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的问题思考及模式构建

2018-05-14 09:38覃源
职教通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院校

摘 要:校内实训是职业院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前教育这一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来说,开展校内实训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实训中的教学过程、改变实训中的教学方式和落实实训中的教学评价等措施,并构建了一个突出“学”、“做”“评”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模式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课程建设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16B234)

作者简介:覃源,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与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3-0020-05

职业院校校内实训是整个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实训顺应了当前社会发展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尤其对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培养的方向主要是未来的幼儿园老师,因此,针对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而开展的校内实训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本身来说,好的实训模式能有效推动实训的开展,对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实训教学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内实训基地位于学校内部,由多个实训室组成,是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进行技能实践的场所。[1]学前教育校内实训室是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和教育教学实训的教室。校外实训基地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成立的,位于企业内部,用于在校学生进行技能实践的场所。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设在幼儿园里。

学前教育实训包括专业技能实训和教育教学实训。就目前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弹、唱、跳、说、画等“五项全能”,掌握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法”,等等。[2]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实训围绕“弹、唱、跳、说、画”五项技能开展钢琴实训教学、幼儿歌舞创编实训教学、儿童简笔画实训教学、手工实训教学,等等;教育教学实训围绕五大领域教学法开展实训教学。此外,还增加了一些奥尔夫音乐实训、蒙氏教学法实训、心理仿真实训、游戏指导实训等特色实训教学。目前在不少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院校,为配合这些教学创建了各种实训室,实训的硬件设施还是比较完备的。

不少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学前教育的职业要求,开展以“主体发展、学用结合”为核心理念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生在“做”中“学”、在“教”中“做”,教师在“做”中“教”、“教”中“学”,目的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并以学生“学用结合”为目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不可否认,从目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来看,的确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学习到能力提升的“做”的过程。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背离了这样的理念,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一)仍以“教”为先

在校内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虽然认识到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在前的理念仍影响很深。在“教”的过程中“学”,学之后再做,学生“做”出来的成果通常都是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不少教师认为,“教”在前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学生在“复制”了教师的“成果”并进行不断重复操练后再用到真实的幼儿教育教学中去是最有效的。在教师们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们普遍认为,实训就是“模仿”教师所做的,不关注思考和教育观察,不关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没有学会观察和思考的实训教学过程变成了模拟试做的过程,生搬硬套老师“教”出来的方式方法。一旦面对幼儿园各种真实情境,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学生往往手足无措,甚至有些抱怨,实训室里学的根本派不上用场。

(二)过度强调“做”

与“教”在前的过程相反,不少老师在实训教学中未“教”未“学”直接让学生尝试去“做”,认为在“做”中自然就学到了东西。这实际上是对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的一种曲解。由于教师没有提供相关辅助性学习材料促使学生在“做”之前进行有效的学习,造成学生在实训时要么不知道如何去做,要么就胡乱做或盲目去做。聪明一些的学生会自己去找一些学习材料在“做”之前进行自学,但效果甚微。强调“做”没错,但不能盲目地、没有根据地去做。未“学”之前的“做”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在幼儿园真实情境下的校外实训教学过程中。幼儿不是试验品,直接作用于他们身上的教育教学一定不是一个不具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准幼师们在幼儿身上不断“试误”的过程。生涩的教育教学活动可能会对幼儿造成身心上的伤害。

(三)实训中的“评价”缺失

一些职业院校认为,实训只是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一种补充,因此,不够重视,缺乏对实训的考核和评价。虽然各种实训室的硬件设施一直在利用着,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评价和考核,导致实训目的不明确,内容和形式随意,实训教学安排难以科学、客观地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教”和“评”在一起,才能促进“学”,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实训中“评价”的缺失,教学过于随意,这样的实训实际上就是做做样子。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校内实训的作用被弱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地锻炼和提升,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对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的一些调整和改变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都有线上课程或教学资源的数据库,学校、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实训。为解决校内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利用学校课程或教学资源数据库,对实训可以做三方面调整和改变。

(一)校内实训中教学过程的调整

实训中应把学生的“学”放在首要位置。在对我校实训课的观摩中发现,实训课堂普遍是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这和一般课堂教学一樣,仍然是老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听,听完了再做。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以被动为主,老师教的他们才学,学得很有限,而且听讲常常并不专注,无法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这样的课堂是比较低效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就要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学校的数据库资源,提供支持性材料,分配任务,安排学生课前在线上自主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获得对知识和技能的初步了解和感知。同时,教师通过线上检测等追踪各个学生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确定所“教”或“评”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以往的实训教学过程虽然看到学生“做”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情况下,从“教”到“学”最后到“做”这个过程的顺序是不变的,在“教”中“学”,“做”老师所“教”的这种教学过程,只关注到学习能力居于中上水平的学生,中等以下的往往被忽视了。在实训课时间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通常实训课结束后,半数以上的学生难以掌握实训的知识和技能,或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实训内容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当然也有老师为求省事直接让学生去做的情况。实现实训教学过程的翻转,就要把学生的“学”放在过程之始,放在“做”和“教”之前,通过学生“学”的情况确定实训课中“教”什么,如何“教”。而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开展单向、双向或多向的互动。

