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贫困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18-05-14 12:19牛奔张杰郝娜陈馨蕊杨艺涵
山西农经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地考察专业特色改进建议

牛奔 张杰 郝娜 陈馨蕊 杨艺涵

摘 要:本研究以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南关乡的六个村庄为调研对象,运用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观察访谈、数据分析和文献参考结合起来的综合集成研究法对其进行调研。对六个村庄进行产业调整的部分提供技术指导,对农户与村干部,从土地资源、收支结构,需要的扶贫政策和支持等方面进行调研。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贫困现状,更加准确地找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点,结合专业特色实施助力调研贫困村产业脱贫举措,并对当前贫困村现状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为帮助环首都周边贫困县快速发展,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精准扶贫;产业调整;实地考察;专业特色;改进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02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A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之际,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强调,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 精准扶贫下贫困村现状调查

1.1 调研地点选择说明

实践团队选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作为调研地,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该县了解环首都地区贫困县发展情况在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的意义。丰宁满族自治县作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县,13个环首都经济圈县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全县总面积8 765km2,为河北省面积第二大县。全县有73个贫困村。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影响,传统模式下的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生态建设和群众脱贫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欠发达、群众生活水平低、总体上还十分贫困。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新世纪扶贫重点县,正在争列国家新一轮扶贫范围。是国家发改委、民建中央、省发改委的帮扶单位。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的南关乡中的两间房村、横河村、独立营村、南关村,北黄土梁村以及云雾山村。农户规模均在150户以上,在此基础上调研数据具有代表性,我们认为可以从随机选取六个村庄的情况基本了解在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下环首都贫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并对其各自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2 调研方法

主要调研方法为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小组座谈,关键人物访谈,文献查询。

1.3 调研主要内容

对于调研村实践团主要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实践团的专业教师与学生实地考察各村庄积极进行产业调整的部分,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建立长期帮扶关系。

对于选取的村庄主要调研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主要了解该村的贫困状况、所有贫困户的名单、人口、劳动力流动及资源、扶贫项目的受益户、需要的扶贫政策和支持、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职责和分工。

对于该调研村的农户选择主要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资产、土地资源、收支结构、贫困问题和原因,获得扶贫的支持情况、脱贫需求的自我评估。

农户调研分为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小组访谈考虑性别因素。问卷调查将以结构性问题为主。实践团调研共完成六个村的村级问卷、农户问卷将近2 000张,共计近25 000道题。调研总时长10天。

2 南关乡发展现状分析

2.1 贫困农户家庭获得补贴情况

图1反映了六个村村民享受政府补贴的情况。由图1可知,享有补贴的户数在各村占比40%至60%之间,综合来看大约有半数的村民或多或少享有补贴,可见政府补贴的覆盖率是不低的,可见政府对各村的扶持力度不小。

2.2 贫困村收入情况

随机抽样调研时,实践团统计了参与调查的60岁以上老人所占参与调查人数的比例,基本可以反应留村老人所占留村人口的比例。除两间房村占36%以外,其余五村均在50%以上,甚至云雾山村接近70%,因为村中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失,是限制当地经济发展脱离贫困的原因之一。

由图4、5可以看到除独立营村非贫困户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其余五村均为贫困户种植收入占比高。各村种植业收入相差无几,几乎都在3 000元左右,说明农民们赖以生存的种植业利润低,种植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却不能得到满意的收入。除云雾山村贫困户从事种植业获得较高利润之外,其余均较低,反而是从事其他劳动的,种植收入占比低的农户收入较高,说明目前几村大部分生活质量的原因并非从事种植业,不已看家本领吃饭,农村的种植业发展有待改革提升。

2.3 贫困村支出情况

其中礼金支出

农村居民由于居住地相对固定,存在长期固定的地缘和人缘关系,每一家都免不了有礼金支出。由图8可知有70%人家礼金支出占总支出20%以上,三分之一礼金支出占总支出的40%以上,甚至黄土梁村贫困户的礼金支出占总支出金额比例超出60% ,在本就不富裕的农户家中,他们却要承担如此之多的礼金支出,导致他们贫上加贫。可见,在农村文化中,无论一个家庭的經济状况如何,礼金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3 调研发现各村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实践团在调研中,除与村委沟通以了解各村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思想教育等基本情况以外,着重调研了与农业关系更为密切、实践团最便于提供帮助的农业生产情况。在两方面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村民缺乏种植技术与经验,村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生产出的农产品没有良好销路,村民一时难以接受产业调整扶贫思路。

