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工作室的内涵特征与实践探索

2018-05-14 01:48王晓芸
党政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居民区督导书记

王晓芸

为了解决居民区书记队伍老龄化现象、年轻社工经验断层等问题,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政治过硬、能力过硬、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2016年上海市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建立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优秀书记工作室,在充分发挥优秀书记“传、帮、带”作用,全面提升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年轻社工等基层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书记工作室的内涵特征

书记工作室的书记,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在职或退休的居民区书记。书记工作室主要由优秀书记领衔、主持,集学习培养、交流互动、基层实操、社区工作督导、社区党建、基层治理等新探索新实践成果的推广复制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引领性:优秀书记们的社区治理理念前瞻、专业特色凸显,社区治理突出了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得社区居民的喜爱、同事的钦佩,是社区宝贵的、优质的人力资源,可以发挥示范引领和激励辐射效应,带动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专业性:书记工作室通过培训带教、实践操作、跟踪督导等途径,构筑一种推动居民区书记、年轻社工等基层队伍专业成长的新样态,提供引领基层队伍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合作性:书记工作室的成员是基于建设社区美丽家园、促进年轻书记或社工专业成长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而组建的“合作共同体”,大家共同营造互动共享、合作共赢、教学相长的学习实践氛围,实现专业成长和基层党建、社区治理能力的创新突破。

自主性:书记工作室不是行政组织,优秀书记和成员之间是协商、民主的平等关系,在工作中注重发挥被带教人员、工作室辅助人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他们的使命感和自我要求、自我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主活力。

实践性:书记工作室作为植根、成长于社区一线的带教团队,其使命和价值在社区,岗位和舞台在社区,成果和实效也在社区,始终把社区党建、基层治理的实践性作为运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关系居民群众的矛盾和民生等难点问题作为根本任务,更好地为提高基层队伍素质能力服务。

二、基本框架:优秀书记与团队力量的双重作用

1.命名书记工作室,彰显品牌价值

(1)以个人名字命名工作室,彰显优秀书记价值。他们在社区是表率、是模范,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有利于打开工作局面,有效发挥政治引领和示范引领的价值。优秀书记是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的标杆、品牌,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工作室既是借助优秀书记个人品牌的影响力,也是做大做响书记工作室品牌的目的。

(2)以工作特色命名工作室,彰显工作品牌。一些街道经过多年的经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党建品牌,书记工作室就以党建品牌来命名。如康乐书记工作室,凸显康健街道多年来打造的工作品牌——“康乐工程”;“梧桐坊”网格书记工作室,突出了“梧桐坊”的党建品牌以及工作室以网格块状结构划分的工作模式。此外还有在工作室之前直接冠之以“XX街道”或“老书记”的字样,目的或是强调街道的力量,或凸显主持者是退休后的老书记。

2.完善人员结构,凸显团队力量

书记工作室的规范、有效运行,有赖于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结构,主要分为三类,即优秀书记领衔类、团队协作类、网格块状类。

(1)优秀书记领衔类:其组成人员主要以组团式运行为主,分为优秀书记、核心成员和外围成员等三个层面人员。首先是优秀书记,主要以退休或在职的老書记为主,但也不乏年轻书记。老书记具有丰富的基层社区工作经验和较强的问题应对能力以及勇于担责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不足在于处理相关问题的专业法律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沟通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对于年轻居民的沟通技巧等还亟需不断更新。其次是核心成员,指居民区任职时间不长的新书记,具有发展为居民区书记潜质的社工骨干、党员骨干等。最后是外围人员,指协助优秀书记工作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或是区域内的入党积极分子等。大部分书记工作室由以上三个层面的人员组成,但也存在老书记单打独斗主持书记工作室的情况。

