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购受骗案例分析

2018-05-14 14:21
中国防伪报道 2018年3期
关键词:受害人网购银行卡

大一学生小同在网上购物后,收到QQ消息的加好友提示,便同意将其加为好友。对方自称是店家,声称货物有瑕疵,需核实信息以便退款,小同不假思索地配合“店家”。首先收到“验证是否为本人操作”的验证码(其本质是淘宝账号的修改密码验证码),得到验证码后的“店家”首先修改了小同的账号密码(导致小同不能登录淘宝账号),同时掌握了其用户信息,并通过所得到的信息,取得小同的信任;然后小同在“店家”的循循引诱下输入了银行账号,并在支付宝的备注里输入了银行密码,当“店家”询问其卡上余额时,小同微有纳闷,但仍未怀疑;当收到银行的验证信息“尾号为xx的卡将支出xx元”时,小同略有迟疑,在反问对方未成功和压力式“逼问”下,小同一烦躁便将验证码脱口而出。最后,小同银行卡被扣除800元,仅剩20多块零头。

同月,该校另外一名大一学生在网上购物后,也被不法分子利用类似的手段骗走900多元。除了这两名同学外,同期其他学员的大一新生中也有部分同学成为网络诈骗的受骗者。

大学生为何容易成为网购诈骗对象

网购作为新型的购物方式,以独特的购物理念和便捷的特点而颇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然而不法分子却利用网购这一平台,发布大量的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大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鉴别能力有限和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把握得不够完整,往往成为网络中的受害者。

本案中小同网络受骗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代大学生当中:虚幻的网络爱情,网站发布的虚假“中奖”消息,高薪的网上招聘兼职信息……无不昭示着大学生是网络“杀手”的主要攻击对象。看似偶然的网络上当受骗事件,背后也蕴藏了一些大学生网络受骗的共同原因。

网络诈骗多发 监管难度大

在当今社会的宏观背景下,网络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系统已经成为网络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为网络交易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自身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不自觉地充当了“钓鱼”的工具,至今仍未有一个有效的机制能够防范和处置网络诈骗。对不法分子而言,网络诈骗的成本低,有关部门监管的难度较大,其体制仍待健全,虽然一些网络购物平台提供了消费者申诉维权平台,但目前并未有一个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举报平台。受骗以后,大多数网友选择忍气吞声,并未进行举报,致使诈骗行为日益猖獗。

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低

大学生事物鉴别力有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和社会经验不足是成为不法分子主要“攻击”对象的根本原因。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便会通过这些新媒体工具,进行欺诈等行为。

本案中小同当收到陌生人请求添加好友的提示后,他并未认真对对方的身份进行认证和核实,便将其加为好友,这是防范意识差与轻信他人的表现,交谈过程中将个人账户的验证码、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让骗子有机可趁。不仅在网络交友中,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因轻信他人而被骗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缺乏网购常识及防骗知识

缺乏对新型诈骗技术的了解。假冒客服实施诈骗的手段属于网购诈骗案件中比较典型的,电视新闻都对此有过诸多报道,大学生尤其是出入大学的新生有必要对此适当关注,以防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另外,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网购常识。根据网上购物的交易规则,退款时并不需要输入确认为本人操作的验证码,同时,在交易成功以后,正常的交易也不会再次输入支付宝密码,需要多次输入银行卡或支付宝密码的情形一般都为钓鱼网站。

本案例中,小同的对自我信息的保护意识和防骗的警惕性较低。在收到货物有瑕疵的信息时,因首先通过平台进行核对;在出现不能登录账号时,他未能及时核实出现的问题并与之前的输入验证码操作相联系;同时,没谨记在输入銀行卡和支付宝密码前要注意交易环境和交易网站,对基础设施状况及交易安全可靠性进行检查;当“店家”询问余额时,小同虽有疑问,但没有及时停止行为和向身边同学请教解决办法,这进一步使事情的发展恶化。同时,做事冲动、情绪化直接促使了事件的发生。在收到银行的验证信息“尾号为xx的卡将支出xx元”时,小同能反问店家,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这件事可能含有欺骗成分,若此时悬崖勒马,将避免个人财务损失,但其却因一时的烦躁而将验证码脱口而出,最终为自己的疏忽与轻信付出了代价。

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些受害者因为受骗金额小便对受骗的事情置之不理了,就当自认倒霉,而这种怕麻烦的心理也助长了诈骗者继续实施犯罪的气焰。网购被骗后,小同应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根据《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任违法者逍遥法外。

网购诈骗常见类型及防范措施

打着“感恩回馈”的幌子诈骗

打着“感恩回馈”的诈骗手法诈骗分子主要假冒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络商城的身份利用伪基站给手机用户发送中奖诈骗短信。部分诈骗分子为打消受害人疑虑,还会注明“活动已通过公证处公证,获奖用户放心领取”。最后,诈骗分子利用发送的伪链接就会盗取用户的信息及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存款被骗走。

