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共享汽车没有第三条路

2018-05-14 14:06靳卫明
新能源汽车报 2018年29期
关键词:春风新能源战略

靳卫明

在共享汽车领域,为何纯粹的运营企业、技术型企业却从未成功开辟过共享出行新路径?在行业发展现有的巨大压力下,科技型公司从事汽车共享出行业务,如何在技术与生态上创新,如何搭建“我们不一样”的战略构思?

共享汽车领域的两种运营模式至今也没有走出发展的瓶颈期,目前,我国共享出行产业由大到强的探索依然“在路上”。但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难点就在于少有一位踏雪留痕的先行者。毕竟创新之路太过艰辛,没有标准借鉴,更没有案例参考,或许还夹杂着质疑与误解。

随着以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和资本的追逐,共享汽车产业持续升温,规模化运营企业、互联网公司转型的平台化企业划定了市场竞争的现有格局。如今,传统运营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激战正酣之际,半路又杀出来一个科技型企业,在原有市场上走出了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路。以北汽新能源轻享科技这种新一类的科技服务企业为例,历经几年发展,正通过行业链接和科技赋能,为国内共享汽车行业注入新的驱动力。

C端登场

却意在B端

知晓轻享科技是从之前的几次报道中。从2017年6月初开始,轻享科技聚焦的词都是“运营”。在过去的一年中,轻享科技的共享汽车运营范围覆盖了全国13个典型城市,车辆规模达到10000辆,会员规模突破120000个。此外,轻享科技的无人驾驶业务也暂露头角。那么,轻享科技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随着最新2.0战略的发布,轻享出行的“小心思”终于公之于众。

在专访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轻享科技总经理王春风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之前其所有运营操作都只是1.0运营战略的初步登场,2.0战略之后,轻享科技实现了从运营到科技的回归,即做B端,为运营商服务。

“共享汽车行业会有至少两种类型的公司存在,一种是为C端用户提供出行服务,另一种是为B端运营商提供科技服务。”王春风表示,轻享科技本身就是要为B端企业服务,做C端恰恰是为了证明企业的B端服务能力。“首先是我们自己去实践,用结果说明一切。目前,我们针对B端用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已经得到了1.0战略的成功实践。”

做运营和无人驾驶汽车业务是应对2.0升级战略误解的“未雨绸缪”。据王春风介绍,在“科技型公司”定义尚未出现之前,若从一开始就亮出“科技型公司”的角色定位,势必会遭来行业的质疑与误解。如今在两项业务成熟运转之后,轻享科技服务B端企业的共享出行解决方案,在实际运营与技术支持层面的质疑不解自消。

目前,轻享科技正通过示范运营与技术升级,不断完善共享汽车领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搭建资源整合的平台,为B端客户提供高效、专业、定制化的经营策略。

发布新战略

顺便立了个flag

“轻享2.0战略是轻享科技布局未来的重要一步。”王春风表示,同时,这也是其全面开放共享技术研发资源、客户资源以及生态资源,搭建平台帮助B端用户实现创新模式孵化的开端。

从表面上看,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镜像表现。从业务萌芽,到全面进入快速增长期,共享汽车行业成为了跑马圈地的新“风口”。据统计,截止2018年中,我国注册的分时租赁企业就已超过400家,全国运营车辆规模超过10万辆。规模化在共享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规模化并非共享汽车行业的最佳发展道路,目前,盈利难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性难题之一。在王春风看来,做运营,只靠不断扩大规模,走融资、烧钱循环赢市场,在共享汽车领域是远远不够的。

从深层次来看,这是所有共享汽车运营企业都希望得到的解决方案。目前,共享汽车行业面临诸多难题,受制于“重资产、重运营、重资源”、“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用户体验亟待提升”、“发展空间受局限”等。

在共享汽车领域,为何纯粹的运营企业、技术型企业却从未成功开辟过共享出行的新路径?在行业发展现有的巨大压力下,科技型公司从事汽车共享出行业务,如何在技术与生态上创新,如何搭建与运营商企业、互联网企业、技术型企业不一样的战略构思?

在王春风看来,科技型企业必须具备行业和消费者洞察、系统研发、硬件研发、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整车制造资源整合、生态资源整合这六大核心能力。这也正是王春风为轻享科技未来发展树立的flag。

flag一是行業和消费者洞察能力,需要了解行业和消费者痛点,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面向大众群体和细分市场的创新产品和应用场景,实现创新模式孵化;flag二是系统研发能力,需要实现人、车、社会以及生态等多场景的链接与融合,打造B2C、B2B、B2G、B2T等多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flag三是硬件研发能力,通过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与车辆控制系统和智能系统的高效链接,解决定位、取还车、用车安全、用户交互以及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继而提升用户用车体验;flag四是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能力,结合共享汽车应用场景,拥有包括人脸识别、代客泊车、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落地能力,并将其与未来车辆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有机融合;flag五是整车制造资源整合能力,共享汽车所有产品和技术都围绕车辆展开,只有有效整合整车制造资源才能让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得以更好落地;flag六是生态资源整合能力,通过系统平台、智能硬件实现生态资源链接和应用落地。

让科技赋能

背靠大树也做大树

共享是需要“本钱”的,比如盼达用车有力帆控股的战略投资,T3出行有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三大整车央企的背书加持。我们不禁要问,在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之际,轻享科技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轻享科技的“本钱”就是北汽新能源这棵大树,并以科技赋能整个共享汽车出行产业。但是共享出行行业从来都不是以“本钱”论输赢的,对于服务B端用户的轻享科技而言,我们首先要考虑其目标定位是否足够清晰。

在这一点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精准地圈定轻享出行的2.0新战略,那么“科技赋能”再合适不过了。科技赋能有三层含义,一是以系统技术共享实现创新模式孵化,比如系统技术共享、人车场桩技术共享、场景订制化技术共享等。二是以硬件技术共享打造通往未来的船票,比如RT-BOX智能硬件1.0共享、T-BOX智能硬件2.0共享、T-BOX无人驾驶定制智能硬件3.0共享等。三是以新技术共享与用户一起见证未来,比如代客泊车技术共享、无人驾驶技术共享等。在2.0战略时代,轻享科技聚焦B2B,既做科创中心、整车研发、整车制造与用户需求、行业痛点、生态资源的链接者,也是共享出行行业的赋能者。

轻享科技是北汽新能源旗下继BJEV、ARCFOX两大纯电动汽车品牌后推出的第三品牌,是一个出行生态服务品牌。但是整车企业自办共享汽车品牌已不再新鲜,并且多数面临外界质疑。因此,我们更关注轻享科技能为B端用户带来哪些资源?

“我们从来不避讳依靠北汽新能源的背景,相反,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北汽新能源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推动共享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据王春风介绍,轻享科技拥有国内其他共享出行企业无法企及的巨大优势,如北汽新能源科创中心、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等。同时,在客户资源方面,轻享科技以开放的态度,共享北汽新能源20万以上的车主资源,以及北汽新能源背后强大的行业生态资源。

背靠北汽新能源这颗大树,轻享科技也在尝试做共享出行领域的大树。王春风也提到,左手依靠北汽新能源传统车企优势,右手依赖年轻的互联网基因技术团队,轻享科技正在加速资源整合,重金押注共享出行领域,并为B端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春风新能源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风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