(2)团队协作类:一些街道为了充分调动书记队伍的力量,以团队协作的模式开展日常工作,将原来分散的“手指”整合为一个

“拳头”,形成各居民区分工不分家的氛围,聚力聚脑解决居民区

“急难愁”问题。如天平街道书记工作室坚持“分担—协作—融汇”的理念,根据区域特色划分东西两个书记工作室站点,分别由徐惠丽和范小玲书记领衔,通过塑造“心聆沙龙”品牌项目,使书记工作室成为居民区书记们智慧火花激情碰撞的聚焦点,情感寄托畅所欲言的慰藉点,求新创变把握潮流的探索点。

(3)网格块区类:主要是根据地缘相近、特点相似原则,将居民区书记与“两新”书记分成若干个网格块区共建结对,实现“居民区、两新”两个群体党组织书记联手互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如湖南街道成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

“梧桐坊书记工作室”。

三、制度建设:工作职责与有章可循的双重保障

1.明确功能定位,强调工作职责

绝大部分书记工作室落实了市委组织部文件中的带教培养、专题培训、交流互动、总结推广等常规性工作职责,其中也有一些创新拓展的亮点。

(1)强调党建引领职责。如有的工作室强调党建课题调研,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参考意见;依托自治品牌项目,创新党建引领下的居民区自治模式;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新型公共服务模式。

(2)强调示范引领职责。有的工作室强调以年轻优秀书记的政治素养、人格魅力、工作技巧等,示范带动一批80后、90后党员干部热爱社区、扎根社区、服务社区。

(3)强调工作督导职责。将督导的职能写入工作室章程,对居民区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和日常督导,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了解基层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4)强调工作能力培养职责。通过结对共建、师徒带教平台,全面提升书记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党务工作能力、宣传发动能力、破解难题能力以及综合协调能力等等。

2.制定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书记工作室在运行中不断完善相关会议制度、接待制度、分工制度、调研制度、带教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定期接受区、街镇等相关部门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有的书记工作室进一步细化了带教计划、创新成长档案制度。

带教计划:一般包括带教目标、带教对象、带教时间、带教项目等内容,如X书记工作室在带教计划中就明确第一期带教对象为6人,带教时间为6个月,带教项目涉及专题辅导、交流互动、组织观摩、案例教学、参观学习、经验分享、门诊把脉等,力争实现将书记工作室打造成为居民区书记的心理疏导员、业务辅导员、案例分析员、项目督导员的带教目标。

成长档案制度:康乐书记工作室建立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养成长档案制度。凡是由街道党工委明确由工作室带教的后备干部,均建立一人一册的成长档案,建档起止时间与带教期一致。成长档案包括个人履历表、培训计划、学习期间撰写的周记、月度工作小结、年度工作总结、各类工作方案、汇报发言材料、调研报告,以及月度、半年度考核评价表、总评报告等,一年为一个基本培养过程。成长档案袋不仅记录下了后备干部成长的轨迹,而且也为街道党工委选人用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运行路径:实践导向与带教方法的双重创新

1.突显明确的实践导向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在明确带教、交流互动、专题培训、经验推广等总体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细化分目标和基本思路。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从学员的特点出发,或为学员配备合适的书记,开展有针对性的带教,或编制有共性的学习群体,如苏嵘书记工作室在编组学习时,按块区范围将学员分为“田”字组、“千”字组等,由于区域相近、遇到的问题相似,有利于产生共鸣,复制经验。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居民区书记和社工工作、成长中的困惑问题开展集中专题培训与个性化带教;针对新书记履职经验不足的困惑,开展实时实地指导、交流互动。

2.探索多样化的带教方法

立足区域特色,针对书记工作岗位和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继承与创新,探索多样化的带教方法。各书记工作室在带教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各显神通。

现场教学法。或组织学员赴现场教学实践基地(居民区),参加居民区的工作例会、支部活动、疑难问题分析会等,或深入居民区突发事件现场,进行现场诊断并出谋划策,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如天平书记工作室组织书记们实地参观某居民区的垃圾库房,发现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组团解决共性问题。

现场观摩法。带领学员到市、区先进居民区参观学习,近距离感受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让点上经验面上开花。

