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效果评析

2018-05-23 07:15郭占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同市圈员品管圈

郭占芳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注射室,山西 大同 037006)

自1999年成立急救中心以来,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大量的患者实施了院前急救,并总结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临床实践证实,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若存在环境复杂、患者的病情危重、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差或缺乏责任心等情况,就容易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降低医疗事故及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品管圈活动是指由相同工作场合的工作人员自发组成小团体。这个小团体的成员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提高工作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1]。近年来,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由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3568例患者。将2016年7~12月由该急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18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052例,女748例;其年龄为1~76岁,平均年龄为(33.5±1.8)岁;其中有急危重症患者920例,酒精中毒患者346例,其他患者534例。将2017年1~6月由该急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176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干预组患者中,有男942例,女826例;其年龄为3~84岁,平均年龄为(43.5±0.1)岁;其中有急危重症患者867例,酒精中毒患者432例,其他患者46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规范的院前急救,急救方案是:在接到呼救电话后,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在5 min内出发,在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其病情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并尽快将其接回医院中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在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前,在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中成立品管圈,开展主题为“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规避护理风险”的品管圈活动。

1.2.1 品管圈的人员组成 自2017年1月起,在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护理人员中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成立品管圈。由该急救中心的9名护理人员担任圈员,其中有男4名、女5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2名;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7名、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2名;其工作年限为1~22年,平均工作年限(17±1.2)年。由护士长担任品管圈的圈长,负责品管圈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由一名主管护师担任品管圈的辅导员。将“温馨的港湾”作为圈名,其喻意为:“救护车是您温暖的家,我们是您的兄弟姐妹,大家一起努力,帮您战胜病痛”。

1.2.2 主题确定 组织全体圈员共同召开会议,根据目前科室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采用头脑激荡法,让圈员集体讨论相关问题的严重性、上级领导对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最终以“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规避护理风险”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即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由圈长填写申请表,将本次品管圈活动上报给护理部进行审批,在审批通过后立即开展品管圈活动。

1.2.3 计划拟定 由圈长组织全体圈员参与圈活动,由辅导员监督圈活动并进行记录。进行圈活动的时间为:1次/15天,2 h/次,共进行6次。

1.2.4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由全体圈员查阅2016年7~12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患者登记记录。采用自查和他查的方法,调查该急救中心在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3个时间段(接到呼救电话至达到事发现场期间、对患者进行现场抢救期间、救护车护送患者至院内并进行急诊转送期间)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出现这些护理风险的原因,并在深入剖析相关因素后画出鱼骨图。详情见图一、图二。

图一 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图二 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导致护理风险因素的鱼骨图

1.2.5 制定目标 针对上述可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采取全面的防范措施。

1.2.6 防范措施 1)组织所有圈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其专科护理技术,促使其熟练掌握进行院前急救的相关技能,如施行心肺复苏术、进行止血包扎及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等。圈长定期指派圈员到其他科室进行学习,并为圈员申请参加医院组织的外出培训。2)针对部分圈员责任心不强的情况,组织圈员每个星期五上午定期进行集体学习,并让其重点学习急救方面的知识和增强急救意识,使其认识到“时间就是生命”的真正内涵。3)对急救物品及药品进行“定人定时定位管理”,要求圈员及时补充用完的急救物品及药品,并注意检查其失效期。4)定期组织圈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加强圈员的法律意识,要求其在救治、转送患者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1)禁止说与患者病情无关的话。(2)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3)在将患者安全送入医院后及时书写护理文书,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地记录急救情况,且不得涂改护理文书。4)培养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能够审时度势,准确地做出各种判断。沉着地应对急救环境恶劣、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因慌乱而不能准确地陈述事发地点及发病原因等特殊情况。5)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和转运时若需对其进行血管穿刺等风险较高的治护操作,应严防自己被误伤。

1.3 观察指标

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急救中心9名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评价。由未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医务人员评定圈员团队协作能力、急救能力、自信心、责任感、沟通能力的评分,分值为0~10分。护理人员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相关的职业素质越高。记录对两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期间其发生伤情突然加重、窒息、心脏骤停、休克等意外事件、伤残死亡、投诉及写表扬信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急救中心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变化情况

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急救中心的护理人员在团队协作能力、急救能力、自信心、责任感、沟通能力方面的平均评分均较高,P<0.05。详情见表3。

表3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急救中心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变化情况(分,±s)

表3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急救中心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变化情况(分,±s)

时间 团队协作能力评分 急救能力评分 自信心评分 责任感评分 沟通能力评分干预前 2.07±0.79 2.49±0.39 2.03±0.71 1.76±0.89 1.78±0.92干预后 6.76±1.13 6.96±1.18 7.24±1.42 5.71±1.46 7.69±1.52 t值 7.04 7.14 8.76 11.34 14.0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发生意外事件、伤残死亡、投诉及写表扬信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在接受院前急救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投诉率、伤残死亡率较低,其写表扬信的比率较高,P<0.05。详情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发生意外事件、伤残死亡、投诉及写表扬信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在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易引发各种医疗事故及纠纷。品管圈活动是指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工作人员自发地组成小团体。这个小团体的成员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持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工作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2]。研究发现,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可促使其自发地参与和完成相关的工作[3]。在护理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的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可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急救护理技能,提高其专业技术的水平。2)可促使护理人员在每次执行出诊任务时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对患者进行高效的院前急救,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入院前的病死率。3)可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完成院前急救工作的自信心。4)可针对院前急救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时制定解决方案。5)可提高患者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度[4]。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急救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并能降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伤残死亡的几率,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丽,张富强.品管圈活动改善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气道护理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5,5(39):580-584.

[2]宋慧英,李红艳.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3019-3020.

[3]郑艳,陈实娥,李艾华,等.运用品管圈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10-11.

[4]谭洪亮,李人立,宋洁.肝泡型包虫病肝内外转移及其与肝癌的鉴别诊断[J].现代肿瘤医学,2016,11(2),276-278.

猜你喜欢
大同市圈员品管圈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湿地菊花节开幕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