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温度监测与分析研究*

2018-05-09 19:17程欣荣苏振华谢文东张显达刘汉朝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1期
关键词:温升环境温度龄期

程欣荣,苏振华,谢文东,张显达,刘汉朝

(北京城建集团,北京 100088)

1 工程概况

北京新机场(核心区)建筑面积约60万m2,单层最大面积约18万m2,主体结构基础工程的超大基坑(面积约400m×500m)居世界第一,底板厚2.5m,且不设施工缝,混凝土筏板留置后浇带,带间混凝土板宽30~50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监测底板温度变化情况,选取一段底板进行混凝土温度应变监测试验用于指导施工。本文仅讨论底板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

1.1 结构形式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新机场轨道深槽区地下2层标高-18.250m,层高11.55m,自西向东依次为京霸铁路、城铁新机场快线、城铁R4线、城铁预留线、廊涿城际轨道隧道,新机场空间平面投影如图1所示。采用桩筏基础,筏板厚2.5m(局部1.8m),柱下布设抗压桩与抗拔桩,桩径1.0m,有效桩长不小于55.0m。

底板混凝土为C40,抗渗等级P10,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总掺量不大于胶凝材料的50%,粉煤灰等级不低于Ⅱ级,优先使用Ⅰ级,矿粉等级为S95。粗骨料连续级配控制在5.0~31.5mm,含泥量≤1%,泥块含量≤0.5%;细骨料采用天然砂,含泥量控制在1.0% ~1.5%,泥块含量≤1%,级配为中粗砂,细度模数2.8,平均粒径0.38mm;减水剂采用缓凝性聚羧酸。总胶凝材料3d的水化热不大于240kJ/kg,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新机场空间平面投影

1.2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浇筑工作由下层端部开始逐层上移,每层厚度控制在600mm,通过标尺杆进行控制。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捣上一层混凝土并插入下层混凝土100mm,以避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同时采取二次振捣法保持良好接茬,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当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小于25℃时,可结束覆盖养护。覆盖养护结束但尚未达到养护时间要求时,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直至养护结束。

2 试验安排

2.1 流水段选取

底板流水段选取原则:①试验段区域所用混凝土类型及特点;②试验段区域方便试验仪器的布设及后期监测;③试验段区域底板混凝土连续,不含废水池和排水沟;④试验段区域形状规则。

根据以上原则选定4-B2-1作为试验区域,区域内有一段结构空间,后期无使用功能,可长期进行试验记录,试验流水段为边长47m的近似正方形区域,混凝土浇筑时间为2016年6月5日夜间到6月7日21点,流水段位置如图2所示。

表1 混凝土配合比kg/m3

图2 流水段位置

2.2 试验仪器选择及监测测点布置

本试验采用振弦式埋入式应变计,能同时采集温度和应变数据。测点沿东西向共布置29个监测断面,包括3层测点、2层测点、2层正交测点及1个无应力计共计72支温度监测仪(见图3,);根据空间分布规律,本文选择第3,9,15,21,27 号5 个3 层断面共计15个温度监测仪监测数据,作为主要分析依据进行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分析,测点与监测仪编号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

图3 温度监测仪纵向布置

3 测温结果与分析

3.1 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温度变化规律

图4 测点断面布置

以第15号断面为例,上、中、下监测数据与大气温度从混凝土浇筑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近7个月的测温结果对比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底板温度时程图整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散热阶段、持平阶段和第二散热阶段。第一散热阶段在龄期28d之前,由于混凝土水化热的产生,底板混凝土整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热量从高温混凝土向低温处快速传递;持平阶段从龄期28d前后开始,至龄期140d前后结束,在这一阶段,底板混凝土温度基本与环境温度持平,在昼夜温差交替,即随着气温下降,底板混凝土温度缓慢降温;第二降温阶段从龄期140d开始,环境温度开始逐渐低于5℃,进入冬施阶段,这个阶段由于气温骤降,混凝土内部散热慢,整体温度略高于环境阶段,热量从混凝土内部向四周传递。

