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学课堂看现今小学生的耐挫力

2018-05-10 09:49果维东
关键词:挫折教育

果维东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孩子一出生就受到来自父辈、祖辈的娇宠,个个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因此孩子缺乏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直接影响孩子的自身发展。古训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才,必须要有顽强的耐挫能力。挫折,它可以把人百炼成钢,也可以把人压得粉碎。

关键词:耐挫力;挫折教育;耐挫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孩子一出生就受到来自父辈、祖辈的娇宠,个个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因此孩子缺乏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直接影响孩子的自身发展。古訓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才,必须要有顽强的耐挫能力。挫折,它可以把人百炼成钢,也可以把人压得粉碎。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让他们看不到失败,不知道烦恼、苦难为何物,以致部分小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经受不住挫折,尤其是严重挫折的打击和考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这是社会上有识之士所忧心忡忡的。

所谓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某一孩子心理耐受力的高低可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某一民族儿童心理耐受力的强弱则可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有人曾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间有50%以上的人都有过坎坷不幸的童年。爱迪生也曾经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在一次一年级数学课《一起来分类》中,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定个标准,将咱们班学生分成两拨人?”这时,一个学生说:“可以按男女分。”老师问:“大家说可以吗?”全体学生答道:“可以。”又有一名学生说:“还可以按戴眼镜和没戴眼镜的分。”老师又问:“你们同意吗?”全体学生答道:“同意!”紧接着,一名学生举手后又说道:“可以按高矮分。”老师接着征求大家意见,说:“他说的你们同意吗?”全体学生答道:“可以。”(作为听课的我觉得此时上课的年轻老师对第三种按相对的高矮分类的方法当时没有思考深刻)此时,又有一名学生说到:“老师,还可以按胖瘦分!”老师这时接着问这名学生:“那你觉得谁算胖的?”这名学生一指他的同桌,说道:“他就算胖的。”

这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被指的那名学生听后,竟然差点哭出来,经过课下与上课老师沟通到,这名学生只要是收到了他认为委屈的话就受不了,就连学生说他“胖”也不行,看看我们现在一名六岁半男孩的耐挫点是多么的低,令我意想不到的低!

现在这样的课堂事例还有许多,比如在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中,我还看到过学生因为没有凭借自己的能力而完成作品而哭泣的……联想起网上看到的有的一年级小学生喊出“我要跳楼”的事情

看到这些“不是事儿的事儿”,令我思考现在小学生的耐挫力。

一、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原因

1.教师

教师的权威地位决定了学生对教师评价的重视,传统的灌输教育教学思想,大包大揽,包办代替,教师处心积虑地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很周全,使学生习惯了按老师的要求行事。碰到困难,也不愿去面对;如果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就会寻求帮助,让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久而久之,形成定势,当自己面对困难,就无所适从。

2.家庭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孩子一出生就受到来自父辈、祖辈的娇宠,个个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因此孩子缺乏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

3.学校

目前的学校教育,将主要精力放在智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学生遇到挫折时不知如何处理,向谁诉说,由于缺乏及时的疏导,就会产生强烈的受挫感。

二、提高小学生耐挫力的对策

1.寓挫折教育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教师必须教育学生把各种挫折转化成自己锻炼成长的摇篮的观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艰苦磨炼和提高挫折耐力的条件,对学生实施耐挫教育。如班级有计划地开展行为训练,学习磨炼,登山野炊、军训、社会劳动实践等,让学生从温室中走出来,敢于承担责任,自我锤炼,自理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提高了,会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在近现代史教育的广阔背景中渗透耐挫教育

现在教育提出要对小学生、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我经常在晨会、班会课上通过对日历上的“红黑页”、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的回顾,及讲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斗争故事等多种方式,形象地、立体地阅读近现代史,使学生认识到:一部近代史浸润了辛酸、血泪,写满了挫折、艰难,当然更显现了挫折中的抗争,记录了刚性的中华民族精神。诸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南京、天津、烟台、伊犁、马关等20多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民族遭受巨大的挫折,蒙受巨大的灾难。但中国人民并未被挫折压倒,而是愈挫愈勇,奋然前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种历史的、形象的、宏观的、广阔的教育背景中渗透挫折教育内容,说服力强、感染力深、震撼力透、立足点高,当然收到的成效是显著的。