3.1 缺乏种植技术与经验问题

在实践团参观各村大棚时发现调研地存在严重的缺乏种植技术问题。

番茄种植技术问题:两间房村、横河村、独立营村三村均在大棚种植番茄,且存在诸多问题。

3.1.1 病毒害问题。两间房村和横河村种植番茄都存在病毒导致的病害,个别棚中大面积感染却无法根治,只能将患病植株整颗拔下,隔离处理。

3.1.2 温度保持与流通空气的协调问题。实践团在调研中发现,番茄大棚通风结构存在问题,此村大棚为通腰风,不利于棚内空气流通,在炎热的夏季此结构也不适于散热;建议改为顶风,方便散热与空气的流通。然而,农民每天一直在通风,导致棚内温度过低。为此,实践团提出建议:①当上午棚内温度高于30度时再通风,若棚内温度了一直处于30度以下,则在中午短时通风半小时以补充二氧化碳;②下午当棚内温度低于20度时,立即关闭风口,保证棚内夜间温度不低于15度;

3.1.3 株距行距问题。在横河村,实践团成员指导示范了如何调整安排株距行距,在合理种植、提高大棚收益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3.1.4 大棚内菜地垄向问题。独立营村某茄农为规避地势北高南低,不易灌溉的问题,便将大棚内番茄每垄种植为南北走向,导致没有人行道,不方便工人作业,增加了人工成本,实则应平整地形,东西垄向以方便作业。

3.1.5 番茄种植时间问题。在独立营村,实践团成员根据独立营村霜期来临早的实际情况,建议本茬口塑料大棚大果番茄留3穗果,當第3穗花出现后,去除植株生长点,确保3穗果的收成。在南关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实践团经考察后建议:定植早的大果型的番茄,保留4穗果后打尖(去除生长点),定植晚的大果型番茄保留2-3穗果后打尖;7月17日定植的塑料大棚番茄,虽然茬口太晚了,还是建议保留苗子,留2穗果。

3.1.6 缺乏基本常识、技术支持。当地菜农连侧枝和叶片也分不清,对种植技术技巧更是一无所知。实践团教授当地农庄如何辨别番茄叶片与侧枝,如何打侧枝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会建立长期帮助,不定期向其传达技术技巧,解答疑惑。

3.2 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思想状况等

通过实践团与该村村委会交流,发现该村水资源十分匮乏,农民靠天吃饭,“有土没水”严重限制了种植业的发展。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滞后的灌排设施建设更显严重。多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的问题始终积弊难除。实践团提出要广辟水源、力争能浇尽浇。建立蓄水池,采取滴灌等方式来合理利用水资源。

两间房村干部反映种植面积最广的玉米收益低,因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老人与妇女多选择容易种植与管理的玉米,再加上种植技术采用的是他们祖辈传下来的经验,方式方法并不科学,收获的玉米质量并不客观。

横河村村委介绍村子经济基础薄弱,农户大多入不敷出,没有自信去接受产业调整。同时村委会也提出了产业调整重点的冷棚硬果西红柿、食用菌与中草药的种植需要实践团的指导。

实践团还发现,两间房村道路泥泞,交通不便,阻碍了收购渠道,也阻碍了新技术新思想的引进。实践团提出,该村地理位置本就不占优势,更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小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阻碍。

3.3 新品种引进与指导时间短的问题

实践团与南关村经过交流达成协议,由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相关专家为乡里提供番茄、香菇种植技术及其他食用菌和甘薯新品种的引进。同时建立了南关乡农业发展微信群,农户、村干部及乡干部入群,以便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交流,促进乡里的农业发展。

该村与其他村产业调整规模不同的是该村还试种了洋姜和甘薯,经实践团考察,建议这两种作物均作推广种植,其中洋姜可以利用村头、路边等人不方便耕作的小地块来种植并进行推广,找到下游收购企业,比如为酱菜加工厂提供原料等。实践团还用科学的方法取了甘薯种植地的土样检测土壤肥力,从而指导合理施肥,提高产量。

3.4 已脱贫村庄的建设

云雾山村是实践团此行唯一一个已脱贫的村庄,实践团特意去学习交流其脱贫道路,想要为以后的扶贫工作拓宽思路。该村民居规划整齐有序,基础设施齐全,道路整洁。在实践团成员表明扶贫来意后,村民们都积极配合完成问卷调查。随后在刘支委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云雾山村养老院。该养老院是特意为孤寡老人建造的,旨在使老人们可以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能够相互陪伴、不再孤单。不仅如此,这些孤寡老人在医疗、生活等各个方面也都受到该村极大地帮助和扶持。接着实践团参观了该村的观赏产业——牡丹园。

到达牡丹园后,遍地盛开的娇艳芍药与牡丹,引得成员们连连称赞。此牡丹为油用牡丹,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帮助该村脱贫致富,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和极高的经济价值。经过这个村的调研我们发现,只有选对了适合自己,结合自己特色的方向去发展,脱贫才指日可待。

作为农科学子面对这样的宏伟目标深知责任重大,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加强自身培养,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特成立精准扶贫实践团走进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区的村庄社区,以建立联系、找准问题、精准帮扶、长期相助为原则入户调查研究。通过社会实践调研,帮助农业类高校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贫困现状,更加准确地找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点。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实地考察专业特色改进建议
萧梅老师实地考察相关论文综述
边疆的社会事实考察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分析细节处理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实施效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