也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非常具有实用价值。本文对新旧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新标准进行了解读,便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新标准。

1 新旧标准的差异

GB/T 3903.6-2017版与GB/T 3903.6-2005版相比存在13个方面的主要差异,差异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GB/T 3903.6-2017与GB/T 3903.6-2005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1 适用范围

首先,新标准增加了不适用的情况,对具有鞋钉、金属钉或类似结构的鞋加以限制,主要是这些特殊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穿,且在测试过程中对介面存在着损毁的可能性;其次,新标准对鞋底材料的适用性做了新的规定,用“参照使用”代替直接“适用”,主要是因为新标准并未对鞋底材料的制备及测试过程做具体的要求,所以参照使用更加合理。总体上新标准的适用范围更加合理和清晰。

1.2 试验原理

旧标准强调了试样在水平移动,而介面是静止不动,且只计算动摩擦系数。而新标准强调的是试样与介面水平接触或成一定角度后介面做相对移动,而试样固定不动,最后计算摩擦系数。通过原理的描述,可以看出旧标准只可以表征外底在水平移动状态下的动态防滑性能,而对于只有前掌或鞋跟着地时产生的防滑性能并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新标准在水平模式的基础上新增了前掌模式和后跟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静摩擦系数还是动摩擦系数均可以反映出鞋底的防滑性能,究竟用哪种摩擦系数表征鞋底的防滑性能更恰当,暂时还没有定论,因此,为了标准的全面性,新标包含测试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两种实验。从试验原理上可以看出新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保证了标准的适用性。

表1 新旧标准对比表

1.3 试验介质和介面

我国每年因湿滑摔伤的事件就有500万起之多,其中地面湿滑摔跤的纠纷案件约7.65万件[7],而这些案件中不单是因为地面上残留的油污导致的,更多的是残留的水、洗涤剂等污染物导致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穿鞋的环境也跟着变化,以往都是一些土路、水泥路、灰砖路等路面,而现在许多居家、商场、办公场所都铺设了美观而止滑性能较差的瓷砖、大理石板等,因此旧标准只考虑到甘油一种介质以及玻璃一种介面,是对现实生活中滑倒情况多样性的覆盖面不足,因此新标准增加了洗涤剂和三级水两种介质以及陶瓷砖、木地板、石板材三种介面,更好地满足各种特殊场景,更加贴近生活。

1.4 试样和环境调节

1.4.1试样

旧标准规定了测试样品的鞋号为男鞋255、260、265,女鞋235、240、245,这限制了鞋号更小的童鞋的测试,而新标准未限制,覆盖更全面,也方便了企业送检。

1.4.2环境调节

新标准规定样品需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环境下调节至少4 h。而旧标准对此并无要求,考虑到温、湿度对鞋底的防滑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进行环境调节是很有必要的。

1.5 试验方法

1.5.1试验条件

1.5.1.1垂直载荷

对于垂直载荷的选择,旧标准是“垂直载荷=试验楦质量+夹具质量+砝码配质量(25 kg)”,对试验楦及夹具没有提出质量要求,而新标准是在参考了GB/T 28287-2012《足部防护鞋防滑性测试方法》标准的情况下,再结合中国居民体重情况来确定的。根据文献报道,一个75kg的人,当达到临界滑倒状态时,人作用的垂直压力大约为人体重量的60%[8]。而2015年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平均体重分别为66.2 kg和57.3 kg”[9]。按作用的垂直压力为体重的60%计算,可以得出成年男性的平均作用力为39.7kg,而女性的平均作用力为34.4 kg,再通过换算取整,规定了男性(鞋号≥250)选择(400±20)N的垂直载荷,而女性或儿童(鞋号<250)选择(350±20)N的垂直载荷。这充分体现了新标准科学严谨、遵从实际的一面。

