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文化价值与保护初探

2018-05-14 10:51崔烨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历史价值承天寺文化价值

崔烨

【摘要】承天寺是西夏初期建造的皇家寺院之一,当时佛教在西夏迅速发展,承天而建的佛塔表达了西夏皇族对佛教的崇拜之情。历经近千年,如今的承天寺几经修葺,已与从前不同,但其遗留下的建筑中仍保留着明显的西夏文化特色,是西夏时期佛教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承天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一、佛塔及寺院起源与发展

佛塔最初产生于印度。塔,是梵文的音译,佛经中译为“堵坡”。在印度,关于佛塔的产生有一个传说:佛陀的弟子从毗舍问佛陀怎样才能表示对他的忠心和虔诚,佛陀没有答话,而是把身上的方袍平铺在地上,又把化缘钵倒扣在袍上,再把锡杖竖立于覆钵之上,这形成了印度佛塔的雏形。弟子阿难等在释迦牟尼圆寂后,将其佛体焚化得到骨子五色珠,质地坚硬,色彩晶莹,梵语称为“舍利子”,被认为是修成正果的佛性象征,同时也是法力无边的神物。于是,弟子按照佛祖的暗示,建窣堵坡供奉,以示崇高神圣,这就是古印度窣堵坡的起源。

塔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形制、作用上都发生了改变。中国佛塔的建造,考虑到建筑材料和艺术风格及社会思想的因素,各个朝代的佛塔建造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唐以前的塔以方形阁楼塔为主,一般用木材方砖建造,外部装饰简练而明确。至宋、辽、金、西夏时期,塔的外形有了六边形、八边形的变化,在结构上使用斗拱、椽子、瓦垄等构件支撑,内部改建实心塔,楼梯有塔内螺旋式、回廊式、穿心式、穿壁式等多种结构,外部装饰精雕细琢,塔基高显突出,整体雕饰追求柔美富丽的意境。这样的建筑形制坚固不易震毁,所以宋以后塔保存下来的较多。元代较多藏式的“喇嘛塔”。 明清古塔则大多模仿前朝,缺乏创新。

中国古塔与印度窣堵坡很大的一个不同是,塔的周围通常都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即有塔必有寺。塔在佛寺中占主要位置,僧人认为佛即是塔,塔就是佛,在寺院的中心或外部建造佛塔以示敬佛。寺院的造型也深受中国传统庭院式建筑风格影响,如北魏时期洛阳城寺院盛行,很多的皇亲贵胄更是舍宅为寺,更促生了佛教园林艺术的发展。

二、承天寺历史沿革

西夏开国君主元昊为佛教在西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造了西夏文字,西夏文佛经的翻译更为佛教在西夏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元昊于宋景祐元年(1034)十二月效法其父,第二次向宋朝求赐佛经。为了安置大藏经,开办译场,又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高台寺。他还在全国广建佛寺,吸引名僧前来进奉舍利,元昊的大力提倡使得佛教在西夏迅速发展起来。

后元昊因宫廷内乱而死,始作俑者没藏讹旁扶持妹妹没藏氏的亲儿子,年仅周岁的谅祚为新帝,没藏氏成为了皇太后。没藏氏入宫之前曾于戒台寺出家为尼,号称“没藏大师”。她十分好佛,上承了元昊的崇佛余绪,继续推动西夏佛教的发展。没藏氏在垂帘听政的第三年,即元祐垂圣元年(1050),为了儿子的帝运长久,没藏氏下令建造一座寺院及佛塔祈求福泽。按《周易》讲,男为乾,代表天,女为坤,代表地,“坤道承天”,寺院取名为承天寺,塔也名为承天寺塔。据明代《嘉靖宁夏新志》中《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轨》记载:“原夫觉皇应迹夫月涵众水之中,圣教傍輝,星烈周天子之上。”这一年,没藏氏开始征集兵民,大兴土木,历时五载,修建此浩大工程。

