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幼儿绘本互动形式的研究

2018-05-05 07:57寇雅宁熊红云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纸质感官媒介

寇雅宁,熊红云

(北京服装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29)

一、引言

伴随大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与教育思维的积极转变,家长对于幼儿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尽管移动电子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符合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可是太早地触碰电子信息化产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多少都会形成一些不良影响,而作为传统载体的纸质绘本,其健康的教育形式更受到家长们欢迎。这是由于使幼儿在独立阅读中汲取知识,不仅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语言阅读能力,更能从小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避免受到电子产品辐射的影响。可是纸质绘本这种传统载体相较于移动电子教育产品来说缺少交互性,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绘本互动形式的研究,探寻绘本的新形式、新思路,从整体上提升绘本的阅读价值。

二、幼儿绘本互动形式的研究

我国绘本相比于国外绘本发端较晚一些,通过对幼儿绘本展开市场调研,发现目前绘本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现在市场上大多的幼儿绘本都是从国外引入的优质作品,而我国国内的幼儿绘本大都是模仿国外的,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其排版形式普遍是图文并用的简单排版,在生动趣味性方面略显不足,而在传播信息方面也难以彻底满足幼儿群体的差异性需求。“幼者本位”理念的产生,为幼儿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指明了方向。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知识极为关键的阶段。可是,不容否认的是幼儿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难以抵御外界因素的打扰,绘本中的交互体验设计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强化幼儿对于绘本的阅读兴趣,将其引入沉浸式阅读的理想阅读状态。总结幼儿绘本互动形态设计,大致能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通过对幼儿的行为引导,满足幼儿探索的心理

在幼儿绘本中,把书页结构和书中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利用翻、拉、旋转等自由动作,营造不同的场景和新奇的内容,巧妙地利用书页结构设计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引入高潮,这种互动形式强化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幼儿探索求知的兴趣。幼儿天性不喜约束,自主的行为、自由的意志更符合他们的求知方法。比如幼儿绘本《揭秘汽车》中,幼儿利用不断翻转、推拉等动作和绘本产生一定形式的互动,从而探索汽车的生产方式方法和部分驾驶原理等未知的汽车世界,在与绘本互动过程之中,幼儿们不仅得到了游戏的愉悦感,又学习到了有关汽车的新知识。(图1)

(二)通过对幼儿的感官刺激,满足幼儿的精神需求

图1 《揭秘汽车》幼儿绘本

图2 《听,什么声音》幼儿绘本

图3 《宝宝的触摸书》幼儿绘本

图4 《来闻一闻大自然的味道》幼儿绘本

图5 “aeroMorph”可编程纸(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图6 摩托罗拉可交互形式的手机推广(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著名的书籍设计师吕敬人教授曾在《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何为一本好书》中写道:“理想中的书应该能表现出对比和谐的美,和谐的状态为阅读者创造出精神需求的空间,而对比则是创造视觉效果、触觉效果、听觉效果、嗅觉效果、味觉效果这五大感官的愉悦效果的舞台。”针对绘本外部形态和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创新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整个绘本故事情节感官富于立体化,以此来达到增加绘本的交互性和趣味性的目的,这样能有效的扩充绘本中的故事内容,给幼儿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让幼儿精神需求获得满足。比如《听,什么声音》在阅读过程之中,利用按下绘本的播放键,绘本就会播出与之对应的声音,幼儿的感官就从视觉效果延伸到听觉效果,产生多个感官的强烈刺激,使其和绘本中的故事内容结合起来,有效增强了幼儿对于整篇故事的理解(图2)。而触觉效果和嗅觉效果的设计是现在的电子交互感官体验还无法真正实现的,绘本中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巧妙的工艺手段产生不一样的触感和气味儿,加强绘本中所能产生的触觉、嗅觉体验,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宝宝的触摸书》中采用丰富的仿真材质模仿不同事物的特殊触感,幼儿通过触觉刺激增强对事物的认知(图3)。在《来闻一闻大自然的味道》一书中包含几十种大自然中的各种味道,幼儿用手指在绘本中搓一搓,清新诱人的味道就会扑鼻而来,从而对幼儿的嗅觉形成刺激(图4)。关于味觉体验方面,幼儿绘本设计体验中难以去介入,设计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怎么科学合理地调动起幼儿的味觉体验,加深幼儿对于新事物的感受能力。

将多元化的互动形式与传统载体的纸质媒介相结合,能够给绘本内容的传播方法、认知模式、阅读模式等方面带来转变,幼儿不仅仅是绘本故事内容的阅读者、体验者,更是内容的创造者,让幼儿有效地参与到绘本故事发展中,利用互动获得反馈从而阅读到整个的绘本内容,通过多感官交互刺激神经,让幼儿从感官体验上升到感知,任何一种的互动形式都能够使幼儿的情感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侧重于情感化的设计更能丰富幼儿的心灵。

三、幼儿绘本互动形式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幼儿绘本设计之中加入新技术和互动形式,能够给传统媒介设计开发出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幼儿呈现出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焕发出传统媒介的新活力,也是传统幼儿绘本顺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和新思路。

(一)数字技术的应用

科学使用数字技术创新传统纸质绘本的形态,为充分满足幼儿的感官刺激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比如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创出的一种名为“aeroMorph”的纸,可以进行编程。这种特殊的纸是用传统的纸张、编织材料和塑料制作完成的,可具有满足自由折叠的充气结构,利用软件编程赋予纸张预先制定的集合体弯曲机制,然后变化各种模拟形态,而后将最后的复合立体形态进行导出为数字模式制作相关的文件。(图5)

(二)新的交互方式的应用

在新媒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移动电子媒介,用户利用电子屏幕上完成各种点击、滑动等动作进行使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种数字化的交互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到幼儿绘本交互设计中去。与此同时,还保存了传统纸质绘本的可触、可感的优势。比如摩托罗拉在杂志中制作出了一种可交互形式的手机推广,阅读者利用纸张上不同颜色的按钮进行点击,手机外壳颜色就会相对应的转变。(图6)

当然,幼儿绘本交互形式的发展创新远远不止这两种形式。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绘本设计师应当根据幼儿成长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产生的不同需求出发,积极思考和实践幼儿绘本发展的新形式、新思路。

四、结语

本文从对现有的幼儿绘本互动形式的研究出发,创新性的提出绘本交互形式发展的新形式、新思路,将传统载体的纸质媒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进行扩展,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玩具绘本,让幼儿在翻阅绘本过程中,从被动的接受信息传输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在绘本之中融入新技术和互动方式,让绘本更具趣味性、可玩性,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反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传统纸质载体绘本向多元化发展是与新媒介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未来传统媒介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胡衬春.从儿童阅读心理特点看国产幼儿绘本创作[J].中国出版,2013.06.

[2] 依伦.谈儿童书籍设计中的触觉体验[J].艺海,2013(5):127-128.

[3] (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郭雯霞,徐小洁,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 曹中陆.新媒体交互艺术情感化审美与表达形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纸质感官媒介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书,最优雅的媒介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