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放疗计划融合在降低食管癌放疗患者肺脏损伤中的作用

2018-05-14 03:16林凤彬李福安林建辉李巧特江连发许亚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3期
关键词:食管癌比例病情

林凤彬 李福安 林建辉 李巧特 江连发 许亚英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福建泉州362400)

引 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食道癌症的患病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目前最为普遍的方法为化疗治疗,但是在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可能会出现肺部损伤,给病人的生理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病人的痛苦,我们进行了两次放疗的研究,通过该方法可以使病人的痛苦极大的减轻,为了更好的认识该放疗方法,我们展开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4月到2016年3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病人中随机选取70名进行实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双次组包括21名男病人和14名女病人,年龄分布于43到72之间,平均为(56.67±10.39)岁,其中26人病变长度在五厘米以内,9人病变长度大于五厘米。单次组包括20名男病人和15名女病人,年龄分布于44到71之间,平均为(56.59±10.41)岁,其中25人病变长度在五厘米以内,10人病变长度大于五厘米。两组病人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以及病情状况均呈现相似性,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 法

双次组进行两次放疗,首先对病人进行固定,使用工艺为热塑体膜,对病人进行扫描,实现病灶的定位,扫描厚度为5毫米,然后进行图像传递。在病人治疗的前五天实现化疗增敏,使用药物为500毫克的氟尿嘧啶与20毫克的顺铂。与此同时,对研究组病人进行两次放疗实施计划,进行一次定位,使用技术为CT,充分利用调强放疗,进行病灶的确定,首先将体积较大的肿瘤区域勾出,将其外扩五毫米的区域确定为计划靶区,然后以GTV为基准,将其上下两部分外扩25毫米,四周外放7毫米,实现CTV的确定,将CTV向外放开5毫米实现PTV的确定。第一次放疗在PTV区域进行DT50.0Gy的照射,一周照射5天,每天进行一次,每次实现20.Gy[1]。第二次放疗在PGTV区域进行DT10.0Gy的照射,一周照射5天,每天进行一次,每次实现20.Gy。在两次治疗结束后利用图像系统进行二者的有机组合分析,算出整个疗程中肿瘤以及正常器官所需要的照射剂量,然后实现计划评估,具体方法为:采取靶区包绕的形式进行两次放疗DVH图以及计划云图的评价分析,利用正常气管受到的照射量分别对两次照射的DVH图进行分析。以病人的病情状况对其照射进行随时调整,采用CT验证的方式进行放射位置验证,然后利用图像系统进行精度验证,在各部分医生完成评价工作后,分别进行签字确认,正式进行计划实施。首次治疗需要各部门医生共同配合使病人采取正确体位,同时需要使病人明确治疗需要注意的点,随后开始进行第一次治疗的实施,完成之后进行第二次治疗,治疗方法和第一次一样。

单次组进行单次放射治疗,使用CT技术进行一次病灶定位,充分应用调强放疗,进行病灶的确定,首先将体积较大的肿瘤区域勾出,将其外扩5毫米的区域确定为计划靶区,然后以GTV为基准,将其上下两部分外扩25毫米,四周外放7毫米,实现CTV的确定,将CTV向外放开5毫米实现PTV的确定。然后对病人的PTV区域进行DT60.0Gy的照射,一周照射5天,每天进行一次,每次实现20.Gy。然后进行评估作业,待计划确定后,采用CT验证的方式进行放射位置验证,然后利用图像系统进行精度验证,在各部分医生完成评价工作后,分别进行签字确认,正式进行计划实施。首次治疗需要各部门医生共同配合使病人采取正确体位,同时需要使病人明确治疗需要注意的点,然后进行放射治疗,治疗时间为六周[2]。

1.3 评价标准

对病人的肺炎情况进行分级[3],具体方法为:0级:病人没有出现任何肺炎症状。1级:病人产生轻微的咳嗽症状,同时在其用力的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2级:病人产生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咳嗽症状,必须进行麻醉性镇咳药物的服用,同时在其用力的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但是肺部没有出现阴影。3级:病人产生严重的咳嗽症状,麻醉性镇咳药物的服用也不能实现控制,同时会经常性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同时肺部出现致密性阴影,必须利用激素实现治疗。4级:病人的呼吸功能出现一定的欠缺,必须采取辅助手段进行通气治疗。5级:病人产生严重的肺炎,如果不采取治疗,将会随时出现生命危险。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工具为SPSS20.0。

2 结 果

2.1 并发症

对两组病人在化疗期间发生肺炎的情况进行对比,具体见下表1。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双次组35名病人中有29名没有发生肺炎,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为82.86%,有5名病人发生1级肺炎,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为14.29%,仅有1名病人发生2级肺炎,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为2.86%,没有人产生更高级别的肺炎症状;在单次组35名病人中有19名没有发生肺炎,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为54.29%,有11名病人发生1级肺炎,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为31.43%,有4名病人发生2级肺炎,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为11.43%,仅有1名病人发生3级肺炎,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为2.86%,没有人产生更高级别的肺炎症状。在3级以下的肺炎情况间存在明显差异,4级及5级之间差异不够明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表1 肺炎发生状况[n(%)]

2.2 局控情况

对两组人员半年内局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对比,具体见下表2。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治疗半年内,在双次组35名病人中有1个人出现了病情的反复,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仅为2.86%,有34名病人的病情较为稳定,没有发生病情反复,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为97.14%;在单次组35名病人中2个人出现了病情的反复,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仅为5.71%,有33名病人的病情较为稳定,没有发生病情反复,在整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为94.29%;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不够明显,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表2 局控情况比对表[n(%)]

3 讨论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通过两次放射治疗,病人发生肺炎的概率大大降低,其中发生1级肺炎的比例由31.43%降为14.29%,产生2级肺炎的比例由11.43%降至2.86%,产生3级肺炎的概率由2.86%降为0,同时其半年内局部控制的状况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也就是说,在病人的肺炎概率降低的同时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并没有出现任何的降低。所以,该方法具有极大的医疗价值,应该进行不断地推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V20是其中唯一一种会损伤病人肺部的因子,在该因子小于20%时,不会发生肺炎症状,在该因子含量处于20%到22%之间,存在产生1级肺炎的可能性,在该因子含量处于22%到30%之间,存在产生2级肺炎的可能性,当该因子含量大于32%时,存在产生3级肺炎的可能性。通过医学研究发现,极大一部分的病灶可以被50Gy的放射物质控制,在进行肿瘤治疗时具有一定的意义[4]。在本次治疗的过程中,仅仅进行一次定位,可以使病人治疗中的痛苦得到极大的减轻,同时也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还使医师工作量得到降低,极大的改善了病人的医疗环境,使其得到更好的治疗,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肿瘤治疗的进步,具有极大的发展意义,应该进一步开展推广作业。

4 结束语

食道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据统计,每年存在30多万人因为食道癌丧失生命。存在多种致病因子,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维生素的缺乏以及各种生物性病因,如果不能对其展开有效治疗,将会使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化学疗法以及放射疗法,在其中由以放射疗法最为常见。利用放射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病情,使其具有更多的治愈希望,但是在传统的单次放射疗法中,会产生一定概率的肺炎,对于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通过两次放疗的进行,可以使病人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同时,其产生肺炎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应该进一步实现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孟奇,赵庆书.两次放疗计划融合在降低食管癌放疗患者肺脏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6):553-555.

[2]甘春燕,李玉红,张新康.放化疗对高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2):4-6.

[3]祁英,胡廷朝,段云龙,等.食管癌术后调强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1):68-70.

[4]宋永浩,夏炎春,周诚忠,等.调强适形放疗致老年食管癌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224-226.

猜你喜欢
食管癌比例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人体比例知多少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