3.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及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挫折磨练

学校可组织诸如野营、登山、自炊、支农、学工、军训等专题活动,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趋向于敢于承担风险,从“坐而论道”发展到“起而力行”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自我锤炼。比如可以以班队组织为阵地,开展“今天我当家”“每月学会一件事”“我是父母的好帮手”“怎样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各种准备。

4.注意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往往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挫折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可效仿的榜样,大体可分为三类:

(1)以全国著名的同龄人英雄为榜样。赖宁,“自造”逆境,锻炼自己;成潔,失去双臂谱写生活新旋律;边荣唐,七岁的稚嫩双肩支撑起一个残破家庭;杨云和,由不识字的奶奶领养大,蛰居六平方米的小阁楼内,却两次摘取了国际信息学竞赛的金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武高梅、周婷婷、季洪波也都是身处逆境自强自立的典范。

(2)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为榜样。自强的达尔义、牛顿等,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海伦凯勒、多芬、海迪等。是以身边战胜挫折的普通人为榜样。要努力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必须努力学习才能有所发展。历史上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19世纪20年代,俄国青年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在创建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新论的过程中,蒙受许多人的嘲弄、攻击,说他是“疯子”、“怪人”。但是,他把个人蒙受的一切侮辱,诽谤置之度外,勇往直前,继续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所以意志坚强还是薄弱,对人的学习,乃到一生的事业关系极大。凡是在学业和事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意志坚强、始终如一的人。反之,那些意志薄弱、不愿艰苦奋斗的人,即使具有超常人的聪明才智也很难获得成功。

(3)以身边的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为价值尺度。注意找寻学校、班级学生的闪光点,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教育,某校一名小学生自幼丧父,后又丧母,但她不甘沉沦,勤奋进取,在全市的数学和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就可以“挫折丛中的一朵花”为题开展主题活动。当学生能自觉用这类“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新的台阶。

5.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1)选择性忽视:即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对伤心事不去感知,不去接触,不去回忆,不去思考。但应注意尽量采用积极的方法。避免或尽量少用消极的方法。

(2)选择性重视:即特别注意自己的优点、成就,乐观地以自己的长处比较别人的短处,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再努力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弥补精神上的创伤。

(3)改变愿望满足方式:在遭受精神创伤之后,选择其他方式获得满足。如:积极参加文娱、体育等活动,寻找业余爱好。

(4)降低自己的理想、愿望与要求:即以符合事实或低于实际的方法要求自己。比如:以前总要求自己成绩排进前10名,现在要求排进20名就可以了,其余时间培养一种兴趣。

(5)在遭受挫折时与老师、家长、同学坦率地交谈,他们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树立信心。

(6)学会自我激励:多和积极性格的人交往,多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能经常自己给自己“打气”,多主动寻找外界的激励源,多看振奋人心的好书,多听积极的报告或讲座,多唱积极向上的好歌,并通过互相交流等方式起到让大家共同提高的效果。

6.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应付能力

挫折教育在提高挫折耐力的同时,要加强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应付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平时在教育工作中要寻找突机,适时诱导学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比如有名学生一贯自以为演讲水平很高,可是参加普通话演讲却名落孙山,可抓住这件事,开展主题活动,使大家明白: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任何时候既要想到“过五关”,也要准备“败走麦城。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将胜利、失利都作为零的起点。

7.通过心理咨询进行耐挫教育

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冲突,提高其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为此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及电话等,通过心理咨询双方的交流,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了心理渲泄的场所,而且对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掌握挫折反应的策略,起到良好的帮助、启发和教育作用。

耐挫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耐挫折能力高低,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人说:“人生能有几回搏!”这话固然深刻,但“人生总有几回挫”,也许更有普遍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剂”。只要能帮助学生从容地面对它,自信地战胜它,成功就离他们很近了。

参考文献

刘素芳:浅谈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
“挫”而不“折”,逆风飞扬
挫折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生挫折心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成长教育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大学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融合性发展研究
学校艺术活动与挫折教育的融合研究
赢得了,更要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