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与学生谈“爱”

2018-05-10 09:49王洪涛
关键词:恋爱引导

王洪涛

摘要:个体辅导过程中接待的学生、家长因为孩子们青春期“恋爱”问题苦恼,经过调查,依据政策规定,尝试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与学生谈“爱”,引导初中学生以比较好的方式处理异性交往的问题。一.本次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起因。二.活动准备过程。三.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领。四.学生对此次辅导活动的反馈。五.关于本次活动的后续思考。

关键词:恋爱;客观;坦诚;准备;引导

一、本次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起因

在进行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工作中,接待过的来访学生中有较大的比例与“恋爱”有关系;也接待过因为自己家孩子涉及到“恋爱”而来寻找方法的家长。初中生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家长、老师对此避而不谈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还可能封锁了孩子与成人之间相关的沟通交流,家长、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更不能给予孩子们及时有效地帮助。如何与孩子们谈“恋爱”这个话题确实是摆在家长、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谈什么、怎么谈,可以有比较好的效果,是一个技术活儿。因此,我尝试着在初二年级进行了一次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男生女生花季同行》,试着与学生们坦诚的谈“恋爱”这个话题。

二、活动准备过程

(一)在设计活动之前,首先对学生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及调查情况如下。

请如实填写,在适合你的项目里面画“√”。总人数:136人。

做调查问卷时,和学生们说计划根据问卷情况进行一次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调查结束,设计活动过程中,经常有学生问:“老师,您说的那个跟问卷调查有关的辅导活动咱们什么时候上啊?”从而可见,学生们很期待与异性交往相关的辅导活动。

(二)查阅资料,搭建活动框架,完善细节

接下来要搭建活动框架:确定活动的主题,设定目标,构思具体的活动内容。

政策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帮助学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讨论稿)》中,中学各学段具体性健康教育内容包含“学习两性交往方式,初步建立益于个人发展的性价值观。”

既要涉及到学生们的关注点“异性交往”还不能简单说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5年5月版《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我很大帮助,确定了主要内容:男女生如何友好相处,如何面对“异性吸引”这种现象。

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选取自己认为适宜的放在活动设计中。

(三)教师的心理准备

对于“恋爱”这个话题学生本就敏感,在课堂上与学生谈“恋爱”的话题,极度需要教师的引导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比其它内容的活动要多一些。

教师要客观、科学的看待“恋爱”这件事。初中时期的“异性引力”是客观、事实存在的,是生命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教师的科学观点,坦然的态度,能够感染到学生。

教师要以发展的视野看待。如何好好的“爱自己、爱他人”是人的一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追其根源与“爱的需求”有关。两性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是很重要的一种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可以极大提高个人生活的愉悦程度。“爱”的能力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有助于学生有效的,较好的处理相关问题,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尊重的“爱”。

教师的真诚、坦然、淡定很重要。异性相处这个话题,学生们感兴趣,也很敏感。所以,教师的真诚、坦然、淡定是活动过程中的锚,起着稳定作用,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反应。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1.活动重点及策略

活动重点:学会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从交往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策略:通过活动《凑钱数》《找优点》结合平时的相处感受,思考总结。通过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男生、女生的独特优势和共同优势,也为后面难点处理做铺垫。

2.活动难点及策略

活动难点:理解异性友谊与爱情的区别,学会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

策略:(1)通过《故事续写》,同学讨论、分享。(2)看视频《妈妈的回答》,了解学习。这是本次活动中敏感的部分。所以,以文字、视频的辅助处理。活动前印好相关材料,活动过程中发给学生。

故事续写内容如下:请阅读《乐乐的日记》,并给故事续上结尾。

今年我当选了班长,昨天我和宣传委员梦梦一起出“板报”。我发现她真行,能写能画,使得开始还犯愁的我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前一段时间,我和梦梦一起组织了班里的班会、运动会、合唱比赛,我发现她活泼开朗、多才多艺,我管理班级真是少不了她。不知是不是我们总在一起的原因,班里很多同学说我们是情侣。我也说不清自己对她的感觉,就是觉得她的笑容很吸引我。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上她了。

昨天,我大胆的给梦梦写了个字条,上面说:“梦梦,我喜欢你。你对我呢?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今天,……

任务: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续写本组的故事结尾。各组在班内展示班组的续写情节,说明结尾设计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续写,有助于学生们之间的辨析,增强同伴引导效果。

