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促进

2018-05-05 07:57柯玲莆田工艺美术城管委会福建莆田351100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胡床古典家具外来文化

柯玲(莆田工艺美术城管委会,福建 莆田 351100)

引言

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的家具设计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家具设计作品。长期以来,中国古典家具都被当作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体现,其设计风格与设计内涵相对单一。但对一系列中国古典家具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其中也不乏外来文化的缩影。从设计角度来看,家具设计并没有明确的设计思路和客观的设计思路,因此,只要当家具设计符合人类生活习惯时,其设计风格便将得到一定的发展。虽然外来文化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的体现较为隐蔽,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窥见不同文化的碰撞对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艺术风格的影响。为突出外来文化对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借助中国古典家具体系中几个受到文化影响的重要变革来加以说明。

一、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古典家具中装饰题材的影响

图1 莲瓣纹(云冈石窟 9窟)

图2 卷草纹(南京梁萧景墓碑)

图3 唐代石观音菩萨像腰鼓形坐墩

图4 石刻阿弥陀佛莲花座

图5 交椅

佛教文化对我国古典家具的影响十分深远,佛教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魅力影响着我国古典家具的各个层面,但其对我国古典家具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装饰题材之上。在佛教文化流入中国之前,中国家具的装饰题材还停留在巫术思想层面,云纹、神兽、升天等是当时中国家具的主要装饰题材。魏晋时期,印度佛教主要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等思想,这无疑使当时民众的超脱思想得到了寄托。自那时起,装饰则不再被普遍当作一种统治阶级专用的工具。这一时期我国古典家具的装饰题材呈现出了浓重的宗教色彩,与佛教文化相关的装饰风格也逐渐流行起来。虽然龙、凤、虎、云气以及宫廷宴乐场面仍在家具装饰题材中占据了一定地位,但莲花、忍冬、火焰纹、莲花纹、卷草纹、飞天、狮子等具有浓厚佛教文化色彩的装饰题材也日益盛行了起来。从这类装饰图案的形态上来看,常见的莲花纹(图1)一般呈近于饱满的圆形或方型,其行色丰厚且结构稳定;曲折盘旋的结构特征则是常见的忍东纹、火焰纹等卷草型纹样(图2)的显著特点,其代表作品有唐代莲花座的腰鼓型圆墩(图3)和菩萨坐墩(图4)等。

上述现象则表明当时我国的家具装饰题材已从传统的巫术思想中跳脱了出来,装饰题材已由以动物纹样为主体逐渐转变成了由植物花草纹样为主体。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古典家具的装饰题材的变革与印度佛教文化的渗透具有密切联系。中国古典家具装饰题材既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又借鉴了外来的文化思想,其对于我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西亚高型家具对中国古代起居方式影响

席地坐和垂足坐是自古至今我国起居方式的两大时期。从商周到汉魏,我国的起居方式处于席地坐时期,其起居中心为蓆和牀,这一时期我国家具都普遍较矮。直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民的起居方式尚未出现较大的改变,但受到战乱的影响,民族常被迫搬迁。这就为汉族文化与西北外域民族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自此之后汉族文化便逐渐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外来文化对我国古典家具所带来的变革则主要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伴随着西亚少数民族的涌入,一批高足家具和垂足家具出现在了中原大地上。因此,相关学者便将这一时期形象地称之为中国家具发展的转折期。

“胡床”是西亚少数民族引入的高足家具中对我国人民起居方式影响最大的一种。与传统意义上的“床”不同,胡床是一种由两木相交叉组成坐具的构架而由绳带交叉贯穿组成座面的一种家具。《资治通鉴》中这样记载胡床,“以木交午为足,足前后皆施横木,平其底,使错之地而安;足之上端,其前后亦施横木而平其上,横木列窍以穿绳绦,使之可坐。足交午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敛之可挟,放之可坐”。为便于游牧民族的生活,胡床具有便于携带的特点。

