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2018-05-10 09:49刘京
关键词:表现注意力

刘京

摘要: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数学课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摆脱不良的心理倾向,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呢?本文就这几个问题惊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依赖;表现;注意力;短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潜在性和主动性的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灵活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较差。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短短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小学生的依赖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尽管学生有依赖性,但决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知,掌握知识要点。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独立学习做好铺垫。要摆脱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而学生的自尊心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实践学习和生活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学生的自思、自练、自结,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这样一组题:

3×3=9 4×4=16 5×5=25

2×4=□ 3×5=□ □×□=24

让学生根据这三组算式,说说每组算式的特点,并尝试着自己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填出算式,再让他们根据所填算式独立写出一组算式,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发现上面一行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有的说每组中上面算式的积都比下面算式的积大1;有的说,3×3=9,而下面算式中的2比3小1,4又比3大1,第二组3比4小1,5又比4大1,第三组也是。这样,充分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了个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激发创新欲望,首先要营造一种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尊重和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在这种气氛中,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拓宽思维的空间,诱发灵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出充分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和空间,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学生通过原有的旧知识去探索、去創新,从而学到新知识,使学生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时,由于在之前他们已经学过了2、3、4、5的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出6的乘法口诀。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编出了不同的口诀,如,“六七四十二”这一句,有的学生编成了“七六四十二”,也有的学生编成了“六乘七四十二”,还有的学生编成了“六乘七得四十二”。我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踊跃发言,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六七四十二”这一句最好。在自编口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学生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享受着数学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轻松地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

二、学生的表现心理

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他们具有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往往欠思考。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真正领会题意或仅仅听了一半,就急忙举手回答,期盼老师能够叫到自己的名字,以达到表扬自己的目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同时还要及时提醒他们要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久地集中到一起,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无疑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优美的图画、亮丽的色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学生最佳的注意状态。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包括导入技巧与提问技巧。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讲故事导入、猜谜语导入、谈话导入、情景导入等。而提问技巧就要表现在,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逐步认知特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为学生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三)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倡导算法的多样化,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强,在踏进学校的大门前,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事物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的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培养、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要劳逸结合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间。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时,授课的教师就要避免“满堂灌”,事实引入一个游戏,给予学生一定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动一动、说一说,既让孩子疲劳的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一举双赢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学生的自我表现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等,以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掌握、运用好知识。在教学活动中,送给孩子门一把金钥匙,教他们开启创造之门,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杨建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三种方法》·《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8期

[2]董月琴·《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手段》·《小学数学研究》·2002年第8期

[3]何冰《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 ·《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第9期

猜你喜欢
表现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幸亏手机分散了家长的注意力”等十三则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两两相邻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