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5-23 07:1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血清

倪 光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医院内二科,甘肃 清水 7414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1]。此病患者的发病迅速,其局部脑组织可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2]。急性脑梗死患者若未接受及时的治疗其残疾率可达50%以上,而且其病情可反复急性发作。临床实践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可较快改善其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本次研究进一步探讨前列地尔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这4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被确诊患有急性脑梗死。2)发生一侧肢体的运动障碍,其患肢肌力为0~2级,肌张力增高。3)排除了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可能。4)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55~67岁,其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其平均年龄为(58±1.9)岁,平均病程为(5.1±1.5)年。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58~69岁,其中有男性10例,女性10例;其平均年龄为(62±1.8)岁,平均病程为(5.7±1.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以下常规治疗:1)将50~80万U的尿激酶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1 h内滴完。在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调节尿激酶的用量继续对其进行治疗。2)将125~250 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20~40 mg的速尿与10 ml的地塞米松混合后对患者进行快速的静脉滴注,1次/d。3)将10 IU的降纤酶溶于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隔日用药一次,共用药3次。4)对患者进行调节血压、吸氧、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 为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将此药与1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缓慢的静脉滴注(在2 h内滴完),1~2ml/次,1次/d,用药14 d为一个疗程,共用药3个疗程。患者在用药期间若出现恶心、干呕等不良反应,可为其减慢静脉滴注药物的速度或停药。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后,在其空腹(禁食8 h以上)时采集其20 ml的静脉血。在血液标本中加入2%的肝素进行抗凝处理。将血液标本置于离心机中以2500转/分的速度进行2分钟的离心操作,再置于37°的水浴箱内静置4 min,最后采用离心沉淀法获得血清标本。对血清标本进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S100-β)的检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综合分析其头晕、呕吐的症状、肢体运动协调能力的改善情况及进行CT检查的结果,进而评估其临床疗效。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清BDNF、NGF、NSE、S100-β水平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血清BDNF、NGF的水平均较高,其血清NSE、S100-β的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BDNF、NGF、NSE、S100-β水平的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BDNF、NGF、NSE、S100-β水平的对比(±s)

注:a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BDNF(ng/L)NGF(ng/L) NSE(μg/L) S100-β(μg/L)观察组(n=20)5.32±2.02a 122.45±20.76a 16.35±3.14a 0.78±0.11a对照组(n=20)4.01±1.21 108.79±15.34 25.78±4.57 1.20±0.56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指患者的局部脑组织突然发生的缺血供氧性坏死,其病因较复杂[3]。此病患者的发病较急,病情危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前列地尔也叫前列腺素E1,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研究发现,此药具有调节血液中CAMP的水平、扩张血管、降低血液中血栓素A(TXA)的含量、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血管内皮组织中纤溶性物质的生成、溶解血栓、促进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及脑部血液的微循环等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高,在接受治疗后其血清BDNF、NGF的水平均较高,其血清NSE、S100-β的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丽兰, 陈国强, 杨滔,等. 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86-88.

[2]王晓阳.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A、Hs-CRP、Fer水平和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 2016.

[3]翁逸菲, 高翔.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36(9):62-64.

猜你喜欢
脑梗死急性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血清β32-MG,Cys-C及U-mALB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应用