沙龙或论坛交流法。定期或不定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主题涉及近期主要工作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小区综合治理、衡复风貌保护区建设等,以及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等。老书记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在思想工作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年轻书记考虑问题有时不够周全,遇到矛盾冲突时,心理承压低。通过彼此之间交流,取长补短。

案例讨论法。或是学员口述案例,通过案例评比、讨论,分析问题的症结、处理方法的得当与否,提高解决各类矛盾的能力;或是增设疑难案例会诊课,由专家会诊、点评学员工作中解决不了的案例,找出化解的思路和方法。

小品表演法。学员将遇到的最棘手或最成功的案例,用小品分角色模拟“演出来”,学员互相点评,带教书记当场评议,及时提出纠正或解决的方向,指出需完善的细节,防止“后遗症”。

线上线下门诊法。针对小区停车难、车主私装地锁、装修垃圾乱堆放等疑难问题,“如何发挥两委班子作用”“发展党员的具体程序”等党务问题,通过线上线下门诊结合的方式,如“周五门诊”、电话、微信门诊等,开展急难愁问题咨询、接待、释疑解惑等,提高基层工作的有序性、专业化水平。

“跟班体验法”。采用跨街道或本街道实习的方式,将被带教学员安排到实践基地(居委会)上岗实习,和有经验的书记同城上下班,通过每天面对、处理大量社区事务,切身体验社区治理中的具体问题和难点问题,提升工作能力。

轮岗带教法。安排新进社工进行每三个月一次的轮岗实习,在不同的居委会工作,熟悉不同居民区情况以及居委办事风格,在轮岗锻炼的每个阶段,为其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通过一对一的因材施教指点,使其掌握基层工作方法,快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年轻书记。

五、督导工作:督导内容与督导方式的双重落实

书记工作室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建立督导制度,采取分块督导、拎包督导等方式开展专项工作督导、日常工作督导等,督察指导居民区落实落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和城市社区治理工作。

1.督导内容以专项督导与日常督导为主

专项督导:主要针对党和政府重要会议精神、重要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工作等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实施督办与引导,准确反馈基层情况与诉求,主动为街道工作建言献策。如2017年书记工作室主要针对以下四项工作开展督导:

一是督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内容涉及学习教育计划方案的制定、过程资料的呈现,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的开展、执行情况等;二是督导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等;三是督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内容涉及党支部建设、住宅小区环境综合治理、志愿者工作、未成年人工作等,对于存在的一般问题做到即知即改,共性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及时反馈给街道,集中力量攻关解决;四是基层党建服务示范站点建设,包括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两新”党务工作等。

日常督导:主要针对基层党建、社区治理中的常规工作以及一些难点问题开展,内容涉及党建服务站建设、党建品牌的创设等。如在居民区党建服务站建设中,一些书记工作室将该项工作与居民区日常工作整合,在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十项指标,分为五个星级,进行每月评估、年底考核。

2.督导方式以分块督导与拎包督导为主

分块督导主要是工作室成员分片包干,每人深入分块责任区,定点督导4—5个居民区党组织,对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进行不定期走访、督导,每月确保巡回督导至少一次。并通过每月工作例会,汇总梳理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解决建议,推动街道党建工作在居民区落地生根。在督导中,工作室科学制定考核表,参与居民区党组织考核;每半年检查讲评基层党组织党务基础工作,纳入年底指标考核体系,督导范围甚至涉及对“两新”党组织的业务指导。

拎包督导主要是工作室的书记们运用“拎包”工作法俯身下沉基层,开展三个方面重点工作的督导。一是对各居民區实事项目、重大矛盾进行参谋、协调,为破解社区治理中的瓶颈问题出谋划策;二是对存在问题的居民区进行重点指导、提出建议、督促落实、提升能力;三是开展居民区党务工作研讨、党建活动交流,创建各自品牌项目。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 )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居民区督导书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熊”视眈眈
书记家的狗
集萌社
美得州居民区发生枪击事件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
居民区WCDMA网络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反腐败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