凡是发送信息打上“感恩”“创业”“公正”等时髦词语的一定提高警惕,谨慎对待;凡是称获得高额奖金、高档奖品,诱惑当事人主动与其联系的,查明信息来源,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通过短信发送的来路不明的网站链接一律不要点击。

冒充网购客服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网络购物消费者的具体购物信息,冒充天猫、京东、淘宝等客服人员和银行客服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准确说出受害人购买的商品信息,使得诈骗更具有迷惑性。同时,诈骗分子以网购平台系统升级导致网购订单丢失、网购商品缺货无法安排交易、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召回,要退钱给受害人,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或以手机短信、微信、QQ等形式给受害人发送退款链接或二维码,通过钓鱼链接或二维码,获得受害人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网银登录密码、手机验证码,盗取受害人银行卡资金,之后声称客服操作失误,误将受害人加为会员,能享受购物折扣,但每月需扣一定费用,诱导受害人提出解除会员的要求,到ATM机进行操作,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淘宝、京东等网购客服给顾客打电话通常不使用400电话,凡电话前加有“400”“0400”“00”“+”“+86”等数字或符号的,通常是诈骗电话;凡陌生人发送的手机链接和二维码,一律不点击、不扫描;网购商品要使用比较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以确保资金安全,不要通过微信、QQ直接汇款,一旦出现问题,钱款难以追回;淘宝购物不存在购物单丢失、订单有问题等情况,遇到此类情形,请直接与购买的商家沟通确认。

低价购物诈骗

低价购物诈骗主要是打着罚没处理、内部价等信息低价出售商品的诱惑力。诈骗分子通过群发手机短信、网上发帖、媒体刊登信息、建立钓鱼网站等形式,打低价销售“广告”,留下联系方式。待受害人与骗子联系,对方会先给一个银行账号,让付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然后利用“先付款后验货”的交易程序给受害人寄来与实际价格严重不符的物品或者干脆彻底消失。

购买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要留心,不是假货就是诈骗,尽量选择大的购物电商进行商品交易;对于在手机短信、社交网站上发布的购物信息,要谨慎选择,特别要留意提供的网址链接,核对是否为合法备案网站,谨防钓鱼网站;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绝对不要给对方汇所谓的预付款、保障金等费用。

冒充买家更改收货地址

骗子在网上物色特定的淘宝卖家,假意联系购买。随后,将该物品的淘宝链接在某些交易论坛上发布,引诱第三人在淘宝中拍下物品并付款。之后,再与卖家联系,称已付款并要求修改收货地址,最终物品被寄到新的收货地址那里,达到诈骗贵重货物的目的。

遇到买家变更收件地址,一定要特别留意,再三确认,最好致电买家本人求证;尽量通过淘宝旺旺聊天软件与买家取得联系,不要轻易相信淘宝网之外的聊天交易,并留下证据;作为买家,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账号等信息。

提高学生网络防骗意识

学校层面

可利用入学教育等机会系统讲解安全和防诈骗知识,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加强学生个体防范教育,尽量消除安全隐患。也可以请一些有处理网络诈骗事件相关经验的警察通过生动的案例现身说法,开展防范技能的专门教育,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

经常走访学生,密切关注同学们的近期状况。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与家长进行学生的成长沟通,齐心协力,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可通过形势教育课等机会加强对网络防骗知识的普及。

充分利用新型媒体进行宣传:建立相关QQ群,微信群,飞信群,安排特定的人,收集并分享一些新型的骗诈手段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家长层面

家长应积极关注子女的成长,经常了解其生理和心理状况,朋友圈等,以了解其消费需求。

对孩子的需求应适度的给予满足,当孩子有较大的金额支出时,应问清其真正用途,同时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判断这当中是否存在孩子被诈骗等现象。

即使子女不幸被骗,也不应过多责备孩子,而应配合学校和身边同学及时沟通,给予指导和积极乐观的鼓励,必要时可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

学生层面

平时常看有关报道和书籍,积累网购经验,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鉴别意识。

不轻信不明网站,不随意在网上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和支付宝帐号、密码等。

当自己的财产不幸遭到入侵时,应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尽量减少损失。

遇事及时同父母、老师、同学商量,避免自身的判断失误。

掌握一些应对网络骗局的常用方法,如:域名对比法、尝试输入法、网购的个人信息避免过于详细、被骗后立即冻结淘宝和银行卡账户等。

面对当今的信息时代,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防骗教育刻不容缓,这需要作为学生工作者的我们充分利用身边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斷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模式,通过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防微杜渐,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受害人网购银行卡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寒假作业
谁划走了银行卡里的款
得病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网购试衣“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