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2018-05-11 01:05张静静吕荣祥王文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黏度脑梗死血液

张静静 吕荣祥 刘 郁 王文盛

(宁波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宁波 315040)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局部区域组织缺血或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后坏死所致〔1,2〕。临床调查显示,ACI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3〕。近年研究显示血尿酸(UA)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但关于血UA与ACI的关系研究甚少〔4〕。脑梗死发生机制主要是炎症反应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血脑屏障受到破坏而引发〔5〕。近年研究表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6〕。本研究探讨老年ACI患者血尿酸、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宁波市第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ACI患者91例作为研究组,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②首次发病,且于发病72 h内入院;③年龄≥70岁;④签订知情同意书;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脏疾病(如心功能衰竭、心房颤动等);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者;③合并急慢性感染者;④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⑤精神疾病者。男54例,女37例,年龄70~81〔平均(75.62±3.1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8〔平均(24.59±2.67)〕h。另选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70~83〔平均(76.13±3.46)〕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主要仪器 Olympus AU 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A-60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

1.2.2标本采集 ①血清标本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以离心半径1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血浆及全血标本,置于-70℃下保存待测。

1.2.3血OA检测 取上述血浆标本,采用酶法测定血UA含量,试剂盒采自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4凝血功能检测 取上述血浆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

1.2.5炎症因子检测 取上述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试剂盒均来自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6血液流变学检测 取上述全血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

1.3观察指标 比较血UA、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血UA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UA水平〔(309.21±28.4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4.32±17.65)μmol/L,P<0.05〕。

2.2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研究组PT和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3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研究组血清IL-6、IL-17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 论

ACI由于脑组织血液循环异常或障碍造成病变血管支配区域出现缺氧性、缺血性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言语不清、耳鸣、吞咽困难、头痛,甚者会出现昏迷、肢体瘫痪、死亡等。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7,8〕。

UA主要是人体内嘌呤降解的一种终末产物,研究发现高UA血症不仅与痛风发病密切相关,且可能促进高血糖、肥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急慢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9〕,认为其机制可能是UA微结晶沉积于血管壁,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脂质过氧化,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研究显示,ACI患者血UA水平明显升高,且有斑块患者明显高于无斑块患者〔10〕。

凝血功能主要是由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抗血液凝固系统和血液凝固系统等共同参与形成。PT、APTT和Fib是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其中PT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共同途径,与凝血因子Ⅰ、Ⅱ、Ⅴ和Ⅹ密切相关;APTT主要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种指标,主要与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水平密切相关,APTT时间延长提示血液中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和抗凝物质异常,若时间缩短则说明血液高凝状态〔11〕。有研究报道显示,ACI患者PT和APTT时间缩短,且Fib水平升高〔12〕。

近年研究证实,炎症因子与ACI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14〕。IL-6主要由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因子,机体内IL-6在正常情况下活性很少,对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广泛作用。IL-17主要由Th细胞亚群分泌的一种促炎症因子,能够诱导基质细胞分泌IL-6、IL-8、前列腺素E2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参与动脉硬化形成。TNF-α释放能够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的共同途径,减少控制凝血系统的血栓调节蛋白在内皮的表达,从而促使组织因子的释放,使得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血液高黏状态,进一步促使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现代医学认为,ACI中血液成分变化为其发生机制之一,由于脂蛋白、Fib和胆固醇等水平升高,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减缓血液流速,使血液凝固性提高,从而诱发血栓形成〔15〕。此外,ACI脑部血管壁损伤,会导致血小板黏附血管且出现聚集,从而使得血浆黏度增高,胆固醇容易在红细胞内沉积,进一步导致红细胞内黏度增高,细胞僵化,变形性下降〔16〕。

本研究表明老年ACI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血UA水平升高及炎症反应参与ACI的发生发展。

1王洪敏.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70-3.

2Kim J,Kim YD,Song TJ,etal.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Thromb Haemost,2012;108(2):349-56.

3Kim J,Song TJ,Park JH,etal.Different prognostic value of white blood cell subtyp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Atherosclerosis,2012;222(2):464-7.

4叶 斌,郑 岚.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19-20.

5温慧军,杨金锁,张建军.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1):54-6.

6李 京,曹 锐,朱宏勋,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6):329-32.

7高 雁.87例老年急性脑梗塞进展性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1):2.

8陈应柱,刘 刚,杨 璞,等.不同TOAST亚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4):291-4.

9刘燕鹏,杜彦辉,张丽芳,等.血清尿酸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关系〔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15(3):219-20.

10刘树杰,贺同页,陈长青.血尿酸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475-7.

11顾 昊,石静萍,葛剑青,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和组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4):294-5.

12陈 军,汪学耀.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2):31-3.

13桂 千,程庆璋.炎症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0):42-3.

14鱼 海,杨金锁,张建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4):219-21.

15曹秀梅,应风博.依达拉奉、长春西汀、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15-6.

16王 奇,方 芳,冯为民,等.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TNF-α、IL-6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3):224-5.

猜你喜欢
黏度脑梗死血液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血黏度高怎么办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