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耐心引导交往情感封锁儿童健康成长

2018-05-10 09:49许佳辉
关键词:心理健康儿童

许佳辉

摘要:心理健康对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人生发展影响很大。针对儿童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的心理障碍,加强分析研究,通过“了解孤僻成因,确定帮教方向;走进心灵深处,给予爱的关切;融入同伴之中,给予心的引领;发挥自身特长,给予新的定位;把握教育契机,给予持续引导”等方法,加以针对性教研引导,可培养其健全心理和人格。在“爱心+耐心”的帮教下,心理问题的解决,儿童行为的转变,也会给学科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关键词:儿童;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心理健康;爱心帮教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他们正处在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对其人生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然而,国内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既有生理方面的因素(遗传、病菌病毒幡然、大脑损伤等)、心理方面的因素(气质和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等),又有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生活环境、家庭和学校环境等)的影响。因而针对儿童心理问题加强分析研究、教育引导,从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心理,不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Jessica(杰西卡,英文名),一个扎着短马尾辫、面容清秀的小女生,性格孤僻,日常喜欢画画,喜欢单独活动、自己玩自己的,从不和任何人打招呼和交往交流,即便不得不和人说话时,也是声音很小、音色很低。Jessica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也从不关心,每天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从她的种种表现来看,有一定的交往情感封锁倾向。人之生也,不能无群(荀子)。在英语教学和校园生活中,如何对Jessica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帮教,使她打开心扉,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心、快乐的健康成长呢?我采取了“爱心+耐心”的方式。

一、了解孤僻成因,确定帮教方向

在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中,要实现对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儿童的精准教育、心理引领、成长帮扶,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孤僻的成因,确定教育引导的思路和方法,是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接手Jessica所在班级的那一天起,我就发现了她的“特殊”。课上,Jessica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是在画画,就是在思考如何画画,以致语数英三科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课下,她总是静静的待在角落里,很少与人接触。经向其他老师询问,Jessica在不同学科的课上表现大致相同,只对画画情有独钟。对此,美术老师说:也许Jessica在其他方面表现得一般,但她的美术作业都完成得很好,也确实在画画上很有创造力。

鉴于Jessica的课上课下表现,我进一步向班主任和家长了解了她的情况。Jessica的父母都是白领,平时工作很忙,早送晚接,中午安排她在小饭桌,日常除了吃饭、穿衣、写作业、洗浴时和孩子说说话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自己玩。习惯了活动在自己的小屋里,Jessica常常自娱自乐,很少下楼与小朋友玩耍、交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她孤独离群、不与人交往、沉迷自我小天地里的性格。

分析Jessica的现状,我认为她之所以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倾,是因为受到了后天教育与养育因素、封闭居住环境的影响。家庭语言环境的匮乏、生活居住环境的相对封闭,是导致她性格孤僻、不和人交往、只执着于画画的主要原因。于是,我决定从改变Jessica的语言、交往环境入手,采取多找机会交流、平时多给予关心关爱、多引导其参与同伴活动等方式,逐步让Jessica感受到与人交流互动的快乐,促进她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身心健康的快乐成长。

二、走进心灵深处,给予爱的关切

爱,是全方位、多角度对儿童进行人生教育和影响的基础。对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关键在于对症的心理疏导,在于给以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引导其主动做出改变。

针对Jessica的情况,为了走进Jessica的心灵深处,帮Jessica打开心中的情感闸门,我决定用爱唤醒她心灵深处沉睡着的那一份童心童真,以“引说”“代说”“诱说”的方式与她开展交心活动,帮助她体验与人交往互动带来的身心愉悦。于是,我从她爱好的画画入手,利用课余或社团活动时间,有意识地找她聊天,时常拉着她的手询问“你平时都喜欢画哪些小动物和植物啊”“你画的内容是从别的地方看来的,还是自己想象的啊”“你画的画,最喜欢给谁看”等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她和我进行简短的交流。遇到她不愿多说话时,我便就地取材,随手找个小树棍、小石块,蹲下来和她一起在地上画一画我们的校园,画一画早晨的美景,画一画飞翔鸣叫的小鸟等,或是一起做做小游戏,并根据画面或游戏的内容,代替她把应该说的话说出来。在“代说”画面内容的过程中,我常有意说错一些内容,以诱导她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慢慢的,Jessica對我打开了心扉,每次见面会主动向我微笑、打招呼,和我之间的话也一点点多了起来,清秀的小脸蛋上时常会绽露出甜甜的笑容……

在这种以爱为基础的交心活动中,“引说”是根据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疏导其现有语言水平,通过多跟儿童说话,给予一个正确、有效、精准的刺激,引导其表达一些想法或内容,从中了解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关爱,进而和老师有一个情感上的交流。“代说”则侧重于“先听后说”的语言发展规律,给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儿童一个“听”的机会,在“听”懂的基础上,刺激其把心中的话说出来。“诱说”就是在“代说”的基础上,逐步减少“代说”在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儿童心中所造成的依赖,引导其主动说出自己该说的话来。在爱的关切中,教师只有将“引、代、诱”运用于无形,才能和孩子更好的交流,进而擦出更多情感交集的火花。

