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

2018-05-23 07:16陶发明支勇翔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保守疗法肠梗阻复发率

陶发明,支勇翔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创伤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很容易发生胃肠出血、继发性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为了比较用这两种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笔者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近几年收治的10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近几年收治的10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这些患者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且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2]。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n=48)和手术治疗组(n=55)。其中,手术治疗组患者的纳入标准是[3]:1)存在恶心、呕吐、便秘,并伴有腹部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等情况。2)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腹部可见孤立、肿胀的肠襻,且呈进行性加重。3)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显示,其腹内抽出有血性液体。4)其病情进展迅速,并伴有发热、晕厥等症状。5)其腹部有局部隆起或有压痛的肿块,且腹胀呈进行性加重、不对称。在保守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29例和19例,其中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73岁,平均年龄为(50.3±10.7)岁;病程最短的11小时,病程最长的7天,平均病程为(38.5±5.8)小时。在手术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33例和22例,其中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为(50.8±10.5)岁;病程最短的10小时,病程最长的7天,平均病程为(38.9±5.4)小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为保守治疗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进行保守治疗的方法和步骤为:1)让患者禁饮、禁食。2)对患者进行持续性胃肠减压处理。3)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4)为患者选择性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对其进行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纠正治疗。另外,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使用开塞露对其进行通便治疗。对于经西医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为其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进行治疗。复方大承气汤的药物成分为:大黄9~15 g、枳壳15 g、炒莱菔子15~30g、赤芍药15 g、桃仁9 g、芒硝9~15 g。制用法为:将上述中药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一半口服,一半经直肠灌注。每天使用2剂。

1.2.2 对手术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为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从患者的右中下腹入路作手术切口。3)用腹腔镜对患者肠道粘连所致梗阻的情况进行探查,并对其肠梗阻和肠粘连的情况进行处理。4)对患者受损的肠管进行修补,并在其受损的肠管表面覆盖大网膜,以防止其肠管再次发生粘连。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常规抗感染及补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4]

1)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⑴患者的临床症状若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为其梗阻消失,其排气与排便已恢复正常,则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显效。⑵患者的临床症状若有所改善,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梗阻已得到缓解,其排气与排便已基本恢复正常,则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有效。⑶患者的临床症状若无改变、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排气与排便的情况无明显的改善,则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2)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的评分、角色功能的评分、情绪功能的评分、社会功能的评分、认知功能的评分以及病情复发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5]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6 %(53/55);保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 %(40/48)。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疗后,手术治疗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平均评分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 ( 分,±s)

表2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 ( 分,±s)

注:与保守治疗组相比,*P<0.05。

组别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手术治疗组(n=55)保守治疗组(n=48)85.48±9.55*82.19±8.62 78.57±10.43*70.28±13.54 82.37±11.23*75.03±13.21 84.39±9.54*78.20±11.21 81.43±12.18*76.58±10.94

2.3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经术后随访得知,在手术治疗组的5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3.64 %(2/55);在保守治疗组的4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20.83 %(10/48)。手术治疗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腹腔内存在炎症、出血或损伤等情况,使其腹膜与浆膜细胞受到不良的刺激,进而使其腹膜与浆膜细胞发生粘连,最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6]。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10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n=48)和手术治疗组(n=55),分别为其采用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保守治疗组患者相比,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的评分均明显更高,其病情的复发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采用保守疗法相比,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改善其预后。因此,临床上应为具有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优先采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郑本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综合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109-110.

[2]方忠伟,俞恒.手术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4):141.

[3]周树立,齐春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与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8):37-38.

[4]区文辉.312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283-4285.

[5]王荣成.56例粘连性肠梗阻病因及保守治疗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482.

[6]邢术君.手术与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2):94-95.

猜你喜欢
保守疗法肠梗阻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立体定向手术在老年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专业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保守疗法的超声随访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