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人促学生健康成长

2018-05-10 09:49宋津津
关键词:耐心爱心

宋津津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心;诚心;耐心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习、让老师头痛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特殊的角落——前门靠墙的地方。后来,来了一位新老师教数学,他仿佛特别喜爱这个坐在角落里的孩子,出去进来都会伸手摸摸孩子的头,孩子开始喜欢数学老师,每天都渴望他来上课,成绩自然一天天好起来,许多年过去了,这孩子已是一位有成就的数学家,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他深情地怀念老师那温柔的手和欣赏的目光,因为那手,那目光带着对他的鼓励和赞许,成为他找回自我的无穷力量,这才是老师,懂得营造阳光,能将融融春日散布到学生的心里,使他的前方一片光亮。

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老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故事中的老师把顽童带进神秘的体育殿堂的法宝,不是他的完美的课堂教学,而是那颗具有巨大魔力的爱心,和不怀成见地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最好定个合适的高度,看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心中的信念与信心,而不应让他们被失望、沮丧的情绪笼罩。这道理也适应我们自身,我们不妨把一个看似让人生畏的高度分解成若干个“跳台”,层层往上飞跃,每个进步都会使我们心里多一些成就感,更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更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这只体育老师给了我们一把开启自己和他人成功大门的钥匙——爱的阳光。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作为学生管理者的主要成员——老师,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老师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在学生的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各方面,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老师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老师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老师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老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关心他们呢?安排站队时,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但有时候在差生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时候他就会变成好同学的榜样,记得有一次,我所教的一个班里有这样一位同学,他是所有老师最头疼的人物,他的多动、接下茬、欺负人等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但是再一次课上,我对他说:“你看你旁边的女生站的多好啊,一点都不动,你能和他进行一次比赛吗?”他冲我点了点头。在这一节课上我发现只要是有集体站队的时候他表现的就非常的好,站的比体育委员都要好,在下课的时候我对他进行了表扬,从此只要是站队他就站的挺拔、不动;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激励不仅是对长得漂亮的、成绩好的、聪明的学生的爱,更是对那些落后的学生的真诚的爱,尽管他们都有自己的缺点,但他们都有闪光点,如果我们能给他们更多的爱心与鼓励,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记得我正在给学生上体育课,忽然一名男生同学因患重感冒发生突然性呕吐,脏物吐得满满地都是,就连前边同学的衣服上也溅上了许多,操场上那种难闻的气味大家可想而知,顿时学生有的捏住鼻子要往远处跑,有的躲到边上不动,这时,我没有责怪学生,更没有命令别的学生去清理,而自己忍着随时都会呕吐的危险,毅然来到徐玉龙的身边,亲自为他擦洗干净,然后用铁锹将赃物清理出去。我的举动,影响和教育了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地放下了手,跑回来,并争着帮老师做起事来……

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小组管理和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老师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三、以耐心促进他们转化

冰心先生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对此语我深信不疑。怎样才有爱?她认为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热爱自己教育的对象;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只有把学生的成长和从事的事业紧密的联系起来,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使我对学生的爱有了更完美的内涵。

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老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

在平时的工作中,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我就投去赞赏的目光,他会产生成就感;当学生打瞌睡时,我就走过去摸摸他的头,他会感受到老师的爱;当看到学生乱扔纸屑时,我就说我们一起来拣,好吗?看到孩子因考试不好而哭泣时,我就说别灰心,加把油,下次肯定会取得好成绩。常常是老师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细小的举动,会使学生稚嫩变茁壮,软弱变坚强,消沉变进取,走向成功。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曾听年长的教师说过,毕业后的学生往往是当时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更有礼貌,毕业后仍会回母校探望老师。而优秀生在路上遇见老师,都视而不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前者在学生时代属于“与众不同”者,在对他们的教育问题上,教师以爱心、耐心、诚心相等,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老师的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后进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老師们,用我们的爱心来营造阳光吧!祝愿我们的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由株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那时,我们定会体验到生命的充实!最后我想说:作为老师的我不要做

蜡烛,而要做在学生心中散布阳光的太阳。

参考文献

[1]管天霞:《施教之功,贵在融情——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1)

[2]王清,葛春:《论班级“后进生”的教育——一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现代教育科学》, 2013(07)

[3]陈高峰:《用爱心转化激励后进生》,《快乐阅读》,2013(20)

[4]谢秀波:《如何增强后进生的信心》,《吉林教育》,2013(15)

[5]胡安锋:《给后进的学生前进的信心》,《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2(Z6)

猜你喜欢
耐心爱心
献出爱心
爱心树(下)
爱心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