(二)校内实训中教学方法的改变

对校内实训而言,在对过程和形式进行调整的同时,也需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实现以“学”为首、学与做结合的过程,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直接讲授和示范的方式,在课前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则需要接受教师给定的任务,利用支持性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安排任务提供实训材料给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通过线上问题的回答或笔记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关键问题,在实训课上使用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实现学生对实训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内化。为了在课堂中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内化,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和形式。实际上校内实训中以促进学生“学”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形式可以更加多种多样。

(三)校内实训中教学评价的落实

学生学习行为的表现或状态是决定学生学习与发展效果的直接控制变量,教师的教导行为只有通过作用于学习行为,才能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质量或效果。[4]实训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在学习中还有哪些困难以及怎样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实训的每一步设计都依赖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因此,那些只关注最终的学习成绩或只强调选拔人才的终结性评价不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

实现实训教学评价的落实,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课前学习以后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及过程进行剖析和评价,教师也可通过对学生线上问题追踪或测试检测学生的知识理解度并进行评价;其次,在实训课堂中对教学和学习过程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最后,进行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实训教学评价的落实,体现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

三、突出“学”“做”“评”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模式构建

调整实训过程和方法,落实对教与学的评价,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往的专业实训通常采用的形式是:教师在实训课上教学生某种技能,学生在课后操练学到的技能,在下一次实训课中把操练好的技能完整呈现给教师看。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模式的建构,就要以学生的“学”为先,突出“做”和“评”,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法,推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把教、学和做有机联系在一起。突出“学”“做”“评”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模式如图1所示。

该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始,翻转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实训过程和教育教学实训过程,“学”—“做”—“教与评”—“再做”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训时间,在课堂上把知识、技能的获得和理解,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分析、评价、应用和创造等能力层面上来。而到“再做”环节时,学生就能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展示出来,为新一轮的“学”提供支持性材料。

(一)学:自主合作学习

学前教育实训课程通常配有课程资源库,资源库中的资源大多是教师收集、整理或制作供学生学习的支持性材料,包括大量课件、教案、图片、视频等。实训前教师需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提出学习建议,学生课下在线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对这些材料进行学习,按教师课前要求进行某项技能的操练或设计某一幼儿园教育教学片段的方案。教师通过线上问题及测试追踪学生学习情况。

比如,模仿操技能实训中,学生可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课前自主学习模仿操的基本动作,学习材料包括动作步骤图、分解动作讲解微视频等,可在学校网络资源库中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或问题可在线上反馈给老师。再如儿歌导入环节的教学实训,学生在资源库中查找与儿歌教学活动有关的活动方案、课件、幼儿园儿歌活动微视频等,并进行个人或小组学习,获得对儿歌导入环节教学的感知和初步理解。

(二)做:学习成果呈现

在实训课中,学生把在线上自主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进行练习或操练呈现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大家在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点评,促进学生对该知识或技能的深入理解。

比如,学生学了一些模仿操的基本动作后,可进行动作操练,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模仿操在实训课中展示给大家。再如,当学生对儿歌导入环节教学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后,尝试设计儿歌导入环节的教学方案,并在实训课中把这个方案进行演示,或者进行我们称之为针对儿歌导入环节的试讲,试讲过程供大家观摩和研讨。

(三)教与评:多方评价促进学习成果的改进

大家在讨论中提出建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的过程,“教”与“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教师整理并总结大家的意见,针对每个或每组学生尝试“做”出来的成果,给出自己的改進意见,或补充知识,完善学生在该学习内容上的知识或技能体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吸收有益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学习成果。

比如,学生展示了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形成的相对完整的一套模仿操后,大家讨论,针对不足老师再给与关键性的指导,学生根据意见对动作或每一节操的顺序进行调整。再如,对学生儿歌导入环节的试讲进行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教师针对学生书面的儿歌导入方案和试讲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方案,完善教学过程。

(四)再做:改进后学习成果的呈现

学生根据老师和其他同学在实训课上提出的有益意见改进自己原有的学习成果,通过知识或技能的再学习和操练,在下一次实训课上把自己改进后或完善后的学习成果呈现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如果有必要,可能还要进行讨论和改进,直到获得满意的效果。学生完善后的学习成果可生成新的支持性材料,辅助新一轮学习。

比如,学生对原有模仿操进行改进,操练成型,可以在校外实训中教幼儿园的小朋友做。这时候的模仿操已不是原有学习材料的复制品,学生通常在知识和技能内化的同时,赋予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学生可以把学到的基本动作进行分解组合,或创编出新的动作,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模仿操。这是知识和技能内化后学生能力的体现。

总之,校内实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为改变实训中学生“学”而不思,盲目去“做”,以及教师随意教学等现状,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学”“做”“评”一体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校内实训得以系统、有效地进行,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丽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基地利益博弈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13.

[2] 王喜海.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2(1):57-61.

[3] 丁玉. 学前教育专业“试讲”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 西藏教育,2016(12):34-38.

[4] 陈佑清,陶涛. “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J]. 课程.教材.教法,2016(1):45-52.

Abstract: On-campus practical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on-campus practical train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on-campus practical training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such as adjust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chang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training, as well as constructs an on-campus practical training mode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at emphasizes "learning", "doing"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on-campus practical training;pre-school education;training model

[責任编辑 张栋梁]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