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是否有可能发生滞胀

2018-04-11 11:26王成
西部皮革 2018年5期
关键词:货币经济发展

王成

1 引言

面对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单边主义的兴起以及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又增添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贸易受阻,净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呈现颓势,经济发展的原有动力在短期内已经无法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之过去几十年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结构调整的滞后,导致国内产能过剩、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周期的调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如图1所示)。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以及国内经济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不得不进入以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为特点的新常态。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附之以提出加强市场经济的建设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力图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为经济发展注入长久的活力,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物价指数也呈现出了上涨的态势,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根据图2中所示内容,可以发现以1978年为基期的定基消费价格指数CPI唯有在2008-2009年的时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在此之后,消费价格指数CPI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所引起的冲击导致国民消费减少,需求降低促使价格下降。而后,又由于国外商品价格的上涨通过进口贸易带动国内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并在2009年政府启动4万亿投资的影响下,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自2009年后逐渐上升。根据CPI的环比来看,我国近几年的CPI变动幅度较大,但多数年份都表现出增长的态势,唯有在2009年时表现为下降,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上呈现向上变动的趋势。

图1 

图2 

结合图1和图2不难发现,在经济增速逐渐下降的同时,消费物价指数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并且其增长幅度表现为正值,说明CPI还会在原有基础上继续上涨。但是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经济增长呈现下降的情况时,CPI应该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不会表现出上涨的情况,这与凯恩斯经济理论所描述的内容是完全相反的,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表现出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滞胀”情况,那么我国经济是否真的有可能发生“滞胀”,这正是本文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在现有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引出要讨论的问题;第二部分探讨可能导致我国发生“滞胀”的原因;第三部分将是一个小结,会对本文的研究情况做一个综述并根据结论给出几点想法。

2 我国可能发生“滞胀”的原因

2.1 经济可能发生停滞的原因分析

2.1.1产业结构优化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要素升级的时间较长、投入成本较高。在新常态下,要素升级主要体现在生产技术的革新,人员知识水平、劳动技能等素质的提高,资本的迅速流通与高效利用、土地生产效能与利用效率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等。这一系列的要素升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得以改善;第二,生态环境的治理。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治理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环境治理需要企业改进或置换生产设备,改善产品生产工艺,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改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这些在短期内都会占据大量资金,降低我国储蓄率从而阻碍经济的长期发展;第三,资源的重新配置。资源配置不当不仅导致部门发展严重失衡还同时浪费了大量资源降低了社会生产效率。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机制同时也要求企业在内部生产中注重资源的配置,这些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另外,在资源的流动过程中,由于供给之间的短暂性不匹配也会降低社会生效率,从而致使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出现停滞。

2.1.2前期政策消化

为了应对2008年的经济危机,我国于2009年推动了“4万亿”投资计划,这项计划推出之后,我国经济出现了短暂性的增长但在2012年之后又出现了回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4万亿”计划所导致的其他不良影响也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逐步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第一,政府的投资效率底下。“4万亿”投资由政府推动挤出了一定的民间投资,盲目的进行一些低效率的项目,增加中国经济的成本,使得我国经济在后续发展中不得不做好对低效率项目的善后工作,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高铁的投资修建,由于短期内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和全方位的服务并且后续如民工工资、保修等问题还未落实;第二,社会流动性泛滥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如今,最令人担忧的情况是,无论房价上涨或者是下跌都将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问题,如何去库存以及确保经济平稳着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三,直接导致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4万亿”来源于政府的赤字、国债甚至是货币的超发,这些投资促使钢铁产业和水泥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此外,货币的超发也为未来发生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因此,如何去产能和避免通货膨胀成为促进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2.1.3市场化进程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是我国有效缓解现有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而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暂时性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的合并与倒闭。在去产能的目标下,许多国企、央企都纷纷进行了整合并购,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减过剩的产能,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合并完成后,企业间文化、理念的契合,产品线和设备的有效利用,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的融合以及下岗职工的妥善安置等等,在短期内都会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运营效率,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源才能妥善解决。在大力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一部分低效率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淘汰后的企业给社会带来的必将是大量的失业人数、巨大的市场动荡、社会供给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在短期内导致价格的普遍上涨,这是市场化进程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期,也是经济必然承受之重,更是经济长期发展的代价;第二,价格机制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必然要求完全放开价格机制,使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出真正的决定性作用,保证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然而原有价格体系的突然改变,短期内的市场反应将会滞后于价格体系的变化,在短期内必然会导致价格机制无法有效指导资源的配置,从而使市场发生混乱降低市场运营效率。同时,由于过去对价格的严格管控压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突然性的放开容易导致市场主体忽略了市场风险而进行过度投资,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在危机。此外,市场的完全开放,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市场竞争在短期内会突然加剧,市场主体的不适应性会在短期内增加,尽快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本身也会影响企业的的经营效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较早,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在我国完全放开市场管制后,国内资本可能会在短期内大量流入国外,资本的净流出不仅会降低我国的储蓄率而且还会影响我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价格,从而影响我国商品的出口量,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长。

2.2 经济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2.2.1货币的超发

货币对物价的影响源于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的表达公式可以表示为MV=PY,其中M表示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在古典经济学中通常假设货币流通速度V是不变的,然而现今信用卡、借记卡以及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使得货币需求下降,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由于实际收入不取决于货币因素,因此货币数量M的增加再加上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价格水平的变化会更大,通胀的压力会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我国货币增长率达到了33.2%是经济危机发生后至今最高的一年,由于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了“4万亿”投资,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加很多。据保守估计,我国目前的货币数量是经济总量的两倍多,这个比例是极不正常的,同时,我国货币增长率自2009年之后虽然一直在下降但依然表现为正值,说明我国仍然在增发货币,并且在2014年之后货币增长率又呈现上升趋势。根据货币数量论的理论,经济中过多的货币存量最终会表现到价格上涨,所以据此,我国确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2.2.2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我国研究生毕业生数量和本科毕业生数量总数在逐年增加,二者之和占总人口的比例更是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在逐渐增加,这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在短期内,高等教育人群的比例增加意味着人力成本的提高又加之我国已处于刘易斯拐点,原有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经济运行成本势必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源于人口结构的转变,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生产率较低,如果劳动生产率低于劳动成本,那么由供给端推动的成本型通货膨胀就在所难免。

3 小结

本文结合现有的数据从从产业结构优化、前期政策消化、市场化进程、人口结构转变以及货币超发五个方面阐述了发生滞胀的潜在可能性。在对中国现存经济问题的分析中,认为我国现阶段存在发生滞胀的可能性。为了避免“滞胀”发生或者减少滞涨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部门要减少货币的发行量并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第二,在进行市场化的进程中,不能过度放任,需要做好对市场的监管,松紧适度;第三,开放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增加人民收入,降低老龄化带来的成本增加;第四,企业合并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不能依靠政府的政策来强制实施,妥善安排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对于应当倒闭的公司,解决好财务问题,必要时候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确保下一阶段能顺利再就业。

参考文献:

[1]霍卓翔.我国经济“滞涨”现象成因解析—以GDP支出法核算为划分 [J].现代商业,2016,(31):78-79.

[2]张晓晶.滞涨成因的重新审视与中国的滞涨风险[J].经济学动态,2011,(7):39-44,

[3]张宏宇.美联储解决滞胀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5,(2):55-56.

[4]郭树华,李晓玺,伍文丽.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6,(8):1-5.

猜你喜欢
货币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古代的货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古代的货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