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系统护理干预对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8-04-27 09:29熊凤娟冯慈芳张露谢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8期
关键词:纽曼息肉胃肠道

熊凤娟 冯慈芳 张露 谢辉

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是临床常见术式, 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 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息肉主要方法。但有学者指出[1], 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属有创操作, 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引起应激反应, 影响胃肠道蠕动功能, 甚至可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 不利于预后。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 是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临床护理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比,探讨了纽曼系统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82例接受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1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16例;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47.31±10.78)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18例;年龄19~71岁, 平均年龄(48.02±10.7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存在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经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无手术禁忌证;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胃肠道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病历资料不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准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营养支持、遵医用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纽曼系统护理干预, 对患者的生理、社会文化、心理、发展及精神5种变量对进行全面观察与分析, 对患者潜在压力源予以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三级系统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3.1 一级护理干预 在患者接触压力源但尚未产生压力反应时, 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患者弹性防线。向患者介绍科室情况、住院环境及手术方法等, 减轻患者陌生感;同时对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予以干预, 安抚、鼓励患者,将之前成功治疗病例向患者介绍, 使患者能重建治疗信心,减轻心理应激;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

1.3.2 二级护理干预 阻止或减弱压力源产生的压力反应,使患者机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术前根据患者情况, 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 对患者予以安抚, 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手术完成后, 及时告知患者治疗情况, 并通过头部抚摸、握手等方式给予患者鼓励。

1.3.3 三级护理干预 维护机体系统稳定性,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术后24 h内输注营养液, 输注前对营养液予以加热,并根据患者反应对滴速予以调节;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尽量保持腹肌处于松弛状态, 从而减轻腹部张力;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嘱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 以加快胃肠道血液循环, 引起胃肠道反射;护理人员术后为患者实施腹部按摩, 10~15 min/次,2次/d, 按摩时注意力度适中。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蠕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胃肠道蠕动功能指标包括首次排便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道蠕动功能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自主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 41 12.67±2.45a 21.69±3.84a 34.24±5.92a对照组 41 15.41±2.87 26.75±3.70 39.78±5.96 t 4.649 6.076 4.223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及微创技术日益成熟, 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 该术式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等特点[2]。但有学者认为[3,4], 内镜下手术,术者无法直接接触病灶, 对于病灶无法准确切除, 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 引起机体应激反应。有研究指出[5], 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虽然为微创术式, 但仍可能对患者胃肠道功能造成影响, 并出现并发症。在临床护理中,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术后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6]。

纽曼系统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将患者视为生理、社会文化、心理、发展及精神组成的完整系统, 其主要考虑压力源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并帮助患者应对压力, 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7]。纽曼系统护理通过三级护理干预, 使患者合理应对不同水平压力源, 促进机体稳定与平衡[8-10]。目前国内关于该护理模式在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纽曼系统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其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等均显著优于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 且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及1例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 提示纽曼系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蠕动功能, 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纽曼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 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1] 陈慕维, 植中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4):1538-1540, 1543.

[2] 严士玲.老年患者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四川医学, 2013, 34(1):176-177.

[3] 陈彩林, 赵冰.胃肠道平坦型息肉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6, 36(2):125-126,129.

[4] 朱慧华.纽曼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西部中医药, 2014, 27(12):105-107.

[5] 杭卫丽.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病人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研究, 2017, 31(18):2294-2296.

[6] 黄露, 刘文明, 钟肖红, 等.放松训练配合纽曼护理模式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6):2372-2374.

[7] 吴小红, 王霞, 何淑波.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2):203-204.

[8] 李建平.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护理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20):2264-2265.

[9] 吴菊英.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 2016(3):59-60.

[10] 姜君君.纽曼系统护理模式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护理的临床探析.心理医生, 2016, 22(12):159-160.

猜你喜欢
纽曼息肉胃肠道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特朗普称前助理是“狗”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涂在墙上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