图5 15号测点与大气温度7个月对比

3.2 各断面温度时程变化规律

因第一散热阶段混凝土温度经历了快速温升及降温,选取3,9,15,21,27 号5 个断面沿板厚方向温度变化规律,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在25℃左右,各断面上层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变化幅度较大,在龄期2~3d前后达到温升峰值,在55~60℃,温升幅度为30℃左右,随后因为散热快,降温速度也较快,在12d左右降温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层因为距离上下表面都比较远,散热慢,容易聚集热量,在龄期2~3d达到温升峰值,最高70℃左右,温升幅度在45℃左右,满足规范要求,而降温阶段曲线与上层降温曲线相比较为平滑;底层测温点温升峰值在55~60℃,虽与地基接触,但与上表面距离最远,散热最慢,降温阶段曲线最为平缓,底层温度曲线与中间层温度曲线在12~24d前后交汇,这一阶段底板下部温度基本一致,随后中间层温度曲线逐渐低于底层。无应力组布置在底板中部,从各测点中层温度曲线与无应力计温度曲线对比来看,由于浇筑顺序的不同,不同位置温升峰值到达时刻基本与浇筑顺序一致,为从西至东(3→27号)。

3.3 各层沿板长方向温度变化

试验段混凝土体积大,散热不均匀,需监测上、中、下各层测点不同龄期沿板长、深度方向温度变化。由不同龄期沿板长方向温度变化曲线,各层在龄期为3d时达到温升峰值,上层在龄期3,7,14d及底层在龄期3,7d曲线不平滑,而中间层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各龄期温度变化曲线基本平滑;中间层以及底层温度变化曲线在边侧略低于中部,最大温差为5℃左右,出现在底层14d外侧;通过分析不同龄期沿深度方向温度变化曲线,沿深度呈抛物线,中部高于上层和底层,在中间层龄期7d时温差最大为21℃,满足规范要求。

3.4 各层降温速率

各层最大降温速率统计如图6所示,由于上层混凝土离结构边缘较近,受环境温度影响最大,降温速率波动较大,降温速率峰值为6.5℃/d,出现在4d前后,此外在龄期18,22d前后均出现急速降温(见图6箭头指示),这些龄期期间北京均出现强降雨或连续降雨,故混凝土降温速率陡增。在GB/T 51028—201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条文说明中对降温速率进行了详细解释:“有时,如果按照24h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在某一时间段内混凝土的降温速率过大,因此还规定了4h之内的降温速率不应大于1.0℃”,该底板显然满足该规范要求;中间层降温速率曲线介于表层和底层之间,降温速率在5~12d期间略高于2.0℃/d;底层降温速率较稳定,整体低于1℃/d。各层降温峰值从上至下逐渐推迟,降温速率总体满足规范要求。

图6 各层最大降温速率时程

3.5 温差

GB50496—20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规定,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保温覆盖层,根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最大温差可知,在14d开始温差开始小于20℃,可拆除保温覆盖。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及 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表里温差控制在25℃以内,根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最大温差曲线,在浇筑初期大量放热(12d)后满足该条件。混凝土测温停止监测时间不同规范有不同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要求“当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连续3d小于25℃时,且降温速率小于2℃/d,表里温差小于25℃,即可停止测温作业。”GB/T51025—2016《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混凝土结构中心位置与环境温度差值小于20℃时,可以停止测温”。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最高温出现在中间层,在28d后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可停止测温。

4 结语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选取2.5m厚底板4-B2-1流水段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试验,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1)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在龄期28d之前为急速升温降温阶段,28~140d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持平,140d后进入冬施二次散热阶段。

2)混凝土浇筑体整体入模温度为25℃左右,满足规范要求。在龄期3d前后达到温升峰值,上层和底层温升峰值约为57℃,温升幅度32℃;中间层温升峰值约为70℃,温升幅度约45℃,满足规范要求,说明施工混凝土配合比科学合理。

3)由于混凝土底板中心距离边侧距离较远,容易聚集热量,散热较慢,中部混凝土温度高于边侧,具体为:同一高度处温度变化不大,整体边侧低于中部,最大温差为5℃左右,满足规范要求;底板同一纵截面处中间层温度高于上层和底层,龄期28d内温度沿深度呈抛物线分布,沿深度相邻测点最大温差为21℃,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降温速率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要求的2℃/d或1℃ /4h。

4)北京新机场依据温度监测结果,在浇筑龄期14d之后表层与环境温度差值小于25℃,可拆除全部覆盖保温;在浇筑龄期28d以后,混凝土表里温差、混凝土中心最高温与环境温度差值均满足规范要求,可停止测温。

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1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严淑敏.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温度裂缝控制技术[D].杭州:浙江大学,2007.

[3]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T51028—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GB/T51025—201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温升环境温度龄期
塑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研究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高速永磁电机转子风摩耗对温升的影响
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影响
Review of a new bone tumor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bifunctional biomaterials
GS土体硬化剂对软土地基土壤加固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LED照明光源的温升与散热分析
雷克萨斯CT200h车环境温度显示异常
降低某核电650MW汽轮机盘车轴瓦温升
不同冲击条件下早龄期混凝土的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