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2018-05-10 03:19
老年世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敲钟鼓楼呼和浩特市

2018年,本刊新辟栏目《老照片》和大家见面了。

随着时间久远,过去时代留存的照片被当代人称之为“老照片”。老照片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鲜明的时代印记和饱满的地域风情等文化信息。老照片与文字相比较,因其直观性、形象性和观赏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一面,留住了历史的真实,留下了不可篡改的独立话语。

老照片,不可再生。

老照片,老年人手里最多。

老年读者,打开你宝贝旧相册,我们期待晒晒你当年的风采!

老呼市记忆

古代凡重镇都设有鼓楼。有关鼓楼的沿革,1930年《重修滑县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北魏时,兖州多盗,李崇为刺史,乃村置一楼,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次,各击鼓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是以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之内。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尔擒送。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宋、薛季宣令武昌亦乡置一楼,盗发伐鼓,瞬息遍百里。盖世多盗,弥盗之法,莫良乎此。故后世效之,州县多置鼓楼。”由此可见,鼓楼初建北魏,为李崇所创。以此传递信号,便于擒贼捉盗。这种传递信息的方法,是继烽火狼烟之后的又一创举,是我国古代发展“信息科学”的又一例证。但到后来,鼓楼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或供人观赏,或粉饰太平。

呼和浩特新城鼓楼位于绥远城中心。始建于清乾隆2年(1737年),高约30余米,巍峨壮观。鼓楼上下3层,第一层的左边悬钟一口,右边挂鼓一面。

鼓楼最上层为“玉皇弥罗阁”,南面2层楼檐下正中悬一木质巨匾,上雕“帝城云里”4字,据说为绥远城将军定安手书。北面有“玉宇澄清”巨匾一块,西面的匾额为“震鼓惊钟”,东面无匾。每年正月十五,楼上四角高悬成串红灯,景色壮美。每逢重阳节,楼门开放,供游人登高远眺。

当年钟鼓楼施工极为严格,质地坚固,故200余年间,从未有丝毫裂痕。城内每晚初更至5更,有专人擂鼓、敲钟,以此为旗民作息之号令。起更(即现在21时),鸣钟108响,鼓点节奏为紧7响慢8响,每个时辰(2小时)鸣钟一次,直至天亮。天亮之时(即现在冬日早5时、夏日早4时)敲钟,谓之“亮钟”,每个时辰在敲钟后,都要击点,表示几更几

1934年,以冰心先生为首的燕京大学“平绥沿线旅行团”来到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在他们一行七人中,有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先生、著名作家与学者郑振铎、顾颉刚、容庚、陈其田、赵澄诸和雷洁琼先生。此为雷洁琼(右)与冰心赴百灵庙进行社会考察期间留影。

作为呼和浩特市景观之一的牛桥,随着桥的陷落,已不复存在半个世纪之多。据史料记载,牛桥本名叫庆凯桥,亦曾易名太平桥。清代因桥的西北端有通往太平召一带的牛马交易市场,故人们习惯地称它为牛桥。

这是什么?密密麻麻一片,拥挤不堪,胜过蜂巢。这是我们的家乡——呼和浩特市旧城,昔日破旧平房纵横拥挤,如今再也见不到那般景象,只能从老照片上一睹其原貌。

点。钟声浑厚深远,远扬20余里,直至大黑河。点声清晰悦耳,全城可闻。大约在1929年至1930年间,起更钟和“亮钟”就不再击打了。鼓楼的下面,有十字形门洞,通向东、南、西、北4条大街。由此自然地将城内分作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大地块,而每个地块内又分出四大宽街,每条宽街的前后又贯穿着四条“笔直的胡同”,构成井字形和田字形的大小通道。鼓楼东、南、西、北4面的大街分别称东街、南街、西街、北街,4街通向4座城门。这4条街上建有商号铺面房屋约1530余间,1959年,鼓楼被拆除。

猜你喜欢
敲钟鼓楼呼和浩特市
荆楚老乡敲钟忙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敲钟的速度
诗书画印
敲钟祈愿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诺龙技术新三板挂牌敲钟仪式在京举行
侗寨鼓楼传歌声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