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则缘因 “出”必循果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的“进”与“出”

2018-04-18 04:17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曾秋芸
小学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观察法黑板课件

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曾秋芸

“教学情境化”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和有效性等,已然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一些以情境教学为主的课堂上,过庸、过度、过奇、过躁的情境充斥着课堂,看似表面热闹,实则不落实际,忽略了其本质的东西,毫无任何价值可言!我们既要看到“教学情境化”的优势,勇于“进入”,同时又要看到“教学情境化”的不足,善于“跳出”。那么,在教学情境化中,如何很好地处理“进”与“出”的关系呢?下面,我结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缘“动画”而进,循“生长”而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情境,容易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学习活动就会生动有效、事半功倍。本节课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熊出没》吗?

生:(兴奋地)喜欢。

师:这天,熊大和熊二准备进行一场比赛,比赛中还藏着不少数学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是什么比赛呢!(课件出示以下比赛场地图)

师:熊大和熊二要进行的第一局比赛是跑步,有图中两条路线,①号路线和②号路线。(课件依次闪烁两条路线)

师:现在请你们来帮帮熊大吧,它选择哪条路线才能较快到达终点呢?

生:两条路线都可以。

师:为什么?说说理由吧。

生:①号路线和②号路线其实是一样长的。

师:原来①号路线和②号路线一样长,确实两条路线都可以。

师:接下来,熊大和熊二要进行的第二局比赛是扫地,依然有两个场地,①号场地和②号场。(课件同时给①号场地和②号场地填色)

师:这次请你们来帮熊二选择一下,两块场地还可以任选一块吗?为什么?

(生四人小组交流)

生1:不可以任选一块。

师:为什么呢?

生2:面积不一样。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一个新的数学名词“面积”,(板书:面积)还有谁听到过“面积”这个词的?举一下手!

师:看来不少同学都听说过“面积”了,并且对“面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什么是面积”。(完善课题)

众所周知,《熊出没》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熊大、熊二更是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由熊大熊二比赛的动画情境引入教学,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缘“动画”而进,仅仅想通过学生喜欢的熊大熊二比赛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实则更有深意的是循“生长”而出:(1)循生长的序。情境中,先对比“哪条路线先到达终点”,发现“周长相等”,再对比“选哪块场地”,引出“面积不相等”。从周长到面积,从一维到二维,从旧知到新知,从生活到数学等,遵循的是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序”。(2)循生长的度。周长和面积是一组易混淆的概念,通过这组同一动画情境下不同指向的对比活动,让学生在第一次正式学习“面积”概念之始,就对“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异同初步展开了一次“切割”,这个“第一印象”将深远地影响着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从而为孩子们更清晰、准确、鲜明地做出分析和对比奠定基础。在课尾时,笔者还让学生对比较课一开始的比赛场地,用“周长”和“面积”分别说一句话,再次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做学习后的第二次“切割”,如此有意地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入。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周长一样,面积不一定相同”的总结性认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战胜了“负迁移”。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对情境有序、有度的把握,极好地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调。

二、缘“问题”而进,循“本质”而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中,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深入地探索与思考,从而使学习走向深化。本节课中,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面积”的含义是重点,其含义包含两层: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一是生活中的“物体”,一是数学中的“图形”,如何让学生对此有较为深刻的体验、思考与感悟,从而建构良好的数学表象呢?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以下两个教学情境: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我们要认识“面积”,首先要找到物体的“面”在哪里。如黑板,它的“面”在哪?

(任意让学生上台指一指)

生1:是这里。(随意用手指点在黑板上)

师:(指学生所指的那一点,追问)黑板的面,就只是这一个点吗?

生2用手在黑板平面上摸几下(大致如下图)。

师:那么黑板的面就只是这一小块吗?

