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岩画的感性图像形式

2018-05-14 19:42马奕兰
参花(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阴山岩画

摘要:岩画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式,阴山岩画图形样式主要有动物图、狩猎图、人物图、战争图、神灵图像、崇拜符号及天体符号等。在现实图像中交感着虚幻图像,在写实形象中融合写意形象,在简洁的图形里包含着无穷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内涵。

關键词:阴山 岩画 感性图像形式 写意形象写实形象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有一座横亘东西的古老山脉——阴山,古代先民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形式——阴山岩画。阴山岩画无论是在分布范围、内容的多样性还是艺术的表现力上都当之无愧排在中国岩画的前列,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岩画艺术宝库之一。

一、现实与幻象相结合的动物图式

世界各地的岩画基本具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猎人创造的艺术形式。阴山岩画中分布最广,内容最多的是各种狩猎和游牧的场景和动物图像。这些形态逼真、特征明显的岩画主要画在山口、绝壁等猎物易出入且容易捕获的地方,这些地方成了猎人永久的记事簿,同时也是游牧狩猎文化的艺术反映。

阴山岩画中的动物图式,大多以写实为主,相比较南方的动物岩画在造型上略显夸张,但是动物特征鲜明,种类多样,主要有牛、羊、马、狗等家畜,还有鹿、虎、熊、狐、野猪、野牛、岩羊、北山羊、狼、狍子等野生动物。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画面,不论是从造型艺术还是内中蕴含的意义来看,都是罕见的精品。例如《野公牛图》刻在迎东的一面巨石上,画面对野牛的形态刻画生动细微,突起的脊背,细瘦的后身把野牛的雄健表现得生动到位,画面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气势夺人。《放牧图》刻在山顶的石壁上,场面壮观,画面刻画精细得堪称此地岩画中的精品。而乌珠尔岩画中最为著名、最有魅力的一幅是刻在崩巴台沟西面一片平地中的一块巨石上的《动物群》,画面高1.94米,宽2.17米,描绘的动物造型简单夸张,但却韵味十足,整个画面多而不乱,动物安排疏密有致,其中有几个动物还采用了“骨架”画法,就犹如X射线之下的骨骼展现。这几幅动物岩画描绘动物数量之多、造型描刻之精细都堪称阴山岩画中的精品。乌拉特后旗巴日沟岩画中的《群虎图》刻在沟东的石壁上,高1.26米,宽3.45米,画面中的五只虎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画面充分借助其他动物来填补构图上的空缺,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变化。这幅岩画无论是构图的完整还是造型的精美都堪称是世界岩画中的稀世之珍。

阴山岩画中不仅具有这些写实的动物图像,还有很多幻象的动物,例如《幻象动物》,画面刻在山的南坡,形态似虎似马,画面夸张变形。这种新形象的动物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将真实存在的动物在形态上加以变形拼凑而成的。在磴口县托林沟也发现过羊身长着鹿角的幻象动物。这在《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南山经》和《山海经·中山经》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记载。幻象动物都是想象出来的,是古人为神话动物而想象出来的。

二、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人文图式

远古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一种感性的艺术形式。通过这些古老的岩画,我们可以反观岩画的“形”与“意”。

在阴山岩画中,除了大量的动物图式外,还有大量的人物图式。这些人物图式造型夸张、磨刻精细,细节表现生动,也是阴山岩画中独具代表性的。从某种程度上对阴山地区远古先民的人类学考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裸体

阴山岩画规模大,文化内涵丰富,而其中的人物图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生动、质朴、夸张。在中国岩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乌拉特中旗几公海勒斯太第三岩画点就有一幅手拿弓箭的裸体人,画面描绘了猎人发现野兽之后接近野兽的情景。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男性的健壮及阳刚之气。而这种描绘直接反映了一种以原始生命力的冲动为核心的欲念外化形式。画面中对男性生殖器官的描绘,反映了原始人心目中对力量的崇拜,是他们最为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他们对男性雄健的直接定位。

(二)服饰

阴山岩画中裸体人物居多,但不是没有服饰。透过对岩画人物服饰的归类,可以看到阴山岩画人物的服饰无论是种类还是样式,相对于北方其他地方的岩画还是很丰富的。但是相比较南方岩画,阴山岩画的服饰描绘则显得较为单一,无论是种类还是样式都没有南方岩画丰富。

