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2018-04-23 05:35杨志超陈海雁徐伟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纤溶结肠癌抗凝

杨志超 陈海雁 徐伟帆

结肠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 我国范围内每10万人有14.2人发病, 已成为排行第五的致死性癌症[1]。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 且多为隐匿性, 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 化疗治疗是其主要疗法, 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2,3]。文献报道结肠癌患者伴有明显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的异常, 且这些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发展、预后有关[4]。PT、APTT、D-dimer是人体凝血纤溶系统重要指标,三者的变化幅度与结肠癌患者治疗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5]。本研究观察了结肠癌患者体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1例作为结肠癌组, 结肠癌及其病理特征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6]标准,其中男33例, 女 18例;年龄55~65岁, 平均年龄(62.40±7.31)岁;病灶部位:左半结肠19例, 右半结肠 32例;病灶直径:≤3 cm者22例, >3 cm者29例;分化程度:高、中分化35例, 低分化16例;TNM分期:Ⅱ期33例, Ⅲ期18例。纳入同期在本院体检且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5例, 女 15例;年龄60~65岁, 平均年龄(62.68±9.03)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具备结肠癌诊断;②年龄40~70岁, 男女不限;③无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④生存期预计>3个月;⑤检测前尚未予以相关治疗;⑥取得受试者知情, 且签署同意协议。排除标准:①伴其他类型肿瘤;②不能配合随访;③既往结肠手术者;④患者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指标水平, 标本采集:晨起抽取空腹血, 加入含1×109mmol/L 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试管中, 混匀, 常规离心(3000 r/min)10 min, 分离血浆, 采用Sysmex CA7000 全自动血凝仪测定APTT、PT及D-dimer,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各检测指标的差异。此外, 分析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病灶直径、癌灶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PT、APTT、D-dimer水平比较 结肠癌组患者PT、APTT、D-dimer水平分别为(18.43±2.16)s、(52.78±5.81)s、(1.89±0.25)mg/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5±1.77)s、(33.18±3.67)s、(0.31±0.05)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PT、APTT、D-dimer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分析 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病灶直径无关(P>0.05), 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1)。见表2。

表1 两组PT、APTT、D-dimer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PT、APTT、D-dimer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PT(s) APTT(s) D-dimer(mg/L)对照组 40 13.05±1.77 33.18±3.67 0.31±0.05结肠癌组 51 18.43±2.16a 52.78±5.81a 1.89±0.25a t 12.746 18.610 39.314 P<0.05 <0.05 <0.05

表2 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

表2 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

注: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各指标水平比较, P<0.01

因素 例数 PT(s) APTT(s) D-dimer(mg/L)均数±标准差 P 均数±标准差 P 均数±标准差 P年龄 <55岁 28 18.30±4.43 >0.05 52.51±9.92 >0.05 1.79±0.57 >0.05≥ 55 岁 23 18.56±4.16 53.05±9.76 1.99±0.61性别 男 33 18.27±4.03 >0.05 53.44±9.05 >0.05 1.97±0.59 >0.05女18 18.59±4.25 52.12±9.12 1.81±0.65病灶部位 右半结肠 32 18.21±4.23 >0.05 52.26±9.85 >0.05 1.83±0.52 >0.05左半结肠 19 18.65±4.08 53.30±9.31 1.95±0.60病灶直径 >3 cm 29 18.75±3.40 >0.05 53.40±9.01 >0.05 1.93±0.44 >0.05≤ 3 cm 22 18.01±4.55 52.16±9.89 1.85±0.41分化程度 高、中分化 35 17.15±2.05 <0.01 51.26±6.21 <0.01 1.33±0.18 <0.01低分化 16 19.71±2.12 54.30±6.33 2.44±0.29 TNM分期 Ⅱ期 33 17.21±1.96 <0.01 50.75±5.91 <0.01 1.38±0.17 <0.01Ⅲ期 18 19.65±2.17 54.81±6.62 2.40±0.28

3 讨论

肿瘤细胞合成释放的癌促凝集素、组织因子等通过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 提高患者的凝血状态, 发生抗凝、凝血以及纤溶失衡, 文献报道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常合并显著凝血功能障碍, 这种高凝状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起到促进作用[7]。近年研究发现, 结肠癌患者合并显著凝血、抗凝及纤溶异常, 凝血指标异常可能是结肠癌发生血行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对结肠肿瘤的生长、转移有阻止作用, 进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8]。

PT、APTT为人体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监测指标。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各相关因子被激活, 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作为肿瘤转移的关键因子, 可直接促使肿瘤细胞转移[9]。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会通过影响APTT, 消耗大量抗凝物质, 破坏凝血、抗凝血平衡, 使纤维蛋白原产生, 纤维蛋白原可促进肿瘤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间相互黏合, 促使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中[10]。文献报道结肠癌患者的 PT、APTT 均显著提高[8]。恶性肿瘤患者的D-dimer升高, 与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大量纤维蛋白原激活物以及这些激活物可促进局部纤维蛋白溶解有关, 也与恶性肿瘤细胞生长促进大量组织因子表达以及这些组织因子激活纤溶酶有关[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结肠癌组PT、APTT、D-dimer水平明显升高, 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灶直径、癌灶部位无关(P>0.05), 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1)。上述结果提示了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明显升高, 且与结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 可能是临床评价结肠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综上所述, 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显著升高, 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有明显关系。

[1] 白阳秋, 张立达, 杨玉秀.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在结肠癌中的作用.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5, 32(7):1693-1694.

[2] 王景艳, 胡妮, 吴永文, 等 .XELOX 方案与FOLFOX 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药物经济学对比研究.中国当代医药, 2017,24(18):72-74.

[3] 聂娜, 宋杨, 杨静, 等.Ese-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现代肿瘤医学, 2015, 23(11):1544-1546.

[4] 陈君, 郑晓莉 , 刘蕊 .结肠癌患者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天津医药, 2006, 34(9):605-606.

[5] 林延明, 郭丽婧 , 富大鹏, 等.凝血纤溶系统改变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 11(1):32-3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 14(10):783-799.

[7] Kaur H, Siemens DR, Black A, et al.Effects of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on hypercoagulability 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Can Urol Assoc J, 2017,11(1-2):33-38.

[8] 唐勤彩, 罗和生, 全晓静, 等.结肠癌血行转移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 24(1):22-24.

[9] Hata T, Kudo T, Sakai D, et al.Impact of capecitabine and S-1 on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6, 78(2):389-396.

[10] 朱燕, 陈芳, 邢艳霞 .高原地区老年宫颈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探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20):2878-2879.

[11] Bang OY, Chung JW, Lee MJ, et al.Cancer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re associated with coagulopathy causing ischemic stroke via tissue factor-independent way: The OASISCANCER Study.PLoS One, 2016, 11(7):e0159170.

[12] 陈帆, 阿不力孜·阿不都热合曼, 黄建国.PT、APTT、FBG、PLT测定在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4):768-771.

猜你喜欢
纤溶结肠癌抗凝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Mutually Beneficial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