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方法及经济效益研究

2018-05-14 08:55陆志斌
财讯 2018年26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管理策略建筑施工

陆志斌

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问题愈发明显,为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各企业应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通过管理策略的实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

管理方法 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概述

(1)建筑企业的概念

建筑企业是指依法从事房屋建筑施工、公路、桥梁、隧道以及装饰等建设活动,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建筑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实体。建筑企业一般可以按企业制度、资产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及资质条件的不同进行分类。按企业制度可将建筑企业分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按资产所有制形式可将建筑企业分为国有企业、个体企业以及合资企业。按规模不同可将建筑企业分为大型、中型以及小型建筑企业。按资质不同可将建筑企业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2)建筑企业管理的特点

建筑企业所从事生产任务的独特性决定其在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管理环境多变、组织人员的变动性、计价方式的复杂性以及承包方式的竞争性等特点,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管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的正产生产经营。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策略

(1)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策略

1.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其直接关系着生产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企业应采取科学的方法识别安全管理风险,找出安全管理控制点,编制相应原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整改,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

2.建立现代化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标准化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通过对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劳务管理、合同履约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规定,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履约能力,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保障企业盈利的关键,企业应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权责范围,加强会计监督,提升会计人员素质,积极盘活企业资产,使企业保持良性循环。

4.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体系

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体系是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预测分析,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预定的效益目标。

(2)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过程管理策略

1.建立现代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管理人员应通过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及健全组织机构等方式降低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2.建立现代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应建立现代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现代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做好工程投标、中标后项目目标成本确定、施工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索赔、成本的控制与分析以及工程造价资料整理工作。

3.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创新系统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企业应仔细分析市场态势,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方针策略,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创新系统,保证企业的管理工作符合时代要求。在进行管理创新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首先应扩大经营范围,推进经营方式创新。其次改革管理体制,推进制度创新。再次强化过程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最后强化培训教育,推进科技创新。

4.建立现代化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关键,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建筑企业应建立现代化的合同管理体系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在进行现代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合同管理体系以及合同当事人的资信状况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证现代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

(3)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策略

1.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环境方针、指标制定的合理性、界定的明确性,做到量值有据,加强各类环境监测仪器的配置,实现各类既定环境指标。

2.建立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

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提高企業的经营效益,在进行现代化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作好以下基本工作:

第一,改变机制、完善制度。

第二,提高人员素质,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第三,加大机械设备投入力度。

第四,以内部租赁为依托,努力开拓外部租赁市场。

第五,作好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3.建立现代化的技术管理体系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材料越来越多应用与工程建设当中,这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企业应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技术管理体系,提高技术管理工作水平,进而满足技术管理工作的需求。在现代化的技术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加强人才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

第二,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第三,提高各类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编制水平,使其能够指导工程施工生产。

第四,做好资料的移交和归档,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

(4)建立现代化的现场管理体系

施工现场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部分,企业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中应坚持经济效益、科学管理及规范化原则,通过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管理组织以及优化现场管理方面科学合理的建立符合工程实际需求的现场管理体系。

(5)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

1.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一般由项目投标决策、实施控制、经营策划以及成果评价等环节构成。通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建立過程中应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投标决绝、科学的进行施工控制、认真做好经营策划以及加强经营成果评价管理工作。

2.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建筑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培养工作,建立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思维上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规划上制订人力资源战略,从机制上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3.建立现代化的索赔管理体系

为适应建筑市场竞争的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采取超低利润投标的方式进行投标工作的开展,为减少建筑施工企业履约风险,维持企业盈利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索赔管理体系,合理降低项目风险水平,获取最大的补偿。在进行索赔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成立索赔管理机构,明确各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索赔意识。其次,在索赔工作进行过程中应及时收集索赔证据,发现索赔机会,注意索赔时限。最后,应建立索赔工作奖惩考核制度,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4.建立现代化的投标竞争策略体系

为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获胜,获得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投标报价及投标策略的选择,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企业应弄清建设设计意图,充分掌握招标文件,准确计算工程量,在工程量计算完成后应进行商务标、技术标的编制工作,在商务标编制时应合理进行组价、报价,采取全方位考虑、多方案报价的策略。在进行技术标编制时应根据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的要求,制度符合工程施工的方案、技术以及施工机械等,以满足工程施工生产的需求。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企业及建筑企业管理的概念,为后文的叙述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策略、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过程管理策略、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策略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四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策略的研究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沙献玉,王岚生企业全方位竞争策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6-73

[2]孟晓苏现代企业制度实务全书。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306-311

[3]王文章,林友孚,郭礼江现代企业管理概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7-33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管理策略建筑施工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浅论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