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经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8-05-11 07:58黄志聪梁少映刘月生罗海杰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肠套叠延时灌肠

黄志聪 梁少映 刘月生 罗海杰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肇庆 526000)

肠套叠为临床常见类型的疾病,近些年发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而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引起肠梗阻与肠坏死,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1]。本次择取112例肠套叠患儿展开研究,探讨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的效果与价值,希望能够为临床患儿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的112例肠套叠的病例资料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儿,而且在研究当中依据间隔时间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6例患儿,女患儿29例,男患儿27例;患儿年龄7个月~6岁,平均(3.46±0.26)岁;间隔时间1~24h。56例实验组患儿中男28例,女28例;年龄在8个月~6岁,平均为(3.49±0.24)岁;间隔时间≥24h。除间隔时间外,对照组基本资料与实验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具体方法为:数字胃肠机监控下检查患儿有无休克、腹膜炎等空气灌肠禁忌证,帮助不存在禁忌症的患儿应用灌肠治疗前肌肉注射0.5mg/kg盐酸哌替啶发挥镇静效果。18F的Foley导管在直肠中插入后,将气体注入气囊15ml完成球囊扩张,以免Foley导管或气体在肛门泄露。控制初始气体压力为8kPa,如有肠套叠症状套入肠管则会发现局部软组织密度影,在充气结肠远侧有突出显示,充气结肠的上端有明显的杯口征,将气压上调到13kPa,最高不可>15kPa。在复位过程中有阻碍时可应用间歇性注气法,同时对腹部包块按摩。在腹部团块全部消失后,可得知肠套叠复位成功,患儿在气体灌入≥3个回肠时能够维持良好的入睡状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如下指标:(1)总有效率:根据体征、症状评估患儿取得的疗效,显著改善为显效,有所改善为有效,未见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儿家属的满意情况,总分是100分,很满意≥95分,70分≤比较满意<95分,60分≤不满意<70分,很不满意<60分,满意度即比较满意、很满意与总例数的占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n(%)]

组别(n=56)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53.57(30/56)41.07(23/56)5.36(3/56)94.64(53/56)对照组32.14(18/56)39.28(22/56)28.58(16/56)71.42(40/56)χ2///9.1273P///0.0025

2.2 两组患儿治疗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肠套叠患儿相比,实验组56例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组间差异含有统计学价值,见表2。

3 讨论

肠套叠为常见小儿疾病,也是引起肠梗阻的重要原因,该病有80%以上的患儿年龄≤2岁。在回盲部有游离情况,肠蠕动异常,肠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腹痛、血便、呕吐与腹部肿块等[2]。临床诊断肠套叠患儿主要采取钡剂或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同时也需要可靠的治疗措施,以免出现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

表2 两组治疗满意度分析 [n(%)]

组别(n=56)很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治疗满意度实验组75.00(42/56)23.21(13/56)1.79(1/56)0.00(0/56)98.21(55/56)对照组53.57(30/56)17.85(10/56)23.21(13/56)5.36(3/56)71.42(40/56)χ2////13.5926P////0.0002

空气灌肠在医院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代替硫酸钡灌肠诊断成为更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有研究指出[3],空气灌肠与硫酸钡灌肠对比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吸收过量放射线剂量。灌肠时发现肠穿孔很容易将钡剂溢进腹膜腔产生危害,即使钡剂灌肠复位非常成功,结肠内钡剂引起结块与排便受阻的机率也很高。空气灌肠操作简单、价格低廉、X线透照时间短,同时也能够降低患儿对辐射剂量的吸收率,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肠穿孔,降低肠穿孔致死率。

若存在全身状况不佳、高热、休克与精神萎靡不振等空气灌肠复位禁忌症,则不能对患儿实施空气灌肠复位[4]。存在胃肠道穿孔、腹膜炎等症状的患儿不能实施空气灌肠复位。在传统单次充气复位中,复位成功率只有70%。医学科技的逐渐进步,使空气灌肠复位术在肠套叠治疗中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初次复位失败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需要在患儿生命体征稳定45~60min后再次复位,必须保证套入肠管完全复位。主要原因是初次空气灌肠复位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套叠肠管的痉挛症状,水肿也能消退,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可通过很低的压力完成复位,对空气灌肠成功率的提高极有帮助。有研究报道[5],再次复位能够提升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成功率,无休克、肠穿孔、腹膜炎等禁忌症的肠套叠患儿可在初次复位失败时实施延时空气灌肠治疗,也能够提高肠管复位空气灌肠治疗成功率。此外,在救治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以此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采取间隔时间1~24h的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8.21%、94.64%,采取间隔时间≥24h的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1.42%、71.42%,提示间隔时间1~24h为最佳方案。

由此表明,给予肠套叠患儿应用间隔时间1~24h的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满意度与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尹记辉.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6,11(32):151~152.

2 杨军,宋展.小儿急性肠套叠417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7(6):79~80.

3 孙中洋,徐金标.多种辅助方法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中的联合应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4(157):832~834.

4 龙雪峰,李强辉,陈小勋,等.小儿肠套叠364例临床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62):331~332.

5 周中成,刘海峰,费建国,等.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分析与探索.嘉兴学院学报,2013,6(39):127~129.

猜你喜欢
肠套叠延时灌肠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桑塔纳车发动机延时熄火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