承天寺选在兴庆府西南一角。按党项族传统的方位观念,认为东方是尾巴朝向的方位,日出的方位,地势低的方位;西方是党项人居住的方位,地势高的方位;南方是阳光充沛的方位,右方;北方是北斗七星的方位,左方。承天寺坐西朝东,秉承皇家寺院的庄重尊贵之风。在造型结构上,受唐宋代塔制建筑的影响,承天寺塔建为8角11层楼阁式砖塔。塔位于寺院的中轴线上,高约64.5米,塔身建在26米的方形台基上,底层边长为5米,塔门朝东。塔室为方形,室内楼梯都是木板建材,楼层盘旋而上。内部是“一”字通道式空间,隔层结构不同,奇数层为东西向,偶数层为南北向。塔身三、五、七、九层四面开设南北向拱形明窗,第十层开四明四暗的圆窗,其他各层、各面都开设和拱窗相同的壁龛。每层的檐口菱角牙子叠涩砖3层挑出,3层收进,檐角石榴形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风吹时叮咚作响。塔身镶嵌一些绿色的方形琉璃通风口,塔顶以5层菱角牙砖为基,上建八面攒尖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寺院是传统中国式宅院风格,体现出大环境、小布局的理念,为重门多进式院落。

西夏从建国开始便不断地向宋朝进行赎经活动。西夏皇族要传播佛教,需要引入汉文的佛经进行翻译。赎经,就是西夏派人到宋朝求赐佛经,奉上一定数量的马匹作为印经费用。宋朝统治者信奉佛教,也有意于宣扬佛教,所以经常退还马匹,无偿赐予西夏佛经。西夏频繁的赎经活动集中于初期的三四十年,先后六次向宋求赐佛经,所得大藏经皆为《开宝藏》。有时求赐佛经是为了充实所建寺庙,有时是为了安置佛经而建寺。西夏第一次赎经活动是在西夏建国前的德明时期,仅元昊和谅柞时期就四次遣使入宋求赐佛经。西夏求得大藏经后便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经活动,历经数十位高僧翻译了大量佛经。西夏文大藏经的完成更为佛教在西夏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西夏文字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西夏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承天寺为贮宋所赐大藏经而建,建成后没藏氏便将其藏于其中,“延回鹘僧登座演讲,没藏氏与谅祚时临听焉”(《西夏书事》卷十九)。据文献记载:“夏国风帝新起兴礼式德。戊寅年中,国师白法信及后禀德岁臣智光等,先后三十二人为头,令依蕃译。”风帝即元昊,白法信是元昊时期的国师,白智光是其之后的又一位高僧。西夏时期,能为幼帝及太后讲经的僧人必是国师。因此,谅柞时期在承天寺内讲经的回鹘僧极有可能就是国师白智光或白法信。太后和幼帝的敬佛行为无疑是一种号召和示范,带动了西夏社会广泛的崇佛活动。承天寺在当时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僧侣人士来往不绝,西夏的佛教逐渐走入鼎盛期。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进入贺兰山,西夏灭亡。承天寺作为佛教活动的胜地仍然吸引着无数僧人前往,著名回鹘航海家亦黑迷失于延佑三年(1316)给全国一百大寺看经布施时,“宁夏路番众承天寺”也名列其中,说明承天寺当时仍是番人(即西夏遗民)的寺院。到明初,承天寺因地震毁坏,只留孤塔一座。王逊诗云:“鸣钟长塔寺,不见昔年僧。声寂三千界,音销十二层。废基妻冢在,陈迹牧儿登。有待庄严日,无常验智兴。”描述了承天寺残破的景象。后来庆靖王朱旎增筑殿宇佛阁,修饰寺院,使得“梵刹钟声”成为朔方八景之一。时人因其位于西面,又称“西塔”。承天寺还因“西塔倒影”而闻名,每逢日落时,空中会出现倒悬塔影的奇异景象,其倒影塔尖与地上的塔尖针锋相对,上下两塔相距数尺,中间因日光反射现五色光。有民间传说塔的尖顶放了一颗避雷反光的宝珠,塔内藏有佛骨舍利,因而会反射倒影。在《乾隆宁夏府志》中记载了此事:“每六月六日,游者杂沓,竞传异景。何异乎?异不在形,而在影,形正而影倒也。”明嘉靖年间,都御史杨宁礼等曾在承天寺吟诗,“丹碧辉煌今代宇”“合殿回廊东复西”“锦节乘春观胜迹,碧纱笼柱扈新题”。这些对承天寺形象的描绘,反映了承天寺当时的繁荣。清初,“承天塔影”是黄中丞巡抚宁夏时新增“八景”之一。乾隆三年(1738),宁夏大地震使得寺塔皆毁。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建寺院和佛塔,形制仍保持原貌。宁夏的佛教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佛教界以“十八罗汉绕银川” 为首的众多学识渊博、德行高尚的高僧中就有承天寺的润光大师和致远和尚。民国时期,1937年心道法师在银川西塔成立了“佛教人才常住机构”,承天寺成为宁夏佛教界组织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心道法师在宁夏期间,积极联络僧人,扩大佛教界影响,促成对承天寺、海宝塔寺、普济寺、正觉台寺等寺院的恢复,振兴佛教事业,对宁夏佛教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文革”时期,承天寺遭到破坏,寺院佛殿内的彩塑佛像被砸毁,僧人被驱逐。1958年,寺院建筑被改做博物馆。1963年,承天寺塔被公布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对各大殿组织进行过落架维修。后来又在承天寺内搞了许多游乐设施,院墙被拆为门面房进行商业经营。2002年,因为消防安全隐患被勒令停业整改。至2008年8月28日,宁夏博物馆搬出承天寺。现在,承天寺内留有前院五佛殿、承天寺塔、后院卧佛殿、韦驮殿。

