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假肢:希望与质疑

2018-04-11 02:23桃宝
看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义肢迈尔假肢

桃宝

来自乌干达的琼3年前因一场车祸失去了自己的左小腿

3D假肢更快更輕便

在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阵阵喇叭声在繁杂的大街上此起彼伏。兴奋的司机抄着近路行驶,完全忽视基本的安全规则。三年前,琼(Joan Gwokyalya)也是坐在一辆这样的摩托计程车上,跟着司机飞速地穿梭于汽车和巴士之间。

突然,琼从车上被甩落在地。事故彻底改变了她之后的人生。当时一辆巴士猛地撞上这辆摩托车,司机当场死亡。琼幸存下来,但她的左小腿不得不被截肢。“我的伤口感染了破伤风,病毒开始在小腿处扩散。”今年25岁的琼坐在CoRSU康复医院的花园里回忆道。CoRSU是东非领先的整形医院之一。当然,这场事故并未带来任何积极的改变,当地交通状况仍旧如故。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交通事故是造成患者截肢的主要祸端,其次是糖尿病、感染和肿瘤。当然也有些人一出生就缺胳膊少腿,还有些残疾患者是地雷的受害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约有3000万居民需要安装义肢或其他整形装置,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承担安装义肢所需的高额费用。此外,还有很多国家在专家队伍、物资配备和义肢中心等方面的建设都颇为落后。

近来,包括CoRSU在内的许多专家都开始把帮助残疾患者的希望寄托于3D打印技术——CoRSU康复医院的一名整形技术员使用手掌大小的设备扫描琼的残肢,扫描结果会实时显示在手提电脑屏幕上。这是CoRSU医院开展的一项医学研究,约有100名乌干达患者参加,琼是参与者之一。此项研究于2009年正式启动,获得了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大力支持。过去两年里,这里的整形技术员一直与加拿大非政府组织Nia技术、多伦多大学合作测试由3D打印生产出来的假肢接受腔。

医院需要为不同患者量身定做不同的假肢接受腔。对于传统义肢来说,这是一个复杂耗时的过程,涉及石膏模型的制作。但是通过扫描残肢打印接受腔的3D打印技术大大提高了4名CoRSU整形技术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截肢患者。

这门技术原理很简单:当残肢经过扫描后,3D模型就会在电脑屏幕上进行调试,然后再使用特定软件将成型的模型发送到打印机;几个小时后,假肢接受腔就可打印完成,与由红十字会或其他供应商提供的塑料假肢进行组装。

琼说这次她只花了几个小时就装好了新的小腿假肢。这不是她的第一只假肢。她曾经东拼西凑才攒够钱安装第一只假肢,但却十分笨重,戴起来很痛苦。最终,她不得不放弃,转为使用拐杖。现在她的新假肢很轻便,穿起来舒服多了。“我很开心能够重新走路。”事实上,琼的新假肢是乌干达的首个3D打印义肢,不过这对于她个人而言并无意义。

是希望?还是炒作?

3D技术的发展早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保健的现状。医生能够创造器官和肿块数字模型,也能打印手臂或手指夹板。去年夏天,苏黎世大学的研究员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由硅制成的人造心脏,虽然只维持了3000次心跳。未来,由患者的细胞和聚合物制成的“活墨水”也许能帮助打印人类组织和器官。

相比于传统技术,3D打印制造假肢的技术更为简单,此外,该技术还有一些优点。比如,简单地扫描残肢而不是用石膏将其包裹起来,能同时减轻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不适感。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医生还能轻装到达偏远地区进行实地扫描。他们不用拖着一个石膏模型,只需要带上储存在他们电脑上的数字3D模型,或者直接上传到网上就可以了。理论上来说,3D模型能随时随地进行调试和打印。

“这让我们把康复机会带给了那些难以得到治疗的人们。”法国整形医生杰罗姆·坎尼凯夫说。他是国际残障组织的顾问。国际残障组织专门帮助世界上的残疾人群,并自2016年开始在3个国家同时展开一项试验研究,共有19名残疾患者参与其中。作为项目领导,坎尼凯夫远程监控在叙利亚的假肢安装过程。“这项技术在人道主义危机中尤其适用。”他还认为,除了增加整形技术人员和生产场地之外,这是解决地区医疗建设不足的方案之一。

