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封堵导管及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18-04-27 09:29陈枝罗荣张岳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8期
关键词:单肺双腔气胸

陈枝 罗荣 张岳农

以往进行胸外科手术, 实现单肺通气麻醉的方法一般是双腔支气管导管, 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不断进步, 采用多种支气管阻塞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运用也非常频繁。本次研究针对本院门诊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 探讨采用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手术均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其中男51例, 女9例;年龄20~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手术前进行检查均不存在重要器官疾病和功能障碍情况。6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1.2 方法 观察组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采用的封堵导管为成都昌华提供的支气管封堵导管, 对照组的双腔导管为柯惠Covidien双腔支气管导管, 均可接通气密闭环路, 通路的检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

患者入室之后, 进行常规心电监护, 采用0.05 mg/kg咪唑安定、0.2 m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3 mg/kg依托咪酯、0.4 μg/kg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

对照组患者诱导后在左侧或者右侧支气管中插入35~39 F双腔支气管导管, 完成插管进行听诊后,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对插管情况进行确认和调整。观察组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 之后连接呼吸机, 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将封堵导管放入其术侧支气管并将位置调整合理。对于男性患者一般选择的气管导管为8.0#, 女性则采用7.5#。两组患者在手术进行中均给予 3~7 mg/(kg·h)丙泊酚持续泵注 , 0.1~0.2 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泵注, 或(和)0.5~1.0 MAC七氟醚吸入。手术中插入胸腔镜之后便进行单肺通气, 对照组阻断患侧通气, 同时保持与大气相通实现完全萎陷;观察组则需要先停止呼吸机,之后采用针筒将封堵导管套囊抽气, 帮助萎陷, 再将套囊充气后接通呼吸机实施单肺通气。潮气量6~10 ml/kg, 吸呼比1∶2, 手术过程中给予2 L/min流量的纯氧通气, 手术完成之后双肺通气, 充分鼓肺, 等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潮气量满意, 可完成指令活动后, 将气管导管拔出。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肺萎陷和手术野评估效果;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n的PO2、PCO2、SpO2、Paw的变化。单肺通气时肺萎陷和手术野评估标准:优:术侧肺完全萎陷, 手术视野满意;良:术侧肺基本萎陷, 肺内仍具有残存气体, 肺并无通气, 手术视野一般;差:术侧肺未萎陷或者仅有部分萎陷, 手术操作视野不满意。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麻醉诱导插管, 手术时间1~2 h。单肺通气前, 两组PO2、PCO2、SpO2、Paw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时肺萎陷和手术野评估效果:观察组优20例, 良10例, 差0例, 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优21例, 良9例, 差0例, 优良率为10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较单肺通气前, 观察组PO2、PCO2、Paw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单肺通气后30 min, 两组PO2、PC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w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单肺通气后30 min比较, aP<0.05;1 mm Hg=0.133 kPa;1 cm H2O=0.098 kPa

时间 组别 例数 SpO2(%) PCO2(mm Hg) PO2(mm Hg) Paw(cm H2O)单肺通气前 观察组 30 98.7±0.5 30.5±3.4 277.5±36.1 14.8±0.5对照组 30 98.6±0.6 31.3±3.6 268.3±35.5 15.1±0.5单肺通气后30 min 观察组 30 97.7±0.7 36.3±3.3 201.1±53.7 18.5±0.6a对照组 30 97.8±0.6 37.2±4.5 187.5±49.9 22.7±0.5

3 讨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作为一种胸部微创手术, 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如创伤小、手术后疼痛轻以及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少等[1], 已经成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重要治疗方式。以往临床大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实施单肺通气, 其优点表现在容易固定、安全且肺隔离良好等, 然而其管腔较大, 同时不容易操作, 在对位过程中有时无法准确定位, 容易损伤气道, 气道压升高较明显等情况[2-4]。而支气管封堵导管的优点较多, 主要表现在可选择性将一侧肺或者一侧肺内的某一叶进行阻塞;在进行插管的过程中仅采用普通气管导管, 对气道损伤较小, 且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辅助插入, 可有效降低出现血液动力学的不良变化;气道压升高较小, 在手术中实施通气转换过程中只要将内套囊实施充放气便可;在手术完成之后若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支持便无需换管, 只需将阻塞器拔出即可, 操作相对简单。但同时支气管封堵导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双肺无法实现独立通气[5-7];阻塞导管管径相对较细, 在吸引分泌物时较为困难, 且需要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8-10]。除此之外, 支气管封堵导管的价格相对较为昂贵, 也是当前为何没有广泛使用的因素。

[1] 王滢, 刁玉刚.双腔气管插管和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比较// 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16:172-173.

[2] 彭洪, 巫志国, 袁婉秋, 等.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单肺通气手术的对比研究.北京医学, 2015, 37(6):608-609.

[3] 欧智, 黄胜.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肺血分流率影响的比较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2):54-56.

[4] 王红, 安静, 刘钟珊, 等.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老年人单肺通气中的安全性比较.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21):72-74.

[5] 占志高.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差异.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3):8386.

[6] 罗云梅.胸外科单肺通气手术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气管导管技术运用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浙江创伤外科, 2017, 22(3):486-487.

[7] 丁燕群, 张元锋.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的应用.江苏医药, 2010, 36(15):1776-1777.

[8] 刘雪玲, 黄自生.支气管封堵导管应用于老年自发性气胸手术的观察.江西医药, 2008, 43(6):589-590.

[9] 秦洋, 常湘珍.支气管封堵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的研究.北方药学, 2012, 9(1):54.

[10] 高昌达, 潘志浩, 郭建荣.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手术的对比研究.浙江临床医学,2007, 9(9):1287-1288.

猜你喜欢
单肺双腔气胸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在单肺通气中的研究进展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持续气道正压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及肺内分流影响的meta分析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