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及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2018-05-11 01:05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铁蛋白传导研究进展

谷 云 杨 文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T2DM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凉、麻、痛、痿四大主症,由于具有起病隐匿、进程缓慢的特点,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难度较高〔2〕。DPN的诊断依据主要是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近年来,临床上先后出现了感觉定量检测、泌汗神经功能检测、皮肤活检、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针对DPN早期小神经/无髓神经纤维受损状态进行诊断的新型方法,使DPN早期诊断率得到了提高〔3〕。在基础治疗上实施改善胰岛素抵抗训练、体育锻炼、药物应用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DPN的治疗效果〔4〕。然而,DPN的确切发病和进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很难找到能够彻底阻断DPN进展途径的特效治疗方案,患者长期预后较差〔5,6〕。老年T2DM患者一般具有较长的患病时间,机体基础状态较差,血糖和血脂控制效果不佳,是DPN危害较重的人群〔7〕。血清铁蛋白(S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T2DM慢性并发症具有密切关系的血液标志物,但未见针对SF与老年T2DM患者DPN的专题性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T2DM患者SF水平与DNP及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为病例组,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制订的T2DM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的DPN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脑卒中、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贫血及血液系统疾病、长期酗酒者,排除入组前6 个月内有输血、献血及服用铁制剂史的患者。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单纯老年T2DM患者为对照组,符合WHO制订的T2DM诊断标准,排除DPN,其他排除标准同病例组。两组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观察指标 对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MI)等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和比较。采集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样本,应用全血自动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叶酸(FA)、维生素(Vit)B12水平,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抑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集血样于4℃ 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分离血清,置于-80℃的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免疫分析系统(瑞士罗氏公司生产)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SF水平,通过绘制标准浓度曲线读取待测样品浓度,以SF水平≤400 ng/ml为正常范围。对两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方法为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丹麦维迪公司)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进行检测和比较,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进行检测和比较,检测时室温和患者皮温均控制在 20℃~28℃。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液指标比较 两组病程及HbA1c、TC、TG、HDL-C、LDL-C、FA、VitB1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构成、年龄、BMI、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SF水平及异常率比较 病例组SF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液指标比较

2.3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病例组MCV及S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不同SF水平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SF水平异常患者MCV和SCV均显著低于SF水平正常患者(P<0.05)。见表4。

表2 两组SF水平及异常率比较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

表4 不同SF水平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5DPN发病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以是否发生DPN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PN发病与病程、HbA1c水平、FA水平和SF水平异常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病程、HbA1c水平和SF水平异常是危险因素,而FA水平是保护因素。见表5。

表5 DPN发病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SF水平升高可能与DPN发病具有关联性。铁是维持氧气运输、呼吸作用、DNA修复、细胞分裂等人体重要生命活动的关键性矿物元素,人体的铁元素总量为4~5 g,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用于运输氧气,一些生物酶类及免疫化合物中也存在一定的铁元素。SF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铁储存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相对较长的血浆半衰期〔8〕。目前,SF已被广泛应用于缺铁性贫血、儿童及老年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嗜血淋巴细胞组织增生症、肝纤维化、恶性肿瘤、代谢综合征等的诊断、病情评价和预后预测中〔9〕。张学杰等〔10〕、魏剑芬等〔11,12〕研究结果显示,DPN患者会出现SF水平的显著升高,而且其水平与DPN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通过应用依帕司他等药物能够降低DPN的SF水平,缓解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DPN发挥治疗作用。陈琳〔13〕研究显示,SF升高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能够作为DNB的辅助诊断指标。王晶等〔14〕研究证实,T2DM患者普遍存在SF水平升高,且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患者SF升高现象更为明显,提示SF水平不仅对于DPN的发生具有指示作用,而且对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也有一定指示作用。针对T2DM患者一级亲属糖代谢的早期筛查时,存在较高的SF水平者也应被列为高危人群给予高度关注〔15〕。SF水平升高与T2DM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密切相关性,在DPN的筛查诊断和病情评价中,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辅助指标。

本研究结果提示SF水平升高可能在DPN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SF水平升高对于DPN的影响机制,目前尚缺乏有力的基础研究证据,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SF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参与铁代谢的调节、增加胰岛素抵抗、损伤胰岛β细胞、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等导致T2DM慢性损害进展〔16〕。吕锦等〔17〕研究结果显示,T2DM患者SF水平与其FPG、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呈正相关关系,这反映了SF在影响T2DM患者糖类代谢水平的同时还导致了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吴秀继等〔18〕研究显示,T2DM患者SF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 β-cell)呈负相关并影响其治疗效果,提示T2DM患者体内SF升高可能加重胰岛β细胞损坏,影响疗效、使血糖难以控制。李彩艳等〔19〕研究发现,T2DM患者SF水平与丙二醛(MDA)水平呈正相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负相关,提示SF水平升高可促进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发生,加重胰岛素功能损害。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SF水平升高可通过多重机制加重T2DM患者体内的慢性损害,促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魏剑芬等〔20〕针对DPN患者研究中,报道了患者SF水平与MDA、SOD、GSH-Px等氧化还原标志物水平具有相关性,提示SF参与DPN进展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这一途径,同时,有研究报道T2DM患者SF水平与其外周特别是下肢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21,22〕,而微小血管硬化和血供障碍也可导致周围神经损害,可能也是SF水平升高导致DPN发生和进展的机制之一。

1周昊玲,颜灿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7;19(1):81-3.

2何 威,杨 洁.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3):149.

3浦江畔,朱 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4):4887-91.

4何菊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78):48.

5杨秀颖,张 莉,陈 熙,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5):598-602.

6李 璐,王从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15(4):312-6.

7常文红,孙竹梅,赵彩杰,等.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管神经病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328-9.

8张朋俊,李晓天,杨 敏.铁蛋白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5;24(17):1975-9.

9陈 晨,邹善华.铁蛋白临床价值的研究进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5):438-41.

10张学杰,李 惠,杨雪梅,等.血清铁蛋白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109-10.

11魏剑芬,张文彦,王 颖,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铁蛋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8(3):183-7.

12魏剑芬,程 燕,吴乃君,等.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铁蛋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8(6):447-50.

13陈 琳.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诊断中血清铁蛋白水平检测的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54-5.

14王 晶,刘 哲.血清铁蛋白在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病人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2):2693-4.

15李佳芮,刘博伟,刘俊茹,等.血清铁蛋白对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糖代谢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8):688-90.

16李若男,郭昆全.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0):951-4.

17吕 锦,李 坤.血清铁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6;17(5):25-6.

18吴秀继,姚 敏,何启军,等.血清铁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16-8.

19李彩艳,林凤平,赵辛元,等.血清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4):354-6.

20魏剑芬,吴乃君,陈 冬,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35(18):2887-9.

21柴旭兵.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0):993-5.

22刘金玲,张俊刚.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铁蛋白、胰岛α细胞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9):820-5.

猜你喜欢
铁蛋白传导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铁饱和度对其耐热性、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神奇的骨传导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乳铁蛋白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