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18-04-13 09:37黄曜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蒙脱石

黄曜勇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等。按照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可将IBS分为腹泻型IBS(IBS-D)、便秘型 IBS(IBS-C)、腹泻便秘交替型 IBS(IBS-A)和未定型IBS(IBS-U)。其中IBS-D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此病具有迁延难愈的特点,多发生于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中年人。目前临床上对IBS-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医认为,IBS-D属于“泄泻”、“腹痛”、“肠澼”等范畴。有研究指出,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良好。为了进一步分析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笔者对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50例IBS-D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治疗组25例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16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13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其病情符合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中关于IBS-D的诊断标准和《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规范共识意见》中关于脾虚湿阻型IBS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8岁至70岁之间。3)治疗依从性良好。4)能够正常地接受随访。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患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病变。2)患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3)近期内使用过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4)有腹部手术史。5)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6)有严重的食物过敏史。7)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8)存在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禁忌证。9)不能正常地配合治疗。

1.4 方法

为治疗组患者应用加味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加味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炒党参15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炒扁豆15 g、莲肉15 g、炒薏苡仁10 g、砂仁6 g、桔梗9 g、山药20 g、炙甘草5 g、乌梅30 g、白芍12 g。水煎服,200 ml/次,3次/d(餐前30 min服用),连续用药4周。为对照组患者应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蒙脱石散的用法是:口服,2袋/次,3次/d(餐前30 min服用),连续用药4周。

1.5 疗效判定标准[1]

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症状积分降低≥70%。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降低30%~69%。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降低<3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平均为(20.5±4.6)分,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平均为(21.0±5.1)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平均为(2.4±1.5)分,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平均为(4.5±2.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分,±s)

分组 例数 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4 20.5±4.6 2.4±1.5对照组 24 21.0±5.1 4.5±2.0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17例(占70.8%),为有效的患者有5例(占20.8%),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8.3%)。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3例(占12.5%),为有效的患者有13例(占54.2%),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占33.3%)。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22/2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7%(16/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IBS-D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的发生与患者的脑-肠轴失调、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2]。蒙脱石散的主要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此药具有保护消化道黏膜、固定致病菌、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等作用[3]。RAMBAUD等[4]对68例IBS-D患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证实,用蒙脱石散治疗IBS-D能够改善患者腹痛、腹胀的症状。在本次研究中,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加味参苓白术散对25例IBS-D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与黄柳向[5]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2]张声生,李晓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4):649-653.

[3]毕晓菊,何秀堂.中医辨证施治功能性胃肠病[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2):48-49.

[4]JC RAMBAUD,B VERNISSE,M PEYROT.思密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2,11(4):363-366.

[5]黄柳向.痛泻安脾汤联合肠胃散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3):164-167.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蒙脱石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葛根固敛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草酸对蒙脱石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聚合羟基铁改性蒙脱石的制备、表征及吸附Se(Ⅵ)的特性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