生3用手势比划,指出整个黑板的面积,“这些都是。”

师:这就对了,黑板的面其实应该包含整个黑板的面,包含它的全部、全体。

【教学片段三】

师:如果我们把数学书的封面描到黑板上,会得到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有面积吗?如果我给你一根粉笔,你能用斜线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表示出来吗?(指生操作)

师:我们之前还认识了哪些图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请看:(课件出示一组封闭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一个不封闭图形)

师:现在我们就用涂色的办法来表示这些图形的面积吧!(课件逐一给各个图形填色,其中给“角”填色展示两遍,一填充色彩就满屏)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像“角”这样的图形由于没有封口,所以我们无法确定它的面积,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不封闭图形。由于不封闭图形无法确定面积,所以,我们就先不研究它了(课件删)。那剩下的这些图形就叫(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问题情境是教学展开的良好载体。在这两个情境中,笔者立足于情境,抓住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以“追问”的方式,引领着学生“从点到面”“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地展开观察、分析、对比等数学思考。如教学片段二中,学生认识“黑板的面”就经历了从“只是这一个点?”“只是这一小块?”直至认识到“整个、全部”才是“黑板的面”。而在教学片段三中,则是通过“对比”的方式,在五个图形中涵含着丰富的图形信息:有直线图形、曲线图形;有面积较大、面积较小;有封闭图形、不封闭图形。从而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中,既认识了面积概念的外延,又厘清了其本质内涵。在这两个教学情境中,“数学思考”是其主线,通过“追问”“对比”等教学方式,不断地引发学生逐步地深入思考,“数学本质”既蕴于教学情境中,又能跳出教学情境之外。

三、缘“操作”而进,循“策略”而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数学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离不开对于具体形象的感知、操作,从而在“思维的动作化”中达成“动作的思维化”。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特别是在比较两个形异而面积相差不大的平面图形时,更需要有具体材料的相关操作作为思维的支撑。因此,在教学片段三之后,笔者顺势创设如下的操作情境:

【教学片段四】

继续观察课件中的图形。(课件中四个图形标上序号)

师:能不能按面积大小,将这四个图形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师板书生的排序,如②①④③或②④①③。

师:两种排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两种排列都将②号图形排在最前面,③号图形排在最后面。不同点是①号图形和④号图形的位置调换了。

师:那就是说②号图形面积最大,③号图形面积最小,你们怎么比较出来的?向学生介绍这是采用观察的方法。(板书:观察)

师:①号图形和④号图形到底哪个大?用观察法可以确定吗?怎么办?(引导学生交流)

师介绍当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差不多时,可用重叠的方法。(板书:重叠)

师:看来用观察法和重叠法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老师准备让同学们分组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时间关系,老师只为你们准备三种学具。(展台展示三种学具:剪刀、小正方形纸片、透明方格纸)请各小组用学具袋里面准备的学具来比较①号图形和④号图形的面积吧。

小组活动,师巡视。

在这个操作情境中,笔者的设计意图是:(1)整合。比较图形的面积,大致有3种比较方法,即观察法、重叠法和实验法。教学中,让学生把4个图形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就很好地把这3种方法都整合在一起。图2最大,图3最小,这是观察法;图2比图1大,可以观察,也可以重叠得出;而图1和图4谁大呢?则需要采取实验的方法。这样的处理,使得操作情境从线性结构变为块状结构,有助于学生宏观认知中的“出”。(2)有序。在整合的操作情境中,从观察法到重叠法再到实验法,让学生充分经历由易到难的比较过程,既丰富对比较方法的认知,又聚焦了本节课的重点——形异且面积差不多的图形如何比较?(3)多元。一方面提供多元的操作材料(剪刀、小正方形纸片、透明方格纸),另一方面交流多元的比较策略,既让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又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操作情境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融入课堂,又在多元比较中获悟比较的策略:易于比较的用观察法或重叠法,不易比较的采用“转化”“优化”等方式进行实验比较,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创设的教学情境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除上文所展示的“动画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外,还有“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拟真情境”等。我们要创设情境,但应谨防情境化。情境只是教学载体,是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刘,而不是教学全部。我们要勇于缘因而“进”,更要善于循果而“出”,从而使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我们期待于精彩地“进”,更期待于生动地“出”,在“进”与“出”之间,演绎课堂教学的深刻和智慧。

猜你喜欢
观察法黑板课件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光通信接收端优化策略
长在黑板上的诗
Flash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
晓黑板
观察法求解至少有一个有理根的一元高次方程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法的运用
黑板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