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生自信助推学生启航

2018-05-10 09:49张红东刘宗明
关键词:信心老师教师

张红东 刘宗明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年。当这些被調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无所作为。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对于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可谓一个不小的转折点。面对新增的学科,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和小学迥然有别的初中生活,他们往往会感到既新鲜、又紧张,甚至无所适从。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学习上的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自信心不足,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学困生、辍学等现象,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学业的正常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此对于初一新生来说,特别在小学时成绩较差的同学,能否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关键是激发自觉学习的内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必胜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积极的评价学生

俗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作为十二、三岁的学生来说判断能力较弱,老师的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的初一新生来说,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学生评价手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师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崔丽红,一个性格内向,入学成绩非常糟糕女孩子。刚刚入学的前两周,每天看到她总是愁眉苦脸的,后经了解才知道,妈妈是个神经不太正常的人,爸爸年龄又大,除了做小工挣点钱没有别的本事,爸爸挣的钱除了养家,还要给妈妈看病。她曾对我说:“老师,我也想开开心心的,可您看我的家庭情况,哪有能让我高兴起来的理由呀,反正我学好了将来也没钱去念书,不过您放心,我不会给你惹麻烦的。”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呀!我答应她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她,鼓励她放下思想包袱轻松学习和生活,当她不自主地露出微笑时,我会及时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快看看,崔丽红笑得多好看!”

当她学习上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时,我也会及时地表扬她,在作业本上经常能看到我给他画的红红的笑脸和激励性的话语。渐渐地,不仅她的笑容多起来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入学时的83名,到75名、69名、51名,再到47名。现在她信心满怀,确定了三年后报考宏志学校的目标。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把这件事处理的这么好,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有智慧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许子桐,一个活泼开朗,独立性、自尊心特强的女孩,一入学就以绝对的优势当选班长之职。通过观察,她虽然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但有些方式和方法还需要经常的指导。有时候她会提出自己主持班会但又害怕开不好的想法,我会耐心的指导她,鼓励她大胆去尝试。会后多点评她的成功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希望,慢慢的,她的眼里充满了自信的目光,现在她完全可以独立的去做好这件事了。同学们都戏称她是“小班主任。”

三、创造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朱宏阳,一个有着很多不良习惯、性格内向、蔫淘的男孩子。由于小学五年级时右臂骨折,很长时间没有写作业,逐渐的成绩下滑,导致最后失去学习的信心。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一对一的对他进行辅导,数学老师留的题目他做错了,数学老师讲评完之后,我再单独给他讲,并给他单独准备一个作业本,听懂后让他把题目重新你抄下来,重新再做一遍,做完后我用红笔一步一步的去判,并且经常给他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果都对了,我还会在上面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就这样,他的数学成绩最高曾考到69分,虽然他的数学成绩至今还没有达到及格,但至少他没有放弃数学学科的学习,因为他有了学习的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我们班的吴海亮同学,小学时一直是个谁见谁头疼的学生,除了打架,旷课,迟到,就是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实在无法上课,于是最开始在老师办公室站着,后来演变到到校长室带着,一直到小学毕业。了结了这些情况之后,我把对他的教育引导首先定位在学会做人上,开学的半个月里,几乎每天都要找他他聊天谈心,不断的肯定,不断的鼓励使他的眼神、神态、语言、行为都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他由最开始的强烈要求转学,到要求调班(原因是他说我管得太严,他受不了)再到他不愿离开这个班集体,喜欢上这个班集体。为了让他感觉到班级体需要他,让他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把本来应该两个人负责的卫生区交给他一个人全权负责,他一开始不知从何处下手,我就手把手的教他,逐渐的到他自己完全独立得承担这个责任,而且成为他一个好习惯,每天他都会把这件事做得特别好。他学会了“一技之长”,责任感和成就感使他喜欢上了这份差事。

猜你喜欢
信心老师教师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记战“疫”,树信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