三、融入同伴之中,给予心的引领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对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的孩子来说,同伴间的彼此关爱、团结互助往往会给其带来潜在的影响。为了缩小Jessica在学校、社会适应等方面与同龄孩子的差距,我采取了“伙伴互助”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在班上成立了“快乐家族”互助小组,分别在学习和生活上对Jessica及其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进行帮扶。

课上,我有意多安排一些小组的学习讨论活动,鼓励Jessica等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下,我带着Jessica参与到“快乐家族”互助小组的游戏活动之中,和大家一起跳绳、跳方格、猜拳、丢沙包……社团活动时间,我和Jessica一起参加各项练习活动。当Jessica在活动中取得了点滴进步时,无论是发言了、微笑了,还是敢于做动作了,我都及时与她击掌,或是送上赞许的微笑、点赞的手势。在Jessica逐渐适应了与同伴一起活动和游戏后,我适时退出,开始当“快乐家族”互助小组的活动粉丝,不时给Jessica和她的小组加油鼓劲。

在我和小伙伴的不断鼓励下,Jessica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开始尝试着主动和同伴交流沟通了,活动时脸上也挂满了灿烂的笑容,还不时发出了开心的笑声……

四、发挥绘画特长,给予新的定位

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其侧重点在于尊重每个个体的特点和不同发展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和学习上的引导。其中,绘画便是引导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儿童实现与同伴交流的路径之一。

Jessica的爱好正好与这条路径吻合。在我看来,Jessica绘画不仅是在画自己的感受,也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了让她能不因为绘画而分心、安心学习学科内容,我努力寻求着既让她发挥绘画特长又安心学习英语的方法。

一个春日的午后,在引导学生学习“drugstore, supermarket, police station”等新词时,Jessica又在画画。我不禁灵机一动,想借此给她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Jessica!”她有些不情愿地站了起来,表情上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咱们这一单元在学习如何问路,也学习了很多新的地点名称。老师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为大家绘制一幅包含以前学过的和新学习的地点的地图,并为每个地点标注上准确的英文名称。这幅地图,将作为我们复习课的一个重要道具来用,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Jessica的眼睛一亮,“OK!”她兴奋地答应了我。“不过,老师还有两个要求:第一,希望你能利用课下时间完成这项任务,不要在任何学科的课上画,否则这次机会就作废;第二,当你把地图呈现给大家时,要用英文为大家介绍一下每个地点的位置,如‘This is a drugstore. The park is right beside it”。“好!我肯定不在别的课上画!可是老师……我不会用英语介绍啊。”“有不会的可以来找我,我的办公室随时欢迎你!”“好!那我试试看。”有了这次约定,Jessica时常往我的办公室跑,认真询问“这个词怎么念、要怎么表述这两个地点的位置关系”等问题。我一一告诉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鼓励她,给予她肯定。

复习课上,当Jessica把画好的地图投影出来时,同学们发出了“Wow”的感叹。Jessica腼腆的笑了笑,又有些不安地抬头看向我。我给了她一个“加油”的动作和一个鼓励的微笑。她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开始向大家介绍:“Hello, boys and girls. Im Jessica. Please look at this map. This is a bookstore. It is behind the supermarket. Look. The police station is right beside the cinema. … .”介绍的过程虽有些磕磕绊绊,但Jessica真的做到了!在这幅地图的帮助下,我们的复习进行得很顺利。

课下,Jessica对我说:“老师,谢谢您让我发现原来英语可以跟我的爱好结合在一起,而且变得那么有趣!”我借机鼓励她:“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你还可以把单词做成卡片,再画上对应的画,这样会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记忆。”“OK! Ill try!”

五、把握教育契机,给予持续引导

有了师生、同伴间的言语交流,有了“快乐家族”互助小组的关爱与互动,有了绘制地图的成功,Jessica也一点点变得开朗、自信了。有了好的苗头,看到了Jessica的进步,家长也是异常高兴,在坚持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外出游玩的同时,始终配合我为她营造适宜走出交往情感封锁的语言和生活环境。

在校期间,我也充分把握她自我转变过程中的契机,在课上课下活动中对她实施了学习、对话交流、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绘画等多方面的引导。得到了不断的鼓励,Jessica在英语课上的改变也带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她逐渐把注意力从画画转移到了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不仅跟着我的节奏进行学习,遇到不会念的词句、不懂的习题时,也会主动向我或是同组的小伙伴询问。一个学期下来,Jessica的英语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分数上看虽涨幅不多,但这对于以前的她来说却是非常大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Jessica的眼神中充满了兴奋,不禁对我露出了感激的微笑。

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在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的过程中,Jessica的转变给了我很大启发:对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的儿童来说,与同龄儿童相比,他们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仍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这种可塑,关键在于爱的启迪,在于及时、科学、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有时,他们比同龄儿童更需要多一些关爱、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而学习上的一个机会、生活或游戏活动中的一个切入点,就有可能令其从中发现某一学科学习的乐趣,进而逐渐做出改变。作为教师,我们要当好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握契机、创造机会、营造情境,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创设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适时的心理干预、多样化的教育引导,带给他们不同以往的学习、生活体验,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馨,感受到知识学习的魅力、生活实践的愉悦、成长的快乐!

我想,只要付出足够的爱心与耐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和激励,就会像Jessica一样,通过爱的关切、心的引领、特长的定位、展示自我的小小机会,在学习与成长之路上,为性格孤僻、交往情感封锁的学生开辟一片新的天地,而他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改变,也必将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