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母爱般的呵护,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棵幼苗

2018-05-10 09:49张琦悦
关键词:行为习惯心理健康

张琦悦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该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阳光与灿烂充盈孩子小小的心灵。”《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在小学低中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使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行为习惯;计划养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该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阳光与灿烂充盈孩子小小的心灵。”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在小学低中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使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相当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的时候,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形成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被及时发现也容易纠正,但是如果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定形的时候,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不说,也不容易矫治。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还是容易改了又犯,犯了又改,这就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完全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中年级要放手,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事件起因

新学期伊始,产假结束的我接了一个“问题班级”,三年级三班。为什么这个班级叫“问题班级”呢?这个班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让很多老师向我反应在我们班上课很“痛苦”,这让我很棘手。

上课时,只要老师一提出问题,没等老师点名,就起立或者在座位上直接回答,其他同学则在座位上七嘴八舌的讨论,课堂纪律无法保证,授课教师无法掌控课堂,无法按课程进度完成教学。像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从授课教师的眼中,我看到了对这些孩子的无奈和期盼。

二、发展过程

孩子们的表现依旧,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到底我该怎么办?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主题班会就要召开了,结合班级的情况,我在班会中设计了一个“21天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计划”的班会延伸环节。在班会的结尾,我出示了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写一写牢记“先举手再起立发言”的方法,然后全班一起评价,通过评价,大家都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了解,接着我顺势对学生这一行为和他们对这习行为的认识做了评价,我告诉学生们,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不仅可以维持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同学们清楚听到你的发言,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这更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然后,同学们在自己的“养成表”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并在相应的表格中盖章,同学们有的画了一些花朵,有的画了一些葡萄藤,每个学生画的都不一样,但从图画中我看到了同学们对自己培养举手起立发言这一行为习惯的期望和信心。就这样,“21天行为习惯之先举手再起立发言计划养成表”在我的班级正式启动了。每天我都会抽出15分钟的时间,在班中进行集体评价和逐个评价。到了第10天的时候,同学们在课上的表现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同学们大部分上课时都会按要求做,偶尔激动的时候还会忘记举手起立发言,我又让学生在“养成表”上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了自己的想法,从这次的图画中,我发现,同学们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认可和适应,画花朵的,已经由几朵变成了几簇;画葡萄藤的,藤上已经结出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葡萄……第21天了,同学们的“养成表”不仅印章满满,表上的图画也是各有各的特色,几簇花朵上,蝴蝶翩翩起舞;一串串晶莹剔透葡萄垂挂在葡萄架下,沉甸甸的……

三、結果和反思

当“21天行为习惯之先举手再起立发言计划养成表”的最后一格盖上了印章,当“养成表”上,同学们的图画由零星到丰满的这天,我们班又开了班会,大家一起评价了这21天中自己以及同学的表现,同学们都评上了“习惯养成小先锋”的称号,大家都开心极了,同学们这21天的努力也被张贴在了班级轧板的展示台上。

现在的同学们不仅上课能做到举手起立发言,还能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更能做到尊重同学,尊重老师,我和同学们还针对班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好的现象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21天行为习惯养成计划”,设计了很多“养成表”。这“21天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已经成为班中同学相互评价的一个标准,也成为我们班的一大特色。

过错行为与道德不良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行为的开端和基础,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行为是过错行为的继续和发展。区别:(1)过错行为的目的性、有意性差;而品德不良行为受不良道德认识和错误思想支配,动机是有意的,目的是明确的。(2)过错行为具有情绪和不经常的特点,而品德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高,次数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过错行为的后果具有扰乱性,它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而品德不良行为的后果直接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有较严重的扰乱性和破坏性。

通过“21天行为习惯养成计划”,我班的同学们通过集体评价,体会到了被大家认可的感受,激励了自己坚持养成习惯的信心。在“养成表”上分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进行绘画,更能看出同学们在这21天中的心理上的变化,由最初的期盼,到初得效果,到最后的习惯养成,他们是开心的,也是自信的。以至于当这一行为规范养成后,同学们更是积极主动的向我申请,再延续“21天行为习惯养成计划”。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要用智慧和爱心去理解、去发现、去帮助他们。我们的孩子就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就“21天行为习惯养成计划”一样,慢慢走,我们能够欣赏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美丽景象。我也愿意陪着孩子慢慢成长,这样我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细微之处的精彩。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