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大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2018-05-14 10:01高玉芳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言能力

摘 要:语言交流是社会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主要的交流方式。语言交流的方式、方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交流沟通的结果,大学生需要具备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在进入社会之后和各类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而大学语文课堂就是对学生语言交流技能进行培养的场所,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言交流技巧,对于学生走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46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以及与学生访谈、课堂抽测等方法,对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目前语言交流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言交流;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高玉芳,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4-0081-02

社会属性是人的最基本属性,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人与人之间只有掌握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才能有效地降低沟通时间和沟通成本,使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达。大学生群体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人才,同样也要掌握语言交流的能力,但当下大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大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现状分析

语言交流能力主要指人际沟通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在发音、吐字、措辞以及表达逻辑等几个方面。笔者在给学生上第一次课时,让每个学生在讲台上做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发现他们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

1.发音不标准。在时长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中,学生普遍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根据统计,46位学生中发音比较标准的仅占到30%,7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方言口音重、声调错误以及平舌音、卷舌音混淆的情况。例如,有位学生在自我介绍时将“给予便宜biàn yí”读错为“biàn yì”,还有一位学生方言口音比较重,并且语速比较快,很难听清楚他的话。通过观察分析,发音不标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说话阶段没有得到正确的普通话发音练习,导致出现各种发音问题,尤其是方言较重的学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纠正起来比较困难。

2.吐字不清晰、不连贯。有些学生在自我介绍时存在吐字不清晰的问题,还会有口吃的现象出现。经统计,约有31位学生将自我介绍的内容完整地表述下来,有15位学生存在偶尔的吐字不清晰、说话吃字以及结巴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精神状态观察,可以发现学生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心态比较紧张,临场发挥的能力较弱。如一位学生因为紧张,在介绍自己的爱好时,将“打羽毛球”说成“打羽毛”;还有一名学生提前进行了准备,但临时忘词,就有了结巴的情况。

3.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措辞不当。很多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措辞使用不当。经统计,46位同学中仅有21位同学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做到内容、情绪、表达的正常发挥,其他25位学生都存在表述不清楚、措辞不当、发言空洞无内容以及语言情绪不够到位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同时存在以上几种问题,一些学生尤其喜欢用口头禅和网络用语,不考虑语境上的严谨性。通过观察,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容易紧张,不知道怎么说;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缺乏相應的训练,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还有就是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表达。

4.语言逻辑、顺序混乱。在发言中,学生时有语言逻辑顺序混乱的问题。如一位学生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在开头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打羽毛球,然后在发言的末尾又重复了一次。还有一名学生自我介绍时非常混乱,第一时间没有介绍自己的名字。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观察,笔者发现,这些学生以前没有接受过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不善于表现自己,一旦走上讲台就会紧张慌乱、不知所措。还有一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现,也会表现出上述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途径探索

大学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文字交流能力,包括学生的发音、语言组织、语言逻辑以及措辞、情绪等。教师通过设计专门的课堂教学策略,能使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有明显提升。对此,笔者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探索:

【案例1】提升学生发音准确率。

背景:学生的发音不够准确,普通话中方言音较重,音调错误。

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对汉语的语系、语族以及方言系统进行大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各地不同方言口音的由来,以及与普通话的发音区别,通过具体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语言系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形成普通话的氛围,要求每个学生都用标准普通话交流和回答问题,并按照表现进行积分奖励和惩罚,计入课堂成绩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努力纠正发音。

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发音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平舌卷舌音混淆的情况已经消失,仍然具有方言口音和音调错误的学生已经从开学时的29人降至9人。

【案例2】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及语言情绪。

背景:有一半多的学生在语言组织、措辞使用以及语言情绪方面存在问题。

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首先将一些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专业的汉语理论知识进行重点介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一些词汇、语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其次,在每节语文课上请5位学生分享一篇文章,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通过朗诵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语言情绪;此外,要求朗诵的学生在朗诵之后对自己文章中的典故和事件进行一个简短的介绍和总结,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增加知识储备,使学生在和他人交流时有内容可说。教师在课堂上则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信心。

效果:经过一个学期潜移默化的学习与训练,学生的语感提升非常快,在语言情绪方面基本上都学会了利用环境调动情绪的变化,学生的知识面也有了明显的拓展,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也不再空洞,仅有几个性格内向的学生还需要继续锻炼学习。

【案例3】提升语言逻辑能力。

背景:一些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较弱,在交流时表达内容上下文不连贯、没有逻辑和章法。

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将学生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选出主辩手、一辩、二辩等,由老师给出辩题,两个小组成员在课下广泛搜集资料,学期末在语文课堂上组织现场辩论,表现优秀的学生由老师发放一些奖励并计入课堂成绩。

效果:学生利用辩论赛的机会,锻炼了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逻辑、设计发言思路的能力,而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在台下作为观众也能够收获很多。一个学期后,几位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逻辑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发言有条理,效果非常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多年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语言交流技能培养有非常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发音纠正、语言组织能力、讲话内容、语言情绪以及语言的逻辑方面的提升。在教学中,采用普及语言基础理论、建立语言学习氛围、激励学生朗读、举办辩论赛等一些方法,对于纠正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的问题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 常瑜.关于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7):135-136.

[2] 苏静,刘洪仁.浅析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危机及应对[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31(9):17-20.

[3] 黄春慧.基于语言表达本位观的大学语文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言能力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关于高校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及课程建设的思考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