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社区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8-04-23 05:35隋华强袁小艳卓仲芬袁凯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瘢痕人性化依从性

隋华强 袁小艳 卓仲芬 袁凯平

面部的凹陷瘢痕可影响面部的外观, 并使容貌发生改变,从而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 使其产生负面的心理,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积极性, 不利于修复治疗的效果。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目的是使患者保持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的统一状态, 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不适感[1]。本次研究中分析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中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 1月社区医院收治的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60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人文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14~55岁,平均年龄(32.0±4.5)岁;瘢痕宽度12~28 mm, 平均瘢痕宽度(18.2±3.0)mm。人文组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2.3±4.8)岁;瘢痕宽度10~29 mm, 平均瘢痕宽度(18.5±3.0)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 为患者讲解面部凹陷性瘢痕的相关知识, 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理疏导等措施。

1.2.2 人文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 方法如下。①人性化宣教:详细为患者讲解凹陷性瘢痕形成原因、修复方法、修复效果等知识, 提高患者对凹陷性瘢痕的认知程度。为患者告知修复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情况, 以增加患者的理解配合程度。②心理疏导:为患者介绍面部凹陷性瘢痕修复治疗的技术以及该修复技术的优点, 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 增加患者的信心。使用恰当的语言鼓励患者, 对患者予以鼓励和关心, 让患者以辨证的态度面对外观的改变, 并叮嘱患者家属多对患者进行语言鼓励, 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保持耐心的态度, 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拉近护患关系。③用药、饮食指导:为患者告知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将药物的用法、用量为患者详细讲解, 并在药盒上粘贴纸条标注药物用法用量, 以防患者忘记。了解患者体重和身高, 计算体质量指数, 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叮嘱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牛羊肉等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橘子、猕猴桃、酸枣等水果,以促进皮肤的修复, 增加机体抵抗力, 总体饮食原则要清淡、易消化。④随访指导:记录患者家庭地址及联系方式, 每个月对患者实施电话随访, 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 解答患者的问题, 继续予以护理指导, 每3个月来院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依从性。使用SAS和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 SAS与SDS以50分为界, <50分表示无焦虑、抑郁症状, 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完全依从:按时、按量服药, 从未漏服或忘服, 且坚持清淡饮食;相对依从:基本可按时、按量服药, 偶有漏服或忘服情况(漏服、忘服≤2次), 基本坚持清淡饮食;不依从:经常出现忘服或漏服药物(>2次), 饮食基本不忌嘴;依从率=完全依从率+相对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人文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依从性比较 人文组和对照组的依从率分别为96.7%、73.3%, 人文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 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 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人文组 30 65.3±4.6 42.0±3.5ab 68.7±5.1 40.3±4.2ab对照组 30 66.0±5.2 50.2±4.0a 67.0±5.5 48.6±4.6a t 0.552 8.450 1.241 7.298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依从性比较(n, %)

3 讨论

凹陷性瘢痕在骨科、美容科、五官科比较常见, 其发生原因是由于手术、外伤、感染、痤疮等因素造成皮肤真皮层和皮下组织缺损, 在皮肤的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流失形成凹陷性瘢痕[2-5]。而面部发生凹陷性瘢痕后, 在面部肌肉收缩运动时会更加明显, 从而影响患者的外观, 患者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等负面心理, 甚至惧怕社交, 不敢正常外出,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改善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的心理状态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6-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人文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组和对照组的依从率分别为96.7%、73.3%,人文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人性化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性”的护理模式, 要求护理过程的人性化、个性化、整体性和有效性, 即在护理过程中遵从患者主观感受, 尽量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患者的满足状态, 减少或降低不适感[9,10]。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中, 通过人性化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 以人性化的心理疏导, 改善患者对面部凹陷性瘢痕的看法, 保持患者积极正面的心态, 以人性化的饮食、用药指导增加患者的舒适性,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另外定时的随访,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 促进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 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中, 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还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值得推广应用。

[1] 顾惠芳, 杨芸, 傅亚萍, 等.人性化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山西医药杂志, 2015(16):1951-1953.

[2] 李静.人性化护理对围术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A2):1479-1480.

[3] 张国英, 苗金红, 刘延锦, 等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与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s1):367-368.

[4] 贾文燕.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3):198-199.

[5] 韩立燕.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1):236-237.

[6] 吕秀梅.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有效性研究与体会.大家健康旬刊, 2014(4):335.

[7] 徐春梅.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2):218-219.

[8] 许美兰.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5):2720-2721.

[9] 王翠云, 马允利.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228-229.

[10] 黄美燕.心理干预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健康必读旬刊, 2013(6):218.

猜你喜欢
瘢痕人性化依从性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