保加利亚的ProsFit公司是国际残障组织的假肢制作委托方,该公司在英国用高端工业设备打印价值几十万欧元的下肢接受腔。据坎尼凯夫说,该公司打印的假肢接受腔的质量远胜于那些用传统方法所制作的,且患者的使用体验更舒适。

但使用廉价3D打印生产出来的假肢接受腔则不太符合标准。坎尼凯夫指出,这种接受腔安装不稳,且容易破碎,使用寿命有限。琼就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她的假肢穿了三周后就坏掉了,幸运的是她并没有因此受伤。3D打印的假肢接受腔对于残肢患者并不是绝对安全,还存在风险,因为接受腔一旦崩坏,患者就容易摔倒受伤。的确,3D打印接受腔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整形医生乌利·迈尔对于社会上大肆宣传的3D打印假肢技术表示大为质疑。他在全球最大的医疗技术企业之一奥托博克工作。“这项技术潜力很大”,但是面对很多没有整形领域背景的医生提出的“假肢能在几个小时里就打印出来”的言论,他表示困惑且反对。

“将假肢打印出来并不代表它就能用来走路。即便可用来行走,也不意味着能使用半年。”迈尔说,廉价3D打印机使用的材料不同,所打印出来的假肢自然不具耐用性。

迈尔是一个研究小腿假肢打印的七人小组的成员。该小组生产出来的初期产品通过了一些测试,但是还未准备上市。“我们还不能打印出满足患者需求的假肢。”迈尔说道。

琼正在穿戴她的3D打印假肢

成本低廉的机械手

并非所有假肢创新都集中在高端医疗产品。有些技术人员不断尝试新的发明,希望能以较低廉的价格实现产品打印。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的医疗工程专业学生卡里姆·阿巴斯就是其中一员。在本科论文里,阿巴斯为一名患者发明了机械手。他的原型是一个简单的夹具,目的是为了让成本不超过150欧元。

“视觉效果往往是佩戴患者的关注所在。”阿巴斯说。还有一组学生正在研究制作出有五根手指的假肢,希望能将其出售给摩洛哥的一家医疗用品商店。该团队还开发了一种实用价值不高但外表美观的假手。

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做着微小且低成本的事,像阿巴斯的这项发明一样,并没有与科学研究联系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e-NABLE社区。五年前,美国艺术家伊凡·欧文用3D打印机为一个南非男孩制作了一只假手。这纯粹是一只机械手,但不贵,看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幻想。

这就是“开创未来”行动的开端。“开创未来”是一个由全球成千上万人组成的松散网络,他们使用3D打印机生产廉价的假手。通过一个网站,把有技术设备的志愿者和需要的人连在一起。对于那些经常需要新假肢的孩子而言,长大后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设计,且花费低廉。

“由e-NABLE社区生产的假手对于残肢孩子来说是一件幸事,”奥托博克的技术员迈尔说,“但是在功能和稳定性上就有点限制了。”他介绍道,由于这些假手是纯机械的,由塑料制成的,不能和用于恢复附属功能的医疗产品相比较。“假肢不全都是一样的。”迈尔说,3D打印能够将想要帮忙的人和需要的人连在一起,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他们一起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在乌干达,该社区的目标就是生产出足够坚硬和耐用的下身假肢。那里的技术人员配备有价值2500美元的打印机和一个专门为这个项目开发的软件。最终解决方案必须是可行、可靠且价格合理的。然而要达到这三点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时候,这里的电源一中断,打印机就会停止运作。再者,因為生产的假肢依然不够坚硬,研究参与者最多只能穿四个星期,不过之后他们能免费得到一只常规假肢。

琼现在已经能够用新的假肢行走短距离的路程。她重新开始了自己拿水罐,弯腰洗衣服的生活。“我现在可以用手抱着我的儿子了。”她微笑说道。在新的单间公寓里,她8个月大的儿子坐在她的大腿上。这个公寓离主干道只有几步之远。每日,摩托计程车依旧在马路上快速驰骋而过。琼对于这些车辆唯恐避之不及,但必要之时还是免不了会乘坐。在新假肢的支撑下,她在新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新的假肢可以让琼提着水罐进行短距离的行走

猜你喜欢
义肢迈尔假肢
薇薇安·迈尔:隐藏在保姆身份下的摄影师
你只是没有赢
你只是没有赢
义肢中心
关于上臂式假肢的概述
让士兵残而不废:骨骼整合义肢
智能假肢
假肢
假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