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2018-04-13 08:59史成香
交通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血脂

史成香

(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江苏211103)

慢性精神分裂症目前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患者长时间与家庭、社会隔离,形成孤僻、懒散、行为退缩等症状,患者的活动范围、活动形式受限制,活动量明显减少[1-2];同时抗精神病药多有镇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患者的活动明显减少,部分抗精神病药对机体的代谢有明显的不良作用,引起食欲增加、体重增加、血脂血糖升高等[3]。因此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多伴有高血脂,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的高血脂也是临床医生需要研究的方面。本研究于2016年1月选取我院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系统康复训练降低血脂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按所住病区分组,对照组30例为普通精神科病区患者,年龄 20~71岁,平均(55±9)岁;观察组 30例为精神康复病区患者,年龄 19~75岁,平均(58±10)岁。所有患者均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且病情稳定维持目前的药物剂量不变至少半年以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住院时间>2年的稳定期患者,即经过急性期治疗达到有效标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减分率≥50%或PANSS总分≤60分;(3)血脂增高,未服用任何降脂药物;(4)征得患者和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酒精等物质滥用;(2)共患其他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及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3)遗传性高脂血症、合并代谢性疾病。

1.2方法入组时及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脂测定,研究期间均禁用任何降脂药物。对照组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和封闭式管理方法,不采取任何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康复措施如下:

1.2.1健康宣教指导:每周举行一次健康宣教活动,以授课或小组活动形式开展,主要向患者传授健康常识,让患者懂得如何从饮食、运动等方面控制血脂水平。

1.2.2生活能力训练:既往的住院模式对患者过度保护,封闭式病房患者密度大,活动空间小,形式单一,日常生活在统一安排和协助下完成,加重她们各方面功能的退化。所以我们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管理自己”,为了培训独立生活的能力,要求她们自己的物品自己保管,自己打饭洗碗、洗澡洗衣、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每个病室每天安排值日生,负责整个病室的清洁卫生,每月月底评选优秀值日生,发放代金券作为奖励。由患者评选病室室长,室长行使督促检查病室卫生,安排值日生等职责,对优秀者给予代金券奖励。定期举行生活技能竞赛,如折被子、烹饪、水果拼盘比赛等,获奖者给予代金券奖励。通过各方面充分调动患者的生活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4]。

1.2.3农业技能训练:我院地处郊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康复科专门开辟一块农疗基地供精神患者进行农业技能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在农业技能训练基地进行作业,每次劳动包括蔬菜种植、除草、施肥等,每2天1次,每次2小时。

1.2.4职业技能训练:根据文化程度、病前职业以及病情,经康复者同意编入不同小组,如简易技能小组,保洁、缝纫等手工编织等,或者根据患者的职业特长、既往职业经验以及重回社会后的职业愿望、职业需求进行对口的职业模拟训练。

1.2.5体育训练:每天清晨组织患者坚持做半小时的回春操,第九套广播体操或郑多燕减肥操,然后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活动,在康复师保护下进行运动器械的训练。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入组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血脂中 TC、TG 指标较入组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与入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3个月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TC、TG明显下降,较康复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入组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对精神分裂症高血脂患者采取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以及发生高血脂相关疾病的风险。

形式多样的康复训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变了以前生活懒散、社会功能退化等状态。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兴趣爱好,及时调整康复内容,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应激水平,激发患者奋发进取的心理动力,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锻炼其生活自理、社会交往、体育运动等能力。这些效果是单纯药物治疗不能实现的。目前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已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些医院已开始摸索进行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措施。实践证明在药物治疗维持精神症状稳定的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能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5],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患者的身体素质,从而减少躯体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关艳华,龚小虹,周桂洪,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放式职业劳动训练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9):53-54.

[2]伍业光,赖群清,张为,等.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效果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1):55-56.

[3]沈渔邨.精神病学[M].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51-681.

[4]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张莉.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05,1517.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血脂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你了解“血脂”吗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