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驱动医疗“质变”

2018-05-04 08:29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报告医疗

文/本刊记者 黄柳

人力与设施、工具与制度、质变与智变……“质变医疗”浙一专场,带您亲临多核驱动下的“质变”一线。

新医改实施多年,公立医院的运营更加趋于患者导向,由关注收入转为重视运营效率与成本效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九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指引医疗机构、医疗行业的内涵变化。

跟进解读这些变化,正是我刊举办“质变医疗:2017中国医院管理者沙龙”的初衷与宗旨。继首场在北京圆满举办后,2017年11月23日,沙龙第二站在杭州正式拉开帷幕,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本场论坛联合主办单位。

顾国煜:“智变”中的医疗质变

2017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光荣与梦想,浙一人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速度引业界侧目。论坛上,浙大一院党委书记顾国煜首先分享了“全流程信息化建设打造‘浙一未来医院’”的历程与经验。

顾国煜介绍,继2006年医院构建起集电子病历、手术麻醉、重症监护、临床路径等系统在内的临床信息平台后;2009年,医院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搭建起移动医疗、消毒供应室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资管理、医疗设备定位跟踪管理、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等系统;至2017年,医院以集成平台的打造为目标,建成大数据处理平台、医疗互联网+、基因组学、数字化医疗等信息系统。

围绕患者安全目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患者身份确认、高警示药物管理、危急值管理、安全核查、手卫生依从性等集成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病人流管理、异常事件上报、医院制度在线查询、质量检查在线查询、病情早期预警、早期预警评分标准等也被信息系统一网打尽。

“智变”,信息化管理中的医疗质变与升级,正在浙大一院持续深入。

吴高俊:信息化精细危急值报告

同处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信息化促“质变”方面的表现也足够亮眼。医院在2012年搬迁新院区、床位规模扩大的同时,更加重视质控工作;与此同时,对危急值的管理在整体信息化的规划与改进中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索。

医院副院长吴高俊回顾这项工作时感叹,各式纸质报告堆砌在检验科、医务处的情景仍令他印象深刻。为唤醒数据活力,发挥管理效力,医院采取了如下对策:

●优化报告流程。

●优化危急值界限值(解决众口难调:科室间——个性化、科室内——加设提醒值;总体上提高危急值“门槛”)。

●信息化:注重用户体验(操作简便、登记内容少、增加智能提醒),取消纸质登记本和复述要求,增加监管指标、报告方式。

l吴高俊介绍,当前医院形成了包括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加设的提醒值报告等在内的完整危急值报告体系。自2015年7月实施后1个月,医务人员满意度接近100%;2017年1-7月统计显示,医院危急值报告平均时间长度为11.83分钟。

文建国:呼吁关注注射安全

中部地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院三区,包括12个院中院,当前床位数达1万张。文建国副院长在演讲开场就表示,作为分管感染管理的副院长,深感责任重大。他继而谈到医院感染中的重要议题——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与注射安全问题。

国内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锐器伤在医务人员各类职业暴露情况中占比为96.75%;前五位暴露场所包括普通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口腔科、急诊科;引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前五位的器具依次为注射器、头皮钢针、手术缝针、手术刀、静脉留置针;风险系数最高的操作依次为静脉注射、针头入利器盒、手术缝针等。

文建国分享的2011年面向七省份20700名医务人员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月内锐器伤发生例数为9729例。2016年覆盖13个省份158家医疗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遭遇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比53.90%(5992例次/11116例次),医生占比21.31%。

谈到提升注射安全的对策,文建国表示要多部门联动,减少不必要的注射;制定安全注射手册、指导注射实践;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培训及干预;杜绝一次性使用器具复用,逐步推广安全型器具;加强监督与执法监督,推动安全注射在实践中落地;这些均为可行措施。

付强:质变医疗的层次与内涵

不安全注射的多发性,同样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付强的关注。此外,他介绍,血液透析、微创介入溶栓通脉治疗中,医源性传播引发的医疗事故多有发生。

他总结医疗风险管控的几大挑战性为:传统与非传统风险叠加;行业(机构)内外传导交汇,具有累积、传播、重复、聚集、释放和放大效应;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隐蔽性、突发性、反复性;防控具有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技术性。

防,未必“胜防”;不防,一定“不胜防”。因此,医疗的风险管控必须从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均衡性的治理与“智”理。

付强同时提醒医院管理者要注重制度与人的关系,如果人的问题不解决,好的制度同样会有缺陷。这其中就包括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自身安全、职业安全、职业暴露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足够重视。他还表示,医疗质量提升有赖于每一名医务人员,因此,要建立激励人讲实话并从中受益的机制。

向准:国家版患者安全报告系统运行良好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向准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新时代医疗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演讲。基层诊疗量增大为当前重要趋势,向准介绍,2017年上半年,18个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平均增长4.7%。2017年上半年,18个省份共下转患者67.3万例次,同比增长15.1%。天津、陕西、甘肃今年上半年下转患者数量已超去年全年下转患者数量。

向准还重点分享了国家版患者安全报告系统——国家患者安全报告和学习系统的运行情况,他介绍,自2017年8月上线后,40天累计接到上报1415例。其中,数量排名依次为跌倒、手术安全与药物安全。

据悉,该系统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技术为载体,致力于构建以学习为目的患者安全学习系统、搭建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个人报告系统;报告形式全部为志愿报告。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张智慧为论坛致辞时表示,各家医院及专家的分享呈现了医疗“质变”非一般的发展轨迹和解题智慧,具体包括兼容并蓄、推陈出新,还包含了丰富管理工具、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医疗效率、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等。

作为本次论坛的支持单位,BD医疗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及传播部总监韦春艳表示,当前我国在保护患者安全、医护人员安全方面正持续迈进,BD近年来专注感控、用药安全的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完成多项并购后,当前在护理、院感方面的产品线如虎添翼,公司将积极为国内医院质控管理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报告医疗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报告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报告
报告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