视频《妈妈的话》,是教师根据网络上一份受很多人称赞的家长写给孩子谈感情的信,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妈妈对女儿的口吻讲的。首先写好信的内容,经过多次修改措辞,使之尽善尽好,然后做成温馨、美丽的PPT,录制成微课,链接在活动课的课件中。

三、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领。

在活动进行到《故事续写》的时候,学生续写的内容主要是:以学习重要为原因的委婉拒接;和家长交流寻求帮助;和老师交流,请帮忙老师做工作;冷处理(不回复,不搭理);依然如故(当没发生)等。有两种续写,引得班里同学发笑,老师开始也笑了,然后快速反应过来。一种是:我也喜欢你,咱们愉快的在一起吧。另一种是:直接问“你有房吗?”“有车吗?”“有钱生活吗?”这两种续写非常真实,虽然引人发笑,却正是这次活动中的火花。老师对着两种续写,跟进提问:“在一起以后怎样呢?”学生想了想说:“答应下来,然后看发展。”老师继续问:“看什么发展?”学生:“上高中,上大学,工作。如果还适合,就可以结婚,不适合就分手。”老师:“你说的适合是什么?”学生“就是学历、能力相当,在一起愉快。”老师:“什么是不合适呢?”学生想了想:“学历比我低,赚钱比我少,说话说不到一起。”老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能力匹配,势均力敌。”学生:“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老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成长跟不上对方的成长,对方会不会离开你?”学生想了想:“离开的可能性比较高吧。”老师对全体学生说:“大家想想:答应下来,愉快的在一起,真的就愉快吗?”学生们面面相觑,笑着摇头。对续写现实提问的跟进是这样的:“为什么问有没有房子、车子、能不能赚钱?”学生:“生活需要有房子住,外出有车开,有钱花。”老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有负担我们生活的能力吗?”学生:“是。”老师:“故事里的乐乐有这个能力吗?”学生:“没有。”老师:“现在的你们有这个能力吗?”学生:“没有。”老师向全体学生说:“我们看到,要保证自己和自己爱的人有好的生活,责任、能力是很重要的要求。你们现在怎么办呢?”学生们纷纷说:“还是好好学习,长本事吧。”

结合学生们的续写,此处教师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爱情对个人的能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这种能力现在的大家还不具有。所以,大家要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对以后的‘爱情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续写的真实,处理方法的很好。现在,我们听听妈妈是怎么看这件事的。”然后,播放视频《妈妈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这种事情,更好的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坦然的面对青春期的情感萌动。

心理活动课实施过程中学生出现各种反应实属正常。学生们在心理活动课中展露真实的自己是教师所希望的,但有时也会使教师感到猝不及防,而这些猝不及防的时刻,很多时候是教师渴求但难以出现的情景,也正是能够深入学生内心,给予学生非常好的引导的引子,是一次团体辅导活动中的闪光之处。所以,教师不断地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提高自己把握课堂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学生对此次辅导活动的反馈。

学生们在活动中的积极踊跃,可以看出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很高。有一些学生开始有些羞涩,拘泥,在周围同学影响,及教师坦然的态度,温暖平和的语气影响下,注意力逐渐集中在活动中。

活動结束后,学生们填写了课后调查表,情况如下。

课后问卷,初二年级统计共157人。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本次团体辅导活动效果很好。

五、关于本次活动的后续思考

青春期的情感萌动,是客观存在的,家长、教师遮遮掩掩的不说,并不能影响到学生的相关行为,坦然、坦诚、有技巧的与孩子们谈论这个话题,可以帮助家长、教师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想法,还可以给予孩子们比较好的引导,帮助他们减少困惑,学习“爱”与“被爱”,更好的度过青春时期。

本次活动中虽然《故事续写》设置的是如何面对他人的“求爱信”,其实通过学生们的回答,也是给予一些想给别人写“求爱信”的学生们一些提示。一个活动,涉及到的是一个事件中两个方面的人:写信的人,收到信的人。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处理一些相对敏感的话题时,教师自己要脱敏,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仔细斟酌。

这次与学生们谈“爱”的活动,开始时对教师是一个尝试,活动的结果对教师是支持鼓励。

猜你喜欢
恋爱引导
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与原因分析
“恋爱”的小密码
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大学生婚恋的伦理审视
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