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特色“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8-05-14 10:01袁瑞顾留碗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袁瑞 顾留碗

摘 要:“工程制图”是工科类学生的必修课,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常常与其他土建专业一起进行,导致该课程不能更好地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给排水专业特色入手,提出了给排水特色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给排水专业;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袁瑞,安徽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城镇给水排水技术;顾留碗,安徽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DEM”数字地形分析。(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7-0046-02

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这一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工程制图”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相应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期核心课程诸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工程”“泵与泵站”等课程奠定基础。“工程制图”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讲授绘制和阅读工程样图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绘制工程样图的技能。目前对于工程制图类的教学改革研究显得尤为热烈[1][2],但具有給排水专业特色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则相对较少[3]。而且在大多数高校中,给排水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往往是和其他土建类专业一同开设,导致给排水特色不明显,没有精准性和针对性。本文旨在研究如何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具有给排水特色的工程制图教学。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学时分配不合理。众所周知,“工程制图”分为三个板块:画法几何、制图基础和专业图纸。画法几何,主要研究的是在二维平面中表达三维图形的方法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方法,讨论空间形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工程制图的主要理论基础。在笔者所任职的学校,“工程制图”学时为36个学时,而画法几何所占学时为22学时,以介绍、贯彻国家有关制图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制图基础所占学时为4个学时,留给专业图纸的学时仅为10学时,学生根本无法透彻地了解给水排水专业的专业图纸,把所教授的重点放在了点、线、面的投影原理上,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基于画法几何所萌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在学习掌握了画法几何的相关知识后,还没来得及应用到专业图纸上,课程就已经结束了;而后期再学习到相关课程类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工程”时,为时已晚。

2.课程考核不科学。针对上述的学时分配,在进行课程考核的时候,也偏向于考核画法几何的相关知识,以点、线、面的投影法则为重点,辅之以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而在试卷中对于专业图纸的考核少之又少。另外,考核形式也仅限于考试试卷,而缺少考核学生阅读和绘制专业图纸的能力。也正是由于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所偏向,不再重视给排水专业相关的专业图纸,而只着眼于如何通过考核。

3.课程结合不紧密。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和“泵与泵站工程”是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然而这些课程所教授的重点不是如何阅读和绘制建筑给水图、城市排水管网图和排涝泵站等专业图纸,而是如何去进行设计和计算,因此,这一重任落在教授专业图纸的“工程制图”这门课程中。在笔者所任职的学校,“工程制图”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等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经过长时间的磨损,以及本身对给排水专业图纸教授的不完全,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时候压力很大。随之而来的相关课程设计,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更是一种“煎熬”。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能在学习完课程后具备相应的识图和制图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抓住课程目标,合理分配教学重点。(1)精炼画法几何课程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实现课程大纲分配的教学任务。目前工程制图课程中,画法几何占据了很大的教学篇幅,而给排水专业图纸内容无法展开,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专业制图能力薄弱,无法适应其他课程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工程制图”课程的教授学时,扩大总学时,将增加的学时添加到“专业图纸”这一教学板块上。另一方面,如若无法扩大总学时,那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工程制图三块核心内容的教学成为一个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精炼画法几何的内容,适当加快教学速度,积极开展课外辅导,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理解组合体的投影法则,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具备相应的绘图基础。接着,投入更多的学时到专业图纸的教学中,以身边可见的给排水构筑物为例,使得教学更加具体化和立体化。

(2)突出给排水特色的工程制图教学内容,实现工程制图和给排水专业的有机结合。学生具备画法几何知识的和绘图基础,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专业图纸的认识和制备上面。建议利用16个课时以上的时间教授专业图纸,其中包括建筑给排水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管道上的构配件详图,给排水管网平面图、管道纵断面图,泵站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另外,可以增加实践的次数,要求学生抄绘专业图纸,通过增加给排水专业的图纸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对于专业图纸的识图和制图能力。

2.优化考核机制,从重理论到理论与实践并重。(1)考核应更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工程制图具有知识面广的特性,而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教学赋予到日常所见所闻中,考核更应该从学生的主动性入手,从身边入手,从日常生活入手,过程考核比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工程制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而创新又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如对制图软件的创新,对建筑给排水结构的创新,对表达方法的创新,等等。考核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达同一个结构,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现有的问题等等。

(2)考核要为课程目标服务,突出给排水专业特色。要明确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工程制图是为给排水专业服务的,它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对于工程制图的考核也应该突出给排水特色,在考核中增加给排水专业图纸的比例,比如入户水表节点,减压阀门,管道穿墙套管等的识图,系统图,给排水平面图的绘制等,做到学以致用。而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学时的分配不均衡导致学生无法对给排水专业的工程制图有更深的理解,或者仅仅停留在很浅显的阶段,这样就无法突出给排水专业的特色。

3.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多课程结合。(1)合理安排課程顺序,避免顾此失彼。“工程制图”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和泵与泵站等专业性课程大多数安排在第五学期,两者间隔时间较长。专业课程后紧跟的课程设计,就需要考查到学生的绘制专业图纸的能力,学生此时绘图基础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此建议将“工程制图”安排在第三学期,缩短与专业课程的时间差,或者在第四学期小学期开展专业制图训练,把专业识图和制图的内容作为实践环节,单独开设,提高学生的识图制图能力,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各课程融会贯通。给排水专业教师应该对与“工程制图”有关的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穿插专业图纸的设计等知识,只有如此,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更加全面立体,而不是孤立的各个课程。要突出给排水特色,就必须要把专业课程与工程制图相结合,赋予工程制图以专业知识点,比如讲授建筑给排水平面布置图时,可以适当添加管道布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等内容;讲授到泵站剖面图时,可以适当添加泵站的用途和分类等内容。不仅如此,后期开设专业课程,介绍到某些专业图纸时,也可以再回顾工程制图的内容,类似于图框的设置、图线字体的要求等工程制图标准。只有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生才能真正地将工程制图作为日常运用的工具,才能凸显给排水特色,才能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此外,要想“工程制图”与其他给排水专业课程融会贯通,需要教师有很强的专业背景,这也要求教师及时补充相应的专业知识,做到时时刻刻的自我提升。

综上所述,开展具有给排水特色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优化课时分配、改革课程考核、注重课程结合,为给排水专业学生发展和课程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这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蓝晓民,王盛智.“工程制图”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探讨[J].图学学报,2013,34(1):120-121.

[2] 李勇,范修文,张宏.“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研究进展[J].新疆农机化,2014,(6):37-48.

[3] 朱洪涛,封莉,李敏,等.基于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给水排水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1):63-65.

责任编辑 陈 莉

猜你喜欢
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关于电气类工程制图的教学改革探讨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探讨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制图课程中课堂教学和考核改革的尝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