三、承天寺文化价值

(一)西夏佛教历史瑰宝

有考古工作记载:“1982年4月,在承天寺院内种树挖坑时,在前大殿后面1.40米深处发现一道砖砌残墙,长2.40米,高0.70米,在残墙周围的填土中,出土了一些砖瓦陶瓷残片。几块绿色琉璃兽头构件残片,与西夏陵区出土的同类物品在色泽、风格上完全一致。几块白瓷残片,与已知的西夏瓷器胎质、釉色相类。根据出土文物及残墙的深度,考古学家判断这堵残墙是西夏遗迹。”这也从考古学角度证明,承天寺就是西夏皇太后没藏氏于公元1050年兴建的皇家寺院。

承天寺塔塔基埋藏的舍利子更是佛教界的珍稀宝物。从明代《嘉靖宁夏新志》中《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轨》“金棺银椁瘗其下,佛顶舍利□其中……凝真曰:“考之其瘗佛顶骨曰‘天祐纪历,岁在摄提,摄提在古甲子为寅,乃夏英宗谅祚天祐垂圣元年、宋仁宗皇祐而年,庚寅也。其藏舍利曰‘天庆三年,乃夏桓宗纯祐天庆三年、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也。”记载看出,西夏皇太后没藏氏埋佛顶骨舍利于承天寺塔下。舍利子作为佛教至尊宝物,具有极高的宗教意义,是西夏佛教遗留的珍贵遗产,更是当今佛教界的无尚荣誉。

(二)西夏建筑艺术体现

承天寺塔的建造充分体现了西夏时期厚重、朴实的建筑艺术风格。塔身造型简洁,檐口是挑出的棱角牙子,没有华丽的砖雕斗拱。壁面是拱形空龛和门窗,没有复杂的佛像雕饰。塔顶是一座八角桃形宝刹,没有繁复的相轮宝盖,整体给人以简单质朴的美感。西夏时期的佛塔建造多用琉璃,《西夏法典》规定:“除寺庙、皇宫外,官民宅第不准装饰莲花瓣图案,禁止用红、蓝、绿等色琉璃瓦作房盖。”承天寺塔身镶嵌的绿色琉璃通風口及塔刹正是西夏皇家佛教建筑的特色。在西夏佛教考古中,亚字形平面宝塔、桃形宝顶、藏传佛教密宗的塔身装饰是西夏佛教建筑的三大特点,而银川承天寺塔、海宝塔和石嘴山五当山庙多宝塔的宝顶都是桃形,承天寺塔塔身为八边形,塔顶也就势做成八边桃形宝顶,上覆绿色琉璃砖,体现了典型的西夏佛教建筑独具特点。

承天寺塔后院两侧的砖雕垂花门也展现出明显的西夏建筑风格,明代翻修佛殿时按照原制还原了当时的建筑面貌。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作为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图案写实,简明生动,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瓦当因其集绘画、雕刻和工艺于一体,在实用的基础上又起到了为建筑锦上添花的效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西夏时期的瓦当,以兽面纹居多,花纹其次。垂花门墙飞檐上的瓦当为兽面纹,面上有两个长角,弯眉突目,鬃毛胡须竖立,腮部鼓起,给人威严的感觉。

滴水,是建筑物屋顶仰瓦形成的瓦沟最下面一块特制的瓦,其作用是防止雨水沿着屋檐和窗台侵蚀墙体。目前可知的最早的滴水见于唐代的绘画和石刻,宋、辽时期滴水多用重唇板瓦,明清时期渐渐演变发展成为如意形滴水。西夏时期的滴水多为陶制,有灰陶滴水,也有施绿釉的琉璃滴水。滴水装饰有兽面纹和花纹两大类。垂花门墙飞檐上的滴水为兽纹滴水,呈两角向内弯曲的三角形,正面饰有兽面,双耳侧立,眉梢卷曲,膛目鼓腮,外露八颗牙,胡须向两侧伸展上扬,条缕分明,整个纹饰刻划清晰,制作精细,形象生动。佛殿墙壁上的浮雕虽已残破,但仍能辨认出佛教故事的绘画和佛龛造像。

