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山皮影的审美意蕴

2018-05-14 14:49杨茜庄一兵
工业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审美意蕴造型

杨茜 庄一兵

摘要:唐山皮影,又称作冀东皮影。是滦州皮影和乐亭皮影的总称。是民间的一种娱乐方式,和唱戏一样,作为一种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方式在乡村流传。唐山皮影来自于民间又流行与民间,所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具有最质朴的民间文化和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因其通俗易懂,在民间很受欢迎。本文通过对唐山皮影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了皮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关键词:唐山皮影;造型;审美意蕴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5-0022-02

《河北省志》79卷“文化志”载:“1958年,唐山专属文教局发现明万历已卯年(1579年)抄连台本乐亭影卷《薄命图》,《炎天雪》。卷中各行当齐全,已出现“三赶七”的结构变化[1]。”可见唐山皮影的历史永久,具有平民化的特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新中国成立之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皮影的发展受到威胁,但作为皮影中的明星——唐山皮影却日趋兴盛。《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余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做八卦,以通精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2]。”据记载在元朝时,由于强虏南方的人大量北上的历史现实,所以唐山皮影的造型受到了南方的影响,体现出柔美、细腻的风格,同时将这一风格完美的与北方人的粗犷、大气的因素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俊美的造型。

唐山皮影,在民国时期,农闲时人们坐在一起娱乐的方式,是中国早期的动画片的雏形。在当时那个极度缺乏资源和艰苦的时期,皮影戏作为平民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为皮影戏的工具简单,使用的道具易于存放和搬运,所以成本低。又因其演的故事大多为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通俗易懂又亲近百姓,成为当时人们农闲时最好的消遣方式。只需一壶茶就可以听上半天。皮影戏虽然小,但是却五脏俱全,该有的东西一个也不少。每个人物都有其特定的表情和色彩,这一点和京剧的脸谱有异曲同工之处。按照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配而且还各具特点。当然,皮影也是重中之重,唐山皮影以其精细、完美的雕刻而闻名,材料考究,造型各异。

1造型

唐山皮影采用线作为造型的重要因素,因为线条虽然简洁,但是表现力却很强。线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造型的特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作用。线可以起到分割、组成的作用,皮影制作的手工艺人对线的运用是娴熟的,可以变现平静,亦或是流动。手工艺人雕刻的每一条线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条线的婉转曲折,断续、排列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在人物的造型上,唐山皮影的来源多为现实生活,通过对人物特征的描绘,从而雕刻出符合这一类的人群,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男性的形象通常是高大威武,大脸宽额,魁梧,显示出当时社会男性的社会地位;相反,女性的形象多为娇小伊人、清秀、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除了性别的不同,对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各有差异,文人大多为眉间清酒、气宇轩昂、文质彬彬、穿着整齐。武将多为正气凛然。

本文将皮影造型分为三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头茬——皮影中人的头部(如图1),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份地位最直接的体现。脸谱可以体现出一个角色的性格,刚强、柔弱、美丽、丑陋以及善良、可恶、忠良、奸诈。从性格上来说:典型的文生形象则采用阳刻镂空的脸型,从而更好的表现出其正面人物的形象,眉目清秀,鼻梁挺值,整体给人俊秀、潇洒、纯真的视觉感受,颜色多采用明亮的颜色。与之相反的则是奸诈小人的形象,通常采用阴刻实脸脸型,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其眉目表情,给人奸诈狡猾的的印象。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当然就是负责逗人开心的丑角了,表情的夸大,五官的变形,使其产生了幽默诙谐的效果,普通的皮影设计多为侧面,但是为了能更好的表达丑角的诙谐形象,设计中采用了七分脸的设计,因为丑角有一只眼为瞎子,七分脸造型的运用就很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从头茬的面目表情上很容易区分人物的性别。男性的眼眉平即忠诚;睁着大大的圆眼的,性情多为凶恶;女性多为弯眉线眼,樱桃小口。通过对人物嘴角的变化来表现出人物喜、怒、较、乐的情感。第二部分:戳子皮影中人的身子,描绘的图案以及所得装饰也特别的精致,并且包含了浓厚的大众民俗文化。在皮影制作早期的时候,戳子多采用一些简洁的造型,例如团块的或刚性的线条。这种造型给人以清新脱俗,大方俊俏的感觉。在雕刻时,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该精细的部分毫不马虎,比如袖口以及裤腿处的雕刻就极为精细,同时在于头茬的连接处就比较概括,这样简繁分明,更加突出重点,忽略那些不重要的部分。第三部分:砌末——皮影中的场景(如图2),其造型设计理念同头茬和戳子的一样,都遵循外方內圆、简繁分明的特点。道具的造型基本都比较简洁,作为陪衬的功能,但是有必不可少。有了砌末的衬托,可以使人更容易的理解。砌末的雕刻也是颇有考究,平面的影片带有一定的透视,是的场景更加的真实,但又不完全按照透视来,一般都是透出重点。造型简洁而繁复,静中有动,虚实相生。砌末的造型吸取了传统民间剪纸的特点,同时又拥有华丽的颜色和精致质感。其基本造型来源于生活,还要注意和皮影人物的造型相协调,例如:龙凤禽兽、城桥寺塔、山石门景、亭台楼阁等场景者陳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鲜活的民间艺术特色。

