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班幼儿心理健康缓解分离焦虑情绪的研究

2018-05-10 09:49赵丹
关键词:分离焦虑小班幼儿

赵丹

摘要:《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做好各方面的入园准备,共同进行幼儿入园的教育。可通过教师家访、亲子活动,使幼儿熟悉老师和幼儿园,帮助幼儿舒缓心理紧张,缓解分离焦虑。幼儿初入园的几周,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应当允许家长来园陪同一段时间,以减轻幼儿初入园时分离焦虑。

关键词:小班;幼儿;分离焦虑

一、问题的提出

新学期开始,对于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的幼儿来讲哭闹是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让家长心疼不已。其主要原因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心理。多数幼儿(主要指未经历集体生活的幼儿)在刚入幼儿园时表现出依恋亲人,不愿入园。有的一离开家,就一路挣扎哭闹;有的到园后亲人一离开,就开始哭闹;有的……每个幼儿的表现不同,其原因大致相同,研究证实: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这是孩子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分离焦虑能在儿童的依恋系统与探索系统之间建立起一个连锁机制。这一机制保证儿童以依恋对象为“安全基地”,逐步地去探究环境,同时又防止儿童离“安全基地”过远或时间过长。也就是说,它一方面有助于儿童认识环境,一方面又具有保护功能,因此对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1.选择新生班的依据

本研究选择了东兴幼儿园小三班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小二班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本研究所研究的是具有普遍性问题,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不需要具有特定性和代表性;二是本园开展社会领域特色活动,教师身在其中便于观察与记录;三是本园幼儿家长趋近年轻化、素质相对较高,育儿观念较先进,愿意配合研究。

2.选择研究对象的依据

所选的研究对象是2018年9月1日入园的且第一次接受幼儿园小班这一年龄班的教育,年龄在3岁至4岁之间。

3.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作为本研究对象的小班幼儿共有39人,其中有男孩17人,女孩22人,年龄在3岁到4岁之间。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小班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观察,了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现实表现,通过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来探索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三)研究的问题

1.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与家长)

2.有哪些策略可有效地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

(四)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开放性访谈法、观察法等,并借鉴社会学领域关于社会事实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对这一现象进行实际调查和理论探讨。

1.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研究者观察在自然情境下正在发生的情况,不用任何控制变量,模拟或从外部加以干涉,还利用录像手段获取更为详尽和全面的现场资料。

2.访谈法

本研究中访谈法的运用主要是对现场观察到的一些行为和现象进行的了解和分析,并为幼儿分离焦虑个案的具体描述分析收集材料。

(1)对教师的访谈

主要是教师在幼儿入园之前在分离焦虑问题上与家长有哪些沟通,以往工作经验里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些表现及持续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以及效果如何等问题上与教师进行交流。

(2)对幼儿的访谈

主要是在幼儿出现了一些分离焦虑的外显行为之后,进一步向幼儿询问原因,已确定行为的出现是由于分离焦虑产生的。

(3)对家长的访谈

主要是在对分离焦虑情况较严重的幼儿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幼儿及其家庭的一些情况,了解家长在幼儿入园之前后采取的一些措施等等来解释幼儿的行为,为个案的分析收集材料。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分离焦虑结果与分析

幼儿的情绪主要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为暴躁型、二為波动型、三为恋亲型、四为忧郁型。

暴躁型的孩子,一般脾气急躁,但他们比较爽快、干脆,适的孩子应能力较强,闹过之后很快能平静下来。如佳新小朋友入园第一天,老师刚接过他时,他就又哭又跳的,还用小脚踢老师呢!然而半小时不到,他就安静下来了,并且没有反覆的现象。

波动型的孩子,一般较情绪化,容易被新的环境所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了。如:婷婷小朋友入园第一天,她妈妈带她来园时,她并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哭哭啼啼的,而是好奇地玩起桌子上的积木,然后东走走,西看看。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幼儿园并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样好玩,于是刚才她那甜甜的笑容顿时消失了,而取而代之的却是哭着要回家。

恋亲型的孩子,独立性较差,一般在家都得到父母和长辈过分的宠爱,他们极不愿意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不能独立地过集体生活,小班的欣怡小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她第一天来园,未进班就哭得像个泪人似的,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她妈妈也不放心的样子,对她说“你别哭,我再陪你一会儿。”此时,她的哭声稍稍停息,当她妈妈看她不哭准备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她又死死地拉着她妈妈的衣服,哭叫起来。

忧郁型的孩子,一般比较懂事,自控力强,感情也不那么外露,他们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会大哭大闹,但也难得看到他们开心,如:小班的龙龙小朋友,入园时没有缠着父母哭闹,从表面上看她情绪很稳定,但父母走后她也不像别的幼儿那样哇哇大哭,只是在一边默默地摸眼泪。由此可见,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

四、研究的策略

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是复合型负性的情绪,是幼儿内心冲突的产物,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实践证明: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正常的教育的尽快开展,结合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开展的可行性,缓解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观察性格类型,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