在地里哈日岩画中的群像里,就有很多人物身上披着斗篷,配有各种饰物,还有一些带着各种面具。而在磴口县阿贵沟岩画点有一幅《舞者图》,舞者戴有鼻饰。在这一点上,阴山岩画和南方岩画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区别,饰物的应用相比较南方岩画就显得单一,南方岩画中沧源岩画的人物装饰就包括头饰(羽毛和兽骨)、耳饰、身饰、肢饰等。

(三)舞者

舞蹈图示也是阴山岩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赛罕木都岩画区有一幅巨大的群体岩画,这幅岩画中最为打动人的当属画面中间的舞者,在画面中部突出的位置凿刻了一个体态肥胖的舞者,他正在跳娱神的独舞,保佑狩猎的成功和畜牧业的丰收。此类舞蹈图在磴口的阿贵沟也出现了,画面描绘了一个独舞的场面,舞者戴有鼻饰,双臂平伸,双腿叉开,足尖向外,身躯矮小,但是画面刻画十分生动。格尔敖包沟也有一幅精品《独舞图》,画面中的舞者为正身平面像,两臂伸开,两腿左右平伸,臂下系尾,在跳媚娱神灵的舞蹈。从这些岩画刻画的情景我们不难发现,远古时期舞蹈本身也是祭祀活动的一种形式。

(四)交媾图

此类型的岩画在阴山岩画中也不乏力作,这些内容的岩画传述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产观念,这种生产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的繁衍。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一种观念形态的体现。最为著名的当属几公海勒斯太岩画第四点的《集体野合图》,画面中男女交媾的姿势作相互对映状,头向相反,上肢伸开,下肢外张弯曲,男女连成一体。类似的图示在默勒赫图沟的崖壁上也出现过。

从画面传递的审美观念来看,最核心的仍然是人的生命,即“种”的繁衍。岩画传递了一种远古神秘的气息和生命之光。

三、神灵、符号、天体崇拜图示

阴山岩画中关于这一内容的岩画最早可至新石器时代,这一类岩画的精品集中在乌拉特中旗、后旗和磴口县岩画区,在中旗几公海勒斯太岩画第四地点,这里也是阴山岩画数量最多的地方,这里磨刻了很多宗教活动、神灵图和充满生命意识的心态活动图。在后旗大坝沟岩画区,沟口的崖壁上遍布了各种面具,不规则的图形、符号,日月星辰,脚印,奇异的不规则人形,神灵图等,从画面所处的环境看,这里应该是当时的一个圣像壁,是先民们在这里定期膜拜的地方。类似这样的圣像壁在磴口县默勒赫图沟岩画区也出现过。这里所刻的图像被认为是当时主宰世界的超自然的神灵形象。

磴口县的格尔敖包沟岩画内容有很多描绘人形的神灵图示,其中有一些是半人半兽形图示,还有一部分则直接描绘了神灵的崇拜者——人的媚神、娱神、祭神活动。例如《人面像·鹿·鸵鸟图》就是一幅富有神韵、造型精美的神灵图像。《神格兽面图》刻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兽面,在当时代表了一个超自然的神灵。奇异的形状刻画,使人无法确定他们当时刻画的真实目的。内容上的神秘性和造型的精美是这一地区岩画最显著的特点。

当远古人类把自己对于社会的直观感受复制到岩石上时,艺术就产生了。摹写现实物象是一个必然的阶段。因此阴山岩刻中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图示则是摹形简单、造型夸张,意象的感觉更盛。而铁器之后直至明清蒙古岩画则造型更为具体、精细。磨刻手法、线条也更加流畅,写实感觉更盛一些。

总体来说,阴山岩画的图示语言是一种高度精炼概括的简洁图示,呈现了一种样式化的风格。阴山岩画在感性的图示之中包含着无穷的艺术创造力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而这也正是阴山岩画的永久魅力。

参考文献:

[1]汪宁生.云南沧源岩画的发现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盖山林.阴山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马奕兰,女,本科,内蒙古河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专业及理论)(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阴山岩画
观岩画
来自远古人类的“密语”
岩画诗
滇中记(组诗)
对于一座山的个人注解
塞上曲
阴山岩画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