2色彩

唐山皮影在颜色的选择上也是很讲究的,选取了我国代表五行的颜色,红、黑、白、绿、黄五种。这是由当时的文化观念和艺术的表现法则先联系的,在古人的眼中“赤,赫也。太阳之色也”,所以红色代表了忠诚和正义;“黑,晦也。如晦冥之色也”,黑色代表了刚正、朴实、庄重,同时又代表了残暴的人物性格;“青,生也。像物生时之色也”绿色代表着生机,同时也代表了勇猛奸邪;“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白色代表了纯洁、灵动,同时也代表了奸猾小人。“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这也是皮影材料的本色,也是人的肤色。皮影制作者选择这五种颜色是对我国传统民俗观念有关的,中国自古就有阴阳观念,讲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他们代表了五行中的五个不同的方位,这五种颜色的选择,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吉祥如意的想往。五种颜色对比强烈,皮影的材料通透,上色效果好,这样就极好的展示了各个人物的特征。

3表现形式的美感

皮影是点线面的一种艺术作品,也是视觉听觉的一种艺术。皮影通过灯光投影的效果表现出来,再加上唐山特有的“老窗话”,老艺人们灵活的双手操纵着影人们,配上戏剧话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在明清年间,皮影戏多用来祈祷许愿和超度亡灵的,所以故事的来源大多数为和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如祈求丰收的“火神爷影”,家里喜来得子,演“送子娘娘”;老人做寿,演“福、禄、寿三星”:盖房上梁,演“鲁班师傅”关帝庙会,起愿保护万灵、驱疫去灾、风调雨顺、演“降魔大帝关羽”戏。在春节时期,一处有影,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来观看,接姑娘送女婿,享受一年一度的畅怀欢悦。同时又以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为题材,唐山皮影戏《五峰会》的故事,就发生在蓟县白涧镇庄果峪村南五峰山下。北宋神宗皇帝赵顼在位期间,奸相沈恒威与庄果峪村南宝龙山甘香寺和尚勾结,利用北国珍珠娘娘谋害神宗,忠臣镇西侯曹国丈巧设民间花会救驾,由此写出了一段皮影戏《五峰会》的故事。总之,唐山皮影的题材都是阳光的,寄托着劳动人民对吉祥如意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审美意蕴

唐山皮影是集剪纸、戏剧、雕刻为一体的总和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也是古老的、受群众欢迎的一门艺术。皮影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无论是造型、材料、唱腔上都渗透着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唐山人民的无限的创造力和对美好安逸生活的想往。从古至今,唐山皮影从未停止发展和延续,皮影的每一个部位都在诉说着历史,们走一步也都是一种时代的体现。素雅、大方、刚柔是皮影人物的特征也是每一个皮影制作者的品性,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艺人们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参考文献

[1]《易经·系辞》.

[2]《河北省志》79卷“文化志”.

[3]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4]王默根.唐山皮影及其造型艺术[J].民艺之窗,2007, (047) : 130-131.

[5]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6]张墨瑶,李彦彬.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审美意蕴造型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大鱼》的意象叙事及审美意蕴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常人的视线
试论朝鲜朝文人李廷龟的中国山水游记创作
化妆品外包装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审美意蕴
“无味”之“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