小班幼儿大致分为五种类型:依恋型、抗拒型、自由型、絮叨型、孤独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依恋型的幼儿。甜甜第一天上幼儿园与父母难舍难分后,就紧紧地跟着第一个接她的老师,吃饭、睡觉都要老师陪,一刻见不到就着急地哭:“那个老师呢?那个老师呢?”并且几天都是如此。对于这类幼儿不能一味地安抚,在她情绪相对稳定后,应多引导它与其她小朋友接触,通过一些游戏活动使其融入到小朋友的之中,让她体会到老师是大家的老师,不是她一个人的老师。

自由型的幼儿。阳阳是个性格开朗、颇有些小男子汉气。一来到幼儿园看到有许多玩具开心得到处翻到处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这类幼儿基本没有焦虑情绪,比较好带,但他没有上幼儿园的概念,老师可以让一位喜欢照顾同伴带着他玩,在和老生交往中初步懂得规则,遵守纪律。

抗拒型的幼儿。思思是一直大哭不愿进教室,好不容易哄进来,发现上当后就躺在地上,来回打滚不肯起来。对于这类幼儿要转移想家想父母的情绪。用音乐来吸引她、稳定情绪,或者带他们到户外玩滑梯、荡秋千等,分散他们想亲人的心情。

絮叨型的幼儿。雯雯天天都是边哭边问:“我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我要回家……”而且是反复地说,只有在家长快来解释才好一点。这类幼儿往往觉得不安全才不停地说,可给他创造一个熟悉的环境,以帮助他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给他的杯子、毛巾等贴上可爱的小标志,告诉他正确地取放方法,消除他的不安全感。

孤独型幼儿。娇娇虽没有过多的反抗,却是极不情愿地进来的,坐在那看着其他小朋友游戏、活动而她却不参与。这类幼儿可到活动区里充分发泄自己的情感、可以到这里哭一会儿,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这样慢慢地幼儿就会由相信到接受你了,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你。

(二)家园共育的亲子活动

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熟悉幼儿园,了解老师并接触现代教育理念,让教师尽快了解幼儿,让幼儿在家长、教师的陪同下自然完成心理过渡,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在活动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教师不再陌生,消除了初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情感,迈出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为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整个活动分为:点名时间、天才时间、勇敢时间、整理时间、快乐时间,幼儿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活动,了解活动内容、形式、方法,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设施,熟悉教师,懂得一些规则要求。

向家长介绍现代育儿观,提高家长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技能,实现家园教育的同步,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教师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水平。统一教育思想,形成教育的一致性,达到教师、家长、幼儿三方共同互动的教育。

加强小班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

每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及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各不相同,当孩子从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对周围陌生刺激物的恐惧情绪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可以着重从两方面进行入手:其一从心理方面入手。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包括玩具)和新的教师,经常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来看看,谈谈,玩玩,让他们观察。

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在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可亲可爱。其二从生理需要方面入手。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教授指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如:吃、喝、拉、撒。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逐渐地产生依恋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不是一个样样都不会的“小娃娃”了。

(三)树立榜样,使幼儿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

常言道:“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对那些哭闹不休的幼儿,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比如: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上过亲子班的幼儿,这些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般不会再哭闹了,教師就可以视他们为榜样,正面教育哭闹的幼儿要向他们学习,有些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会停止哭声,切忌呵斥、恫吓、鄙视他们。同时也可以用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诗歌《幼儿园里朋友多》,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等,这些可让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四)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小班幼儿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还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很多孩子会因为环境的改变导致情绪的极大波动而产生焦虑,因此,创造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缓解分离焦虑具体做法是:创设温馨的家庭式区域环境,将区域活动的内容与角色游戏有效整合。

在刚开学初的区域活动中,创设了温馨的嘟嘟家、点点家。嘟嘟家、点点家都有幼儿喜欢的隐蔽角、玩具角、厨房等;将益智角、语言区、建构区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娃娃家,变成点点嘟嘟家的玩具、点点家的书房、嘟嘟家的可变化的围墙。这样,让幼儿以喜欢的娃娃家游戏为主线,将区域活动的内容与角色游戏有效整和,尽量满足幼儿独自玩玩具的习惯,在区域中尽量将贴近幼儿生活的玩具准备得充分一点,多一点。如:每个娃娃家的玩具角都收集了大量由幼儿家长提供的幼儿喜欢的娃娃、绒毛玩具等,幼儿喜欢抱着玩具在小角落里独自玩。这样,既符合每个孩子的需要,又能使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娃娃家中,引导适应能力差的幼儿学着照顾好娃娃:“宝宝,不哭不哭,爸爸妈妈去上班,宝宝上幼儿园。”引导能力一般的幼儿在娃娃家尝试内用勺子舀豆子喂宝宝,开瓶盖、包糖果、将小肌肉的训练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幼儿是“家”中的小主人,在“家”中,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儿童发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2]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3]姜勇、庞丽娟、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4]汪乃铭、钱峰,《学前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文件,同心出版社出版, 2006年5月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小班幼儿
再去小班看看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