佛寺园林是指我国古代园林的一种,包括寺庙内部庭院和外围园林环境。大致有几种类型:一种是山林佛寺园林。选址于郊野地区,佛寺外围有园林化环境。如宁波天童寺、北京西山的大觉寺及怀柔的红螺寺等。另一种是庭园佛寺园林。园林建造在佛寺内部的各殿堂间。这类寺庙庭园通常将中国传统的寺庙建筑格局与传统的造园手法相结合,将园林植物穿插于建筑物中,重视植物的装饰效果,使古树花木交相映,达到曲径通幽的意境。还有一种是佛寺附属园林。是在佛寺附近单独建置的园林,如北京碧云寺。承天寺为典型的庭院佛寺园林,外院院落宽阔,多乔木树种列植,种植大量银川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其中乔木树种中古树有韦驮殿前的侧柏,寺门口的银白杨,其他乔木有臭椿、龙爪槐、架树、丝棉木、刺槐、合欢、红花刺槐。小乔木和灌木有海棠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珍珠梅、黄刺玫、山桃等。藤木有葡萄、紫藤等。花草树木的种植使整个寺院树木葱郁,宁静清新,成为西北佛教园林的一道优美风景线。

四、承天寺保护与开发

(一)承天寺现状及问题

承天寺是宁夏唯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古塔,是西夏时期著名的皇家寺院,对这一宗教重地的保护和开发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夏历史文化的开发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西夏历史的挖掘仍局限于西夏文字的考释、汉文典籍的汇集、文献文物的整理,而涉及文化史、宗教史及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经济现象联系较紧密的领域还研究尚浅。其次,文物管理混乱,保护措施不当,散失损坏情况非常严重。就承天寺而言,西夏时期在其场所举行的译经、法事等文献记载都已遗失,无从考证,多次地震更造成了建筑原貌的毁损。

相比而言,在西夏时期,与承天寺塔地位同等重要的另一个佛教圣地海宝塔寺,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佛殿与佛像也都重塑。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还会举行传统的盂兰盆法会,众多佛教徒聚集在海宝塔寺进行佛事活动,吸引游人香客前来参拜。周围更以海宝塔为中心扩建了海宝公园,成为银川市著名佛教旅游景点。而承天寺早无僧人居住,也没有宗教活动,院内四边上都是宁夏博物馆遗留的展品室和商店,生活垃圾堆满了角落。承天寺塔内部维修也极为简单,塔顶墙壁上还涂满了游客的刻画和签名。登塔票价15元,寺院内除了晨练的老人几乎没有游客,寂寞冷清。承天寺塔如今只作为古物保留了下来,失去了其宗教文化意义。

(二)承天寺资源保护及开发

承天寺作为西夏皇家寺庙,曾经辉煌灿烂,是西夏佛教中心。承天寺所蕴含的佛教文化信息是真实的、宝贵的,是西夏历史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它是西夏文化的真实体现。西夏文化又属于宁夏文化,是发展宁夏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部分,体现着宁夏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深度。以西夏时期的古物展示西夏文化的魅力,也是宁夏文化对外宣传的一个特色品牌。因此,承天寺不仅是古西夏历史的见证,更是当今宁夏文化保护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保护和开发对宁夏佛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承天寺的保护和开发应与银川市城区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周围宜拆迁部分建筑,突出景点,遗址公园的建立会有利于使古建筑掩映于山水绿荫之间,相得益彰,做到文化和生态的和谐。对遗址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应该制定一系列规定,加强管理,严格禁止对寺庙和佛塔的破坏和损伤,及时对寺庙进行修护工作。防火防灾措施得力,保持寺院环境优美整洁。僧人的回归也会给承天寺带来生命力,赋予其活的宗教灵魂。承天寺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制定长远而连续的计划,借此带动城西的文化景区发展,与海宝塔实现双塔呼应,最终使承天寺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为银川市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牛达生.西夏都城兴庆府故址考略[J].固原师专学报,1984(1).

[2]王孺童.佛顶骨舍利源流考[J]法音,2012(8).

猜你喜欢
历史价值承天寺文化价值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人与寺
夜游承天寺记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革期间北大荒知青版画创作历史价值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经济学视角下印章石文化的商业价值
《记承天寺夜游》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