继胡床之后,一种由印度传入的名为“绳床”的家具亦对我国民众的起居方式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从其形态上来看,绳床与当代的椅子颇为相似。其实不论是“胡床”还是“绳床”,其最早都只由特定的人群使用,自其传入中国之后我国人民才逐渐将其进行改造,以提升其适用性。以胡床为例,其最早只是西亚游牧民族为便于生产活动而使用的一种家具,后由“虏俗”流入我国,之后再在唐代由简单的交叉折叠坐具发展成了具有坐靠的“交椅”(图5)形式。由此来看,交椅的产生便是外来文化对于我国古典家具发展促进的具体体现。高型家具文化的流入对我国民众的起居方式造成了变革性的影响,高型家具功能作用和形式结构的定型为我国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南洋家具材料对明式家具发展的影响

明代是我国古代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这一时代的家具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家具的材质色彩和纹理是明式家具艺术风格的主要体现形式,这一时期的家具主要以木材为主。而鲜为人知的是,明式家具中大量运用的花梨木、紫檀木、红木等均属于“舶来品”的范畴。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自明代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满足生活需要,家具生产业已成为了当时手工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于物质基础富足的富商又或是统治阶级而言,家具则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这么简单,家具逐渐成为了购买力、艺术审美水平的重要象征。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民众对高品质家具的追求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为高级木材的进口打开了渠道。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逐渐成为了花梨木、紫檀木、红木等家具材料的主要供应地。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明代的家具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家具的艺术性和实用性都得到质的提升,一大批纹理美丽色泽柔润的家具涌现在了我国的家具市场之上。此外,在这一时期,家具制造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凭借小巧的构件断面、精密的榫卯、复杂的雕刻和线脚加工工艺,我国古典家具走向了巅峰。由此看来,作为一种物质产品,物质条件的富足大力促进了我国古典家具业的发展。而正是这些来之不易的物质材料成就了明式家具,也造就了我国古典家具中的经典。

四、欧式建筑风格对清代家具的影响

欧式建筑艺术自清代起逐渐流入我国,在17、18世纪欧洲盛行的建筑风格为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这类建筑风格的渗透对清代建筑、室内装饰和家具均造成了较为重要的影响。从其艺术特点来看,巴洛克式主张豪华奔放,而洛可可式则主张繁缛精致。从清代的建筑和家具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两种艺术风格对其的影响。作为宫廷建筑产物,清代家具在汇聚了全国三大名作精华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欧式家具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就清代家具的代表流派——广式家具而言,广式家具表现出了用料粗大、形体厚实、造型独特、雕琢繁缛等明显的风格特色。广式家具的发展得益于广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末清初,由于沿海的地理位置,广州传入了大量西方技术。由此带来的影响则是西洋建筑风格的兴起,这一浪潮对家具的设计和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加上广州地区是优质木材进入中国的关口所在,广式家具便有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与物质基础。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英国展开了工艺美术运用。部分西方国家逐渐意识到了家具的实用性和简洁性,由此,繁缛的家具设计风格便逐渐走向了没落。然而我国当时并未完全接受这一设计风格的转变。因此,在清代后期,我国的家具业由鼎盛逐渐走向了低谷。综上所述,清代家具虽吸收了欧式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但却没有较好地吸收内化,而是过分强调其豪华富丽和繁缛精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古典家具的衰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外来文化对我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印度佛教文化、西亚名族文化、南洋家具材料、欧式设计风格等都大力促进了我国古典家具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如何对外来文化进行内化吸收是影响其促进作用的关键所在,为强化外来文化对我国古典家具的促进作用,相关人员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孙迟,孙大林.探析中西方古典家具的相互影响[J].设计,2015(19):65-67.

[2] 郑娟.浅谈中国古典家具及其特色在现代家具中的传承与发展[J].美与时代(上),2010(10):77-79.

[3] 刘莉.中日书院式家具关联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2(24):87-88.

[4] 黄骏航,吴智慧.西方文化对清代广式家具镶嵌艺术的影响[J].家具,2015,36(04):85-89.

[5] 张小彤,万辉.西方美学思潮对民国家具风格形成的渗透作用[J].家具,2016,37(03):85-89.

[6] 张恕,施君鹏.试论述我国古代家具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发展的促进因素[J].建材与装饰,2017(11):181-182.

猜你喜欢
胡床古典家具外来文化
胡风东渐
——胡床与文化适应现象
胡床考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
浅谈胡床形式的演变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传统茶文化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