1.5.1.2其他条件

新标准规定的试验速度((0.30±0.03)m/s)、试验环境((23±2)℃、(50±5)%)、倾斜角度(7°)、测试模式(前掌向后、水平向前、后跟向前)、测试时间(0.3~0.6 s)都与GB/T 28287-2012《足部防护鞋防滑性测试方法》标准保持一致,该方法与ISO 13287:2012[10]类似,被国际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是目前较为科学的防滑测试方法。

1.6 试验步骤

新标准对试验步骤进行了新的描述,同时还新增加了干式防滑试验步骤和静态防滑试验。新标准的描述更为细致和清晰,方便了广大使用者的理解与使用。

1.6.1新增内容

旧标准只有湿态(甘油)防滑试验和动态防滑试验,但现实生活中,干态地面发生滑倒情况也占据很大一部分,且为了扩大标准的适用面,新增干式防滑试验是很有必要的;另外QB/T 4549-2013《滑板鞋》、QB/T 4553-2013《轻 型 登 山 鞋 》、QB/T 4556-2013《雪地靴》三个现行标准中防滑性能项目报告结果要求的都是静摩擦系数,为了标准的全面性,增加静态防滑试验具有很大的意义。

1.6.2介质涂覆描述

旧标准对介质涂覆要求是:“一层厚度至少为0.1 mm(1mL/100cm2)的均匀涂层”,这对于检验人员来说操作难度很大。而新标准改为“取20mL介质直接倒在试样测试部位下方”,操作简单明了,提高了检验效率,又降低了检测成本,避免了检测资源的浪费,同时能有效避免争议的发生。

1.7 规范性附录A

新标准增加了试验界面干式摩擦系数测定方法。由于介面在长期摩擦测试过程中本身的摩擦系数会发生变化,为了保证介面依旧符合标准要求,需定期对介面的摩擦系数进行校对,为此增加了试验界面干式摩擦系数测定方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8 设备的变化

新标准为了最大程度的模拟人在行走或奔跑过程中各种滑倒过程,在仪器上做了重大的改良,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标准的设备明确了各种技术参数,更为科学合理。这些改变进一步统一了仪器设备构造,方便了仪器生产企业的使用,也有效降低了因仪器差异而对试验造成的风险。

2 小结

通过对新旧标准的比较分析可知新标准的修订丰富和完善了标准的内容,符合与时俱进的需求,摒弃了旧有的测试方法而采用科学合理的新方法,而且新标准参考了GB/T 28287-2012、ISO 13287:2012等国内外标准,与国内外标准接轨,这同时体现了我国标准体系的发展。本文比较了两个标准各个方面的异同,着重分析了新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检测机构相关人员和生产企业控制鞋类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生产企业采用新标准控制产品更能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从而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GB/T 3903.6-2005,鞋类通用试验方法防滑性能[S].

[2]QB/T 4549-2013,滑板鞋[S].

[3]QB/T 4553-2013,轻型登山鞋[S].

[4]QB/T 4556-2013,雪地靴[S].

[5]GB/T 3903.6-2017,鞋类整鞋试验方法防滑性能[S].

[6]GB/T 28287-2012,足部防护鞋防滑性测试方法[S].

[7]林枫,路正辉.防滑测试方法及橡胶外底防滑性能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5,22(2)80-84.

[8]Lennart Strandberg,Hakan Lanshammar.The dynamics of slipping accident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1981,3(3):153-162.

[9]国家卫生计生委.图解: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EB/OL].http://www.nhfpc.gov.cn/zwgk/jdjd/201506/5f3460fb88685081ff158a2.shtml.2015.6.30

[10]ISO 13287:2012,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Footwear-Test method for slip resistance[S].

猜你喜欢
鞋类鞋底测试方法
基于泊松对相关的伪随机数发生器的统计测试方法
《金枝玉叶》系列鞋类设计作品
《蓝调蔓延》系列鞋类设计作品
画与理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
淘宝鞋类店铺双11直播数据
DLD-100C型雷达测试方法和应用
一种全自动鞋底清洁机的设计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对改良的三种最小抑菌浓度测试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