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竹林改种水稻技术探索及效益分析

2018-05-14 11:32顾建强张有珍张小华鲁燕君丁兰毛伟强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9期

顾建强 张有珍 张小华 鲁燕君 丁兰 毛伟强

摘 要 竹产业作为杭州市临安区的一大农业支柱产业,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多年的过度经营导致近1/3的覆盖竹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为改造退化竹林,提升经济效益,对临安区於潜镇、太阳镇近20 hm2的退化竹林进行了为期2年的水稻改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水田改造、水稻品种选择、适时播种、培育壮秧、科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一套简便、经济的水田改造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退化竹林;改种水稻;水旱轮作;水田改造

中图分类号:S511;S79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5.010

杭州市临安区位于浙江西北部,是第一批中国竹子之乡,拥有竹林面积近6.67万公顷,中东部竹产区60%农民收入与竹产业有关[1]。临安自1992年大面积推广雷竹早出高产技术以来,已为临安及周边县市农民增收100多亿元[2]。然而,连续多年过度经营导致近1/3的覆盖竹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壤营养元素失衡,酸化严重,土传病虫害加重,竹子连片死亡,竹笋产量、品质明显下降等。总之,竹林退化已严重制约临安竹产业发展。

水旱轮作是一种实用的农业栽培模式,即在同一块地里,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它遵循“高产高效、用地养地、协调发展、互为有利”的原则,充分发挥轮作的作用,以获得最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退化竹林改种水稻是一项典型的水旱轮作技术,即将已经退化的竹林通过人工和机械等手段改造成水田,并通过轮作水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水平,使劣等土地重新发挥较好的种植效益。

1 退化竹林的水田改造

2015—2017年,在临安区於潜镇光明村、太阳镇高拔村近20 hm2的退化竹林进行水稻改种试验,总结出一套操作简便、用时短、成本较低的竹林改造技术。该技术更适合改造地势平缓、排灌方便的连片退化竹林,不影响当季水稻种植,第二年便可产生利润。

1.1 土地流转

选择地势平缓、排灌方便的成片退化竹林进行改造,一般而言,连片面积越大,单位面积改造成本越低。在临安区,长期流转土地租金约为800元/667 m2。

1.2 人工砍除竹子

10—11月,用柴刀人工砍除地上部分的竹子,清理、移除地表较大的石块。根据土壤酸碱性,每667 m2撒施生石灰50~100 kg,用于酸化土壤改良。

1.3 旋耕机整地

12月至翌年1月,用大、中型旋耕机整地,深度控制在30~40 cm,粉碎板结土壤,疏松土质,打碎竹鞭和竹蔀头,并将生石灰均匀拌入土壤中。用旋耕机来回打地2~3次,直至土地平整、土壤松散。每旋耕一遍,人工拾除碎竹鞭和碎竹蔀头。

1.4 夯筑田埂

1月中下旬便可夯筑田埂。结合排灌沟渠,根据后期生产需要,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设计并夯筑田埂。田埂夯筑要密实、线条顺直,田埂内侧、外侧均选用黏性较强的土壤,逐层夯实后进行修坡,拍打结实。当新改水田落差较大,需要修筑较高的田埂时,下部应设置砌石护坡或干砌卵石挡土墙,上部采用草皮护坡。新建的田埂容易漏水,需要用力夯实,若发现漏水现象,可以用塑料薄膜整个包裹住田埂,经过一段时间的水土沉降,便能解决漏水问题。

1.5 引水漫灌

夯筑好田埂后便可引水漫灌,漫灌时间可从田埂修筑好持续到水稻播种前,即2—5月。漫灌前期控制较高水位,可以淋溶原先土壤中的有机质、易溶盐等,加快沉淀形成耕作层,方便捞去打碎的竹鞭和竹蔀头;中后期控制水位,保持干湿交替,加速有机质、无机盐的氧化分解。

2 新改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 水稻品种选择

由于孵笋需要,覆盖竹林往往被施入较多的肥料,即使后来退化弃用,也会含有较足的肥力。退化竹林改水田后,第一年需要选择甬优1540、甬优538等耐肥抗倒的水稻品种。

2.2 適时播种

临安地区以单季晚稻为主,在5月中上旬便可准备育秧[4]。播前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间歇浸种消毒48 h,催芽至露白[5],采用叠盘暗育秧,在室内堆放48 h至根芽整齐长出后移至秧床继续生长。同时将新改水田每667 m2用30%扫弗特乳油100 mL封闭除草,再用旋耕机将田整平待用。

2.3 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培育健壮秧苗,每667 m2使用秧盘14~15只,每只秧盘播种量70 g左右,当秧龄达到20~25 d时,进行机插。机插株行距为30 cm×20 cm,667 m2为1万穴左右,每穴2苗,插后2~3 d查漏补缺。

2.4 科学肥水管理

由于新改的水田肥力较足,并且不同田块的土壤肥力不均,难以总结出一套通用的施肥方案,需结合测土配方,看苗施肥,稳施控施肥料,避免水稻前期徒长、后期倒伏或贪青晚熟。

在水浆管理上,前期保持浅水护苗,促早返青、早分蘖,适当搁田促进根系生长;中期以干湿交替为主,通过多次轻搁田,减少无效分蘖,将667 m2最高苗数控制在20万左右,营养生长过旺则适当重搁;后期以间歇灌溉为主,注重浅水养穗,干湿交替促进灌浆,提高粒重。

2.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由于水旱轮作,新改稻田病虫草害相对较轻,但仍需重视并做好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大螟等虫害和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特别要加强对甬优1540、甬优538等品种破口前后的稻曲病防治,在孕穗后期、破口前5~7 d和破口期,用75%拿敌稳3 000倍液连防3次,施药后如遇下雨,需重新防治1次[6]。

2.6 适时收获

当90%的稻谷进入黄熟期后,选择连续晴好天气进行机械收割,切忌割青或割晚。

3 退化竹林改种水稻的效益分析

退化竹林改种水稻实质上是水旱轮作的应用与创新,是将已经退化的竹林改造成水田,通过轮作水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水平,恢复土壤生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1 经济效益

退化竹林基本上已无经济效益,改种水稻后,按“水稻-油菜”一年两熟的模式轮作水稻和油菜,水稻667 m2产量650 kg,油菜籽150 kg,按2018年浙江省水稻收购价格3.2元/kg,油菜市场价5.6元/kg计,667 m2产值2 920元。光明村、高拔村667 m2竹林改造成本约为1 200元,土地租金800元,水稻、油菜种植成本共约1 000元,以此计算,第一年基本实现收支平衡,第二年即可产生利润。

3.2 社會效益

将退化竹林改造成水田种植水稻,使退化竹林产生新的经济效益,既可以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又可以调整竹产业从粗放到集约,对临安粮油产业和竹产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增加粮油大户种植收入和竹农租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3 生态效益

土壤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造退化竹林其实是为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有害物质积累,促进有机质加速更新,提高土壤种植效益。此外,水旱轮作改变原先竹林土壤生态环境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使原有病虫草害不能适应新的生境,减少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

参考文献:

[1] 朱永军,程爱兴,何钧潮.临安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对策[J].竹子研究汇刊,2003,22(3):8-12.

[2] 王为宇,顾李俭,俞遴,等.退化雷竹林改造为高品质笋用竹林研究初报[C].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成立20周年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第八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2012:214-218.

[3] 吴余粮,蒋凯.水旱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6):813-815.

[4] 陈英霞,王志军,鲁燕君,等.甬优538在浙西山区机插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5(3):86-87.

[5] 叶建人,蔡娟娟,金云香,等.甬优6号种子处理技术的安全性评价初报[J].中国稻米,2007(3):33-34.

[6] 单帅明,何国平,汪贤刚,等.杂交晚粳“甬优538”在奉化机插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3(1):47.

(助理编辑:易 婧;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