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升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

2018-05-14 10:42张坤
科技风 2018年14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辅导员

张坤

摘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各项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做好科研工作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做好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如何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现代高校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辅导员;高等医学院校;科研能力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学高校的辅导员,更是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出能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医学人才,辅导员不仅要根据现实情况,研究学生工作,掌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更应该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经验型辅导员转变为学习型辅导员,用理论指导实践[1],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

一、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的现状

(一)学生工作耗费时间长,科研投入时间少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现代高校辅导员的真实写照。工作内容宽泛、责任重、强度大,为了使学生的日常工作做到“不出事”“不出大事”,经常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又苦于不知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獲得项目,而将科研任务抛于脑后,一拖再拖。

[HTK](二)高等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学科背景复杂,专业相关度不高,缺乏系统培训[HT]

辅导员的选拔与应用,应当坚持既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又具有较强业务素质能力的原则[2]。但就我院而言,辅导员的学科背景比较复杂,所管非所学现象也比较突出。除了年龄较大我院原校毕业的学生之外,近几年的辅导员大多来自教育学、哲学、法学、管理学毕业的研究生,虽然在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生活都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外,但在个人发展、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职称晋升面前却是无能为力的。

(三)高校辅导员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投入时间不足

导致辅导员科研氛围不浓,主要分为主管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多数高校辅导员认为个人的本职工作就是上传下达,例行公事,缺乏对学生具体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思考。还有一些辅导员把这个岗位当成跳板,向着各个学院的书记、团委书记方向努力,根本无暇顾及科学研究工作。客观原因是我们医学高等院校的辅导员专业背景复杂,知识层面狭窄,导致了辅导员在科研工作中出现了“一个人埋头苦干”的场面,久而久之科研工作也只能“无疾而终”。

另外还有学校层面的原因,比如对辅导员考核制度比较保守;缺乏对辅导员们的系统性培训;对辅导员科研经费支持力度不够等等。

二、提升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途径

[HTK](一)辅导员主动掌握科研方法,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HT]

我认为对于高等医学院校来说,辅导员的科研工作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针对学生方面的校园文化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多阅读、多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还要经常关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大学生培养、就业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多发性、多研究、多思考,并积极申报教育类的研究课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辅导员。二是要通过听课的形式,努力学习医学相关知识,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多与教研室老师沟通,尽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医学知识做好桥梁作用。引荐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学习,支持学生申报“第二课堂”、“大创”等相关课题,成为学生们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导师”。

[HTK](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素养,努力走到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科研团队中去[HT]

首先,作为医学高等院校的辅导员一定要提高文献检索能力,了解各种数据库的优势和检索方法,多读多看,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难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3]。其次,要提高科研论文撰写能力,掌握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最后,要提高科研项目申报能力,有了项目经费的支持,就可以督促辅导员自觉地从事科学研究,逐步形成自身的科研特色和优势。另外,有医学背景的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种科研平台,加入到具有特色及竞争力的科研团队中去,以缓解职称晋升的压力。

[HTK](三)学校要搞好科研培训,举办辅导员科研专题讲座,加大辅导员科研资金的投入[HT]

学校对于辅导员的相关政策一定要细化,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一定不容忽视,不然势必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有医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要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同时加大“导师制”的改革,为辅导员工作减重,形成教研室辅导员医学生的沟通模式。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辅导员,一方面要进行医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还要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以学生工作为主要研究的科研活动中。学校对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制定不同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科研积极性。

当今社会,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给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辅导员们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科研意识,努力实现从经验型、事物型辅导员向专家型、职业型辅导员转变。

参考文献:

[1]唐成.职业能力标准体系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探析.文教资料,2017(4).

[2]湛秀枝.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师资建设,2017(5).

[3]丁宝龙.高等学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探究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视角.高教学刊,2015(19).

[4]孙婧甘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文教资料,2017(9).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地方性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