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施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快乐心态的实现途径

2018-05-05 07:57陈俊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绘画儿童心理

陈俊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 430060)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可见,美育的最终目的并非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大艺术家,懂得教育的家长都从内心感受出发。例如,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应该将孩子是否在学习中带来快乐为首要,而非去在意画的写实性。作为教师应该教育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用心看孩子的画,应该去关心孩子如何去想,怎么去画,而不要用“像不像”“好不好”“对不对”等词语来形容孩子的作品。学龄期的儿童对于现实中的事物的描绘不能足够的客观,当孩子在接触外界事物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感受,而当他们拿起画笔对外界事物进行描绘时,更多的是一种创造,而不是客观的进行描绘。儿童绘画并不注重技法的运用,而是根据自己主观的感受对事物进行描绘,很多教师在对儿童绘画进行评价时总是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去评价,而不考虑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不能要求儿童阶段去接受成人阶段的认识,儿童就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兴趣去表现所绘画的内容,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快乐的进行绘画、交流和玩耍,尊重儿童的天性,不去泯灭儿童绘画的趣味,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了解儿童心理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师要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性,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更应该深入了解其特点,才能对他们美誉的培养作出正确的评判和引导。

儿童美术依赖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顺序,包括儿童的知觉能力、情感态度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它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特征的产物,在这个阶段,儿童绘画具有显明的特点,用线用色大胆果断,不受描绘对象的客观特征的约束,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随意性较大,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使儿童绘画具有相当高的创造力。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儿童绘画充满无穷的魅力,他们思想自由,无拘无束,单纯却不单调,其绘画语言既真实又虚幻,让人叹为观止。所以对于儿童绘画作品的点评不要过多的去评论正确与否,像或不像,这些都不是对儿童绘画作品应有的评价,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每一幅作品,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所以儿童眼中的世界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单纯的去看像或不像对于儿童来说是不公平的,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绘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了解儿童的内心。比如,中央台正在播出的一个广告《再弹一遍》,也是能引起人们的思考的:有个小女孩弹了一手的好钢琴,然而她弹完以后,妈妈说了一句:“再弹一遍”,女孩突然用委屈的眼神看着妈妈,哭着说:“我弹得很差吗,为什么要重新来一遍?”全国美术教育精英李凌说得好:“一个好的教师不一定是好的画家,一个好的画家也干不了美术教师的活儿,但儿童美术教师的‘活’要求二者必须兼之。”肯定的是不懂专业的老师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美育老师,但只懂专业不懂教育的教师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也不会有成果。

二、多给学生肯定与赞许

教师掌握孩子的心理后,就要用欣赏和赞美的眼光为孩子们的作品喝彩,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发现他的每一个进步,适当鼓励,增强自信。就像某教育家说的:“花儿不美,欣赏它的叶子,叶子不美,赞美它的茎,茎不美来赞美的根……”。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户人家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非常优秀,不仅长得漂亮,做事也很认真又勤快,而只有小女儿非常慵懒,长相丑陋。小女儿到了结婚年龄却迟迟嫁不出去,户主非常着急,想用最便宜的价格把小女儿嫁出去。此时,有一个商人路过,跟户主说,我可以用十头牛换你的女儿,户主非常高兴,很快的把小女儿嫁给了这个商人。然而几年以后,当户主再去探望小女儿的时候,发现她改变了很多,不仅非常勤快的干活,而且变得很有气质,户主感到诧异,问商人怎么做到的,商人答道,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我坚信你的女儿值十头牛的价值,因此,她做任何事情都会按照只头牛的价值来要求自己。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好孩子都是在不断被夸奖、被肯定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批评。当你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及时表扬。就像某个作家说的:“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儿童的绘画需要教师去正确引导,学生胡童在平时生活中比较自卑,在进行绘画时也不太敢大胆画,总是怕画错,我在进行多次观察后抓住她的心理特点,在她的画中寻找她的闪光点,总是不断的鼓励她,表扬她,从某些体态语言上与她亲近,用委婉的话告诉她如果再画上一个什么会更好,或者如果再画大一点会更漂亮……每次她进步一点点就在语言上给她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或者拍拍肩膀或者一个拥抱,拉近与她的距离,消除戒备心理,慢慢的她的画面发生了变化,甚至整个人都变了,人变得更加自信了,画面也变得大气了丰富了,而且每次见到我都很开心,对于绘画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图1)

三、多给学生耐心与期待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在绘画方面比较有天赋,悟性较高,这就需要教师引领他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或者探索新内容。对于悟性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能操之过急。对于进步较快而沾沾自喜的学生要适当的冷落他,让他冷静的看待自己。(图2)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有耐心。学生杨子性格内向,而且做事有点慢,每次画画的时候她都不敢动手,坐着一直不动,老师问她为什么不画,她说不会画,然后我就让她画几个比较简单的图形,或者把复杂的事物用几个简单的图形将其概括出来,并且编了顺口溜教给她,并且动手教她在本子上画出来,而且添加了背景,刚开始她看着自己的本子还是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画,我鼓励她试一下,她还是趴在桌子上不敢画,我每次走过她身边都会摸摸她的头或者帮她画两笔,经过一段时间,她开始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起来,一开始可能是几条线,经过我不断的鼓励她开始沉浸在绘画的海洋里,大胆的描绘着精彩的世界。

四、多给学生关注和爱心

图 1

图 2

图 3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与爱的需要属于匮乏性需要,尤其是在校园生活中,尊重与爱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缺乏关爱的孩子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在一次指画活动中,我发现王小蒙同学的手指甲里有很多黑泥,手上也不干净,导致指画印不出来,文具用完了也没有及时更换,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的妈妈离开了他,所以在之后的工作中我都会把指甲剪带在身上,看到他的指甲长了我就拉着他的手给他剪剪,看到他的手脏了抽时间帮他洗洗,给他买了新的文具,带他融入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得到了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在一次野外活动中,他利用自己搜集的很多素材完成了一幅漂亮的作品。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和激情。(图3)

五、多给学生理解和宽容

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这样一些经历,每当看到不太满意的学生作品时,孩子们却如获至宝般的细细讲解着他们的作品,往往这个时候,面对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睛和他们喜悦的心情,我们会庆幸,我没扼杀这棵幼苗,我幸好没因为看不懂而贬低他的画。

对于每一个儿童我们都要认真的去对待,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他们的绘画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尽量多的鼓励他们,不去伤害和打击孩子。

六、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多种方式去评价他们的绘画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欣赏评析,通过开办展览或者黑板报比赛等各种不同的活动去展示学生们的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拓展学生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提高。同时,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多开展野外踏青或者野炊,让学生多多的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此同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和空间,让他们去表现生活表现自然,不断的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意识。让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通过以上实施的情感教学,教师们不仅获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更能够以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将所学知识给予自己的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方针必定遵循的教育方向。教师作为孩子们的导师,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孩子,不断探索带领他们走上真正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对情感教学心理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01).

[2] 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J].心理科学,2012(03).

[3] 张厚粲,余嘉元. 中国的心理测量发展史[J].心理科学,2012(03).

[4]陈英和,韩瑽瑽. 儿童青少年元认知的发展特点及作用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2012(03).

[5]田学英,卢家楣. 外倾个体何以有更多正性情绪体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03).

猜你喜欢
绘画儿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