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不同治疗护理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4-23 05:36黄雪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伤口家庭效果

黄雪兰

慢性伤口患者在临床中十分多见, 其中慢性伤口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糖尿病足、压力性溃疡、骨折术后感染[1], 由于慢性伤口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长期住院必然会增加治疗费用, 加大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 大部分的患者多会在伤口未痊愈时选择出院, 通过家庭、社区对伤口进行进一步护理[2]。本次研究着重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护理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伤口治疗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最小44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68.59±8.23)岁;其中糖尿病足8例、压力性溃疡17例、骨折术后感染5例。参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最小12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69.86±8.55)岁;其中糖尿病足10例、压力性溃疡14例、骨折术后感染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VAC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护理,出院后患者由家属实施治疗护理, 伤口小组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掌握患者伤口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 由社区护士采用定期上门的方式进行康复锻炼和针对性指导, 实施改良VAC技术和现代敷料治疗, 且伤口小组护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与社区护士、家属之间进行交流, 及时掌握患者伤口恢复情况, 如患者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问题, 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 同时调整治疗方案[3]。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可自行外出、具有劳动能力、关节僵硬、生活自理、重返医院情况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4]:痊愈:患者伤口创面完全被上皮所覆盖;显效:患者伤口被上皮覆盖面积>75%, 出现新鲜肉芽;有效:患者伤口创面被上皮覆盖面积为25%~75%, 出现新鲜肉芽;无效:患者伤口创面被上皮覆盖面积<25%, 肉芽数量较少。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可自行外出、具有劳动能力、关节僵硬、生活自理、重返医院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目前, 大部分家庭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慢性伤口患者,由于慢性伤口的恢复时间较长, 长期住院进行医院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但家庭护理中患者家属专业程度又相对较低, 无法给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 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 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9]。因此, 慢性伤口患者需要更加专业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家庭护理, 社区护士相比于患者家属来说, 具有更加专业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10-13], 由社区护士定期上门进行康复锻炼和针对性指导, 并实施改良VAC技术和现代敷料治疗, 慢性伤口患者在更加专业的护理下能够促使伤口尽快愈合, 也避免了由于治疗护理不专业、这不及时所导致的伤口愈合效果不良好,进而引发患者出现肢体萎缩、肺部感染等症状[14-17], 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可自行外出、具有劳动能力、关节僵硬、生活自理、重返医院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不同治疗护理方法中, 社区护士对家庭慢性伤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专业护理, 能够缩短伤口愈合周期, 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1] 董兰菊, 成守珍, 宋杰丽, 等.两种不同护理治疗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中华全科医学, 2013,11(5):805-806.

[2] 张静瑜, 邱志红.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及个体化护理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5):166-168.

[3] 严云华.化脓性感染伤口与慢性复杂伤口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的效果.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16):78-79.

[4] 刘湘萍, 胡友珍, 陈园园 , 等.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的循证护理实践.护理学杂志, 2015, 30(22):29-31.

[5] 杨陈, 张学兵, 敖伟, 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慢性伤口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8):594-597.

[6] 许腊梅.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在老年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9):1138-1140.

[7] 郭含芳, 李开媚, 张燕.湿润伤口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观察.医药前沿, 2015, 5(28):249-250.

[8] 徐娟, 蒋琪霞, 刘颖, 等.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在骨科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6):650-654.

[9] 蒋琪霞, 李晓华 , 彭青 , 等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 53例慢性伤口的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4):293-296.

[10] 张燕, 高薇.两种不同护理治疗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今日健康, 2016, 15(7):23,45.

[11] 吴小平, 董兰菊.从化地区慢性伤口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1):201-202.

[12] 赵冬梅.延续性护理对例慢性伤口患者的影响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6):156.

[13] 李慧.慢性伤口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现状分析及其护理措施.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7):20-21.

[14] 叶增杰, 林雪梅, 全小明.慢性伤口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现代临床护理, 2014(11):80-83.

[15] 温晓丽.不同护理干预对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影响比较.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4):367-368.

[16] 阮敬芬.不同护理干预对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影响比较.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12):140-141.

[17] 肖凤, 朱玉芳 .舒适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 2010, 07(29):113.

猜你喜欢
伤口家庭效果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家庭“煮”夫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恋练有词
伤口“小管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