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浅谈

2018-05-10 09:49李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李茹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居核心地位,学校的素质教育应该包括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等。学校要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努力创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注重家长的参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心理教育环境

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并不是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家庭因素

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治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实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正、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试,就会造成细腻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各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证明。不少国家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我国只有部分省、市的少数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其效果是显著的,但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较为封闭的农村学校仍然需要重视。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已成为不少学校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使所有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有极大的影响。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的认识。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且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建立“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以身立教,还要做学生的“心理健康医生”,及时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建设学校内部心理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的体现“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校园墙壁、花园、板报、绿色草坪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如:我校在校园四周的墙壁上、楼道墙壁上张贴校训、学风、名言警句、古诗、交通安全知识广告栏等,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用。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我校举办多次活动,如:演讲比赛、跳绳比赛、秋季运动会、书法书画比赛、各学科知识竞赛等,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断发展,找到自我,树立信心。

四、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当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就是为了扫除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障碍而设立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的矫治和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做好“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创设表达内心世界的安全环境,以接纳、平等、信任的心态对咨询者以情相待,为咨询者排忧解难,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正。咨询室教师经过多次的交流咨询,解决学生的逃学问题、厌学倾向、学生中的早恋、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下滑问题、上课时间注意力不能集中常搞小动作等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定期不定期的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辅导简介

陈X,男,13岁,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到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评估与诊断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陈X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老师李xx

辅导时间2017年10月18日

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及措施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X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陈X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陈X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陈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通过辅导,陈X的逆反心理已有所改观,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五、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案例一:班主任张老师的课《静待花开》以师生互动和短篇视频为导入引入话题,将学生迅速带入主题情景,通过cosplay让同学体验到了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四个人生不同的阶段与爱情,并明确了青少年阶段的任务与重心。在“跨越时空的对话”环节,同学们深度参与全情投入,甚至有同学情不自已潸然泪下。活动“我的爱情规划”让学生明白了爱情虽然是冲动、难以控制的,但是可以调整规划的。最后,张老师深情的诗朗诵《静待花开》将课堂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案例二:班主任王老师的课《梦想价值岛》依据七年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实际水平,一学生个人角色和生活情态为基本素材,进行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体验相关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价值取向,接纳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价值观,并认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由外及内的一步步探索中引导学生找寻优异个人发展的价值标准。王老师精彩的呈现使同学们深感惊喜收获良多。

2、渗透到团队活动中

要求学校团队活动结合心理辅导。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团队干部选举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心理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等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方面进行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以自身我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资料感染。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促使孩子身心发展的尝试。要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位置,从而保证每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要真正为青少年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就应该彻底放弃功利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顺乎人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家长不要老把眼睛盯在孩子的成绩上,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老师要深入学习青少年心理学,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学校除了完成教书任务外,还要多在育人上下功夫,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类似“挫折教育、失败教育、愉快教育、公德教育”等比较普遍的教育内容。只有使青少年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使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求知中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