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04-27 09:29林天植蔡木泾黄小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8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阻塞性心率

林天植 蔡木泾 黄小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 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的, 治疗需注重抗感染、止咳化痰及支持治疗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合并呼吸衰竭, 因此需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强通气治疗[1]。本次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男28例, 女7例, 年龄59~79岁, 平均年龄(67.46±4.95)岁;观察组男30例, 女5例,年龄59~78岁, 平均年龄(67.02±4.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设置BIPAP模式, 吸气压:8~26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呼气压 :4~6 cm H2O, 初始氧浓度为41%, 适当调整, 以维持血氧饱和度>90%为准, 维持潮气量8~10 ml/kg, 2次/d, 4~8 h/次。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PaO2、PaCO2变化及心率、呼吸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PaO2、PaCO2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PaO2、PaCO2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mm Hg)

表1 两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PaC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52.22±7.56 72.74±6.28a 66.82±8.74 44.08±6.57a对照组 35 51.36±7.46 65.98±7.16 67.02±8.93 50.22±7.32 t 0.48 4.20 0.09 3.69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PaO2

表2 两组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 次/min)

表2 两组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 次/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心率 呼吸频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115.37±20.43 85.25±10.36a 28.39±3.54 19.15±3.30a对照组 35 114.98±18.75 94.84±9.61 27.86±3.29 22.71±2.96 t 0.08 4.01 0.65 3.64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可知, 呼吸气体密度增大、气道阻力增加、肺部炎症反应等为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治疗需考虑患者呼吸肌收缩力产生疲劳减弱, 呼吸中枢驱动力降低等症状, 因此需及时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后选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可改善通气与血流的比值, 充分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增强呼吸功能[3-6]。而且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还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减轻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 增加心肌供养, 改善心功能水平[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 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心率及呼吸频率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推广。

[1] 孙卫东, 范波, 陈艳梅, 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西部医学, 2016, 28(1):80-83.

[2] 邵剑骏, 张思泉.双水平气道正压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刊,2017, 52(1):46-48.

[3] 徐虹, 卢慧宇, 唐蓉.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观察.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6, 24(5):365-366.

[4] 王晓琼, 江银玲, 杨万春.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慢阻肺疾病Ⅱ型呼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3):411-413.

[5] 姬利华, 房莉颖.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比较.国际呼吸杂志, 2016,36(23):1782-1785.

[6] 刘希芝, 丁艳艳.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13, 10(1):55-57.

[7] 赵凤芹, 谭平, 关丽.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中国老年学, 2010, 30(20):2905-2907.

[8] 陈艳, 董琼, 王波, 等.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西部医学, 2011, 23(1):42-44.

[9] 陈玉兰.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2):159-160.

[10] 王锡国, 张秀芳.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中国医药, 2010